分享

【影像学习46】——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

 崔玉杰cyj 2018-05-03

图释


1A:T2WI;1B:T1WI;1C:FS-T2WI;1D:冠状面T2WI;1E~1G:CE FS-T1WI。MRI平扫示L2~3(腰椎)水平硬膜囊内梭形囊性占位性病变,呈长T1、等长T2混杂信号,边缘清楚,T1WI囊壁及下方部分终丝呈中高信号。S2~3(骶椎)水平骶管内见囊状液体信号灶,边缘清楚。腰骶椎椎管均增宽。增强扫描,病变囊壁局部点条状强化

简述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是临床少见病,占所有年龄组椎管内肿瘤的0.5%1%,占儿童椎管内肿瘤的3%10%。该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内成分及比例复杂多样,影像表现不完全相同,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囊性病变。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常与表皮发育缺陷,异位外胚层组织发育有关,主要发生于胚胎发育第35周神经管闭合前,其内有残留的外胚层包含物可引起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形成,且常伴有硬脊膜闭合缺陷相关表现,包括骨质发育异常(如脊柱裂、半椎体)、皮毛窦、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症、肠源性囊肿等。获得性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往往无先天性发育性疾病,且缺乏骨质异常,约占椎管内表皮样囊肿40%椎管内表皮样囊肿为椎管内少见病,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部位,以髓外硬膜下病变较多见,其中腰、骶部最常见;髓内病变较少见,最常见于胸髓,以T4~6T11~12最常见,其次为腰段,颈髓少见。

影像表现

表皮样囊肿MRI信号改变主要依赖于病变内的物质成分,因病变内成分混杂,因此其信号强度变化多样。囊内容物大致信号改变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且信号多不均匀;T1WI内可见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内可见等低信号;病变周围为完整包膜,边缘清楚,各序列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多数病变内容物无明显强化,分病变可见周边线状强化,可能与病变边缘的反应性炎症有关。MRI检查对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病变、周围结构改变及伴发疾病均可以较好显示,对该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原作者:王培源 王霞,等;本网摘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