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潭革命老区简介

 一葉一如来 2018-05-03


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

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下圩埔。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高潭人民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艰难曲折而辉煌壮丽的革命篇章,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11月9-10日,在召开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恰逢农军大队长高伟烈士牺牲半周年,根据代表提议,将高伟烈士的骸骨迁到下圩埔安葬并竖碑。1957年1月,高潭人民将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一团副团长肖伦烈士的骸骨与高伟烈士合葬于此并重新竖碑。1962年,惠阳县人民政府(其时惠东县尚未从惠阳县析出)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2800多位高潭英雄儿女,在该址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安葬有烈士骸骨80多具,同时将原高伟、肖伦等烈士的墓碑分别嵌在纪念碑左右两侧。

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


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是在高潭革命文物陈列馆的原址上进行了设计重建。陈列馆整体犹如两块坚硬革命岩石,代表着革命精神,纪念着革命历程,凝结着革命精髓,象征了红色政权稳如泰山。整个建筑高度7.1米,左右对称的形式,庄严肃穆,纪念着党的生日。同时依附于地形特征,实现了设计的因地制宜,对革命烈士的无限缅怀与革命精神的代代相传之意。陈列馆外墙的红色预示着革命精神的迸发、蔓延之势,利用多面体将革命晶石进行具象化,其富有棱角、刚毅的结构形态,寓意激进、反抗、斗争精神,也预示着革命胜利的艰苦历程,激励后人沿着革命轨迹继续前进。

高潭老苏区马克思街、列宁街


高潭圩镇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原为新街和旧街,清代中叶已形成集市规模,街道两旁主要为店铺,店前建宽约2米的骑楼。在两条大街中间,有三条小的横街,分别是上横街、中横街和下横街,构成“日”字的布局。192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新街、老街分别被命名为“列宁街”、“马克思街”。在那特殊的年代,革命者们在这里秘密开会,印发革命传单,将革命火种迅速传播到各地。 高潭圩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革命史上唯一发现最早以共产国际领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这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先辈们在中共党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红色印记”。

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


高潭老苏区革命纪念堂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人民政府大院前的上圩门。纪念堂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高潭革命斗争以时间长、规模大、斗争惨烈、牺牲众多而彪柄史册,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高潭区苏维埃政府于1927年11月11日建立。随后,高潭各乡均建立乡苏维埃政权,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苏维埃区域。建国后,为纪念高潭为革命胜利建立的卓越功勋,也为解决高潭大型集会场地的急需,1958年冬,高潭划归海丰县管辖时,海丰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纪念堂。修建工程始于1959年,1962年竣工(其时高潭隶属惠阳县管),历时3年。

中洞百庆楼


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位于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原为戴姓民居,始建于清末,名曰“百庆楼”,是中洞革命纪念地主要建筑之一。2002年冬,为弘扬革命精神,惠州市、惠东县两级人民政府拨出资金,在原地基按原貌修复了这座革命旧址。修复后的百庆楼增设展览内容:张善銘、董朗、颜昌颐、王备、刘琴西等领导人的卧室及警卫室、厨房、储藏室分别陈列文物;上下正厅、左右横屋上下厅两侧墙上相对应地张挂组织机构序列、领导人像及简介、文物图片等;楼棚人行道设参观走廊,充分展示百庆楼的丰富历史内涵。2004年,被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设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广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井旧址


红军井旧址,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红军井水源来自山旁一块巨型石下涌出来的一股清泉。水质甘甜,清凉爽口。红军井原为中洞戴姓居民饮用清泉小井。1927年10月,董朗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多人到达中洞后,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因人多用水量大,且清泉小井取水口小,加上部队有的战士晚上在巨石旁清泉边露天洗澡,污染了泉水,喝水成了问题。为了军民方便用水,红二师师长董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在百庆楼左侧的大石下清泉处,挖成了一口很大的深井,用石块彻固。红军走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亲人,饮水思源将这口井称之为“红军井”。

红军磨房旧址 


红军磨房旧址,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原为近山边一排低矮的土坯瓦房。1927年10月12日,由董朗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多人到达高潭镇中洞后,在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当时的粮食供给,成为部队建设、迅速恢复形成战斗力的急时之需。为方便部队供粮,中洞军民在此搭起了一排土坯瓦房,安装上磨谷的陇磨、臼对,把稻谷加工成大米,解决了部队大米供应的实际问题。红军走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亲人,将这磨房称之为“红军磨房”。

湖山书舍(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


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原为戴姓私塾,始建于清末,名曰“湖山书舍”。1927年9月,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取得胜利后,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将没收海丰县城的《陆安日报》报社的三台印刷机,油墨、纸张、铅字等一切物资,全部运进了中洞,在湖山书舍办起东江特委的印刷厂。主要印刷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文件、布告、传单。出版《布尔什维克》、《红旗》、《海陆惠紫暴动简报》等刊物,还印制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纸质党证,为宣传东江革命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转载:惠城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