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丨译文丨7种鞍区无强化肿块【影像学院J192】

 zskyteacher 2018-03-12


表皮样囊肿为先天性肿瘤,但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在30-40岁间。表皮样囊肿主要发生于基底池、旁正中,与皮样囊肿发生于中线区不同中。常见发病部位包括桥小脑角区、中颅窝、鞍上及第四脑室。表皮样囊肿由外胚层组成,内衬层状鳞状上皮,包含上皮角质碎屑和胆固醇结晶。表皮样囊肿在T1WI及T2WI上的信号与脑脊液类似。但偶尔病灶内部信号可不均,出现“脏脑脊液”征象。FLAIR示相对脑脊液,其内可见稍高信号灶。DWI可用于鉴别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可表现为DWI受限,而蛛网膜囊肿不会。

冠状位T1WI及横断位T2WI示鞍上区肿块,信号与脑脊液类似,矢状位T1WI示鞍上池一低信号肿块(相较于脑脊液),视交叉受压

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占所有颅内肿块的1%。 男性好发,男女比例为3:1。 蛛网膜囊肿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大部分在儿童中。常见发病部位包括中颅窝,鞍上池和大脑凸面,影像上可出现局部骨质受累。在T1WI及T2WI上,其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类似,增强无强化。

冠状位T1WI及T2WI示鞍上区一脑脊液信号病变

囊虫病

矢状位T1WI示鞍上池、上蚓池、沿导水管区域见一囊虫病囊肿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由外胚层组成的包涵囊肿。该病不常见,约占所有颅脑肿块的0.3%。 皮样囊肿被认为是在胚胎发育第三至第五周间,神经管在中线闭合时,外胚层异位引起。 这可以解释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区域。 相反,表皮样囊肿通常位于颅骨中线外侧。 皮样囊肿常见于中线附近的后颅窝,鞍上池和下前额区。 皮样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池、鞍上及鞍旁区、脉络膜、侧裂池、大脑纵裂池及脑室内。

横断位T1WI示左侧鞍旁区一高信号病变,侧裂池多发小的高信号病变,左侧明显,由表皮样囊肿破裂所致;T2WI示左侧鞍旁病灶呈高信号


灰结节错构瘤

灰结节错构瘤是由增生的下丘脑胶质细胞和神经组织组成。由于在青春期前失去正常的促性腺激素产生的下丘脑抑制,患者特征性地表现为癫痫发作和性早熟。


病例1

矢状位T1WI示下丘脑等信号肿块,增强无强化


病例2

矢状位T1WI及T2WI示下丘脑区等信号肿块,,增强未见强化


脂肪瘤

尽管在几乎所有的神经影像学领域,MRI被认为优于CT。但是,这一例证明CT仍然是MRI的有用辅助手段。一般在MRI上鉴别脂肪和出血不是问题,但是一旦两者在T1WI上均显示高信号,CT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矢状位及横断位T1WI示鞍上/下丘脑区一高信号病变


蝶窦囊肿

粘液囊肿是良性、膨胀性囊样病变,内衬鼻旁窦假复层柱状上皮粘膜,具有分泌性,由于鼻窦引流口堵塞而形成。 黏液囊肿随着粘液分泌逐渐扩大,并累及邻近的骨结构。 最常累及的鼻旁窦是额窦和前组筛窦。蝶窦粘液囊肿是最不常见的。在MRI中,粘液囊肿的信号强度取决于液体成分及其蛋白质浓度,有无出血。

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示蝶窦内一大的囊性、高信号病灶延伸至蝶鞍,T2WI呈等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