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362200 江诗茂(15906039476)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体育课的情境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来创设教学场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合理巧妙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体育课 情境 创设运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遵守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在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要创设情境,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因此,在体育课中采取情境教学已不仅是响应政策的号召,更是小学生认知和情感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与同事们的相互探讨总结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 情境教学中几种典型的创设方式 1.1 以“童话故事”创设情境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童话故事是每个孩子的童年伴侣,他们爱听、爱看、爱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所以,我们就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将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 比如将“障碍接力”改编为“小兵张嘎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张嘎”将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沟”———爬过“山坡”———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 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完成了学习任务,增添了乐趣。 1.2 以“语言、图像”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抑扬顿挫、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描述活动情节、过程,以及角色对话等,使学生跃跃欲试,情趣高涨,未参加活动却己身临其境。比如在练习前滚翻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们讲动物园小猴子滚翻玩耍时的情景,并让他们自己事先尝试练习,然后再让他们自己描述前滚翻的动作过程,教师再总结并引出口诀“蹲撑向前两脚蹬,屈臂低头再翻臀;屈膝抱腿团身紧,圆滑滚动成蹲撑。”让他们边唱口诀边练习。这时,再用图像来再现情境,这样可以使运动动作更加直观形象,也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老师利用动作简图、动作照片、动作路线或队形变化图,将语言描述的情境再现出来,通过对正确而生动的静止图示的观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可弥补讲解、示范的不足,使之建立对动作的完整形象,有助于认识动作的关键技术。又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展示大家熟悉的“飞人”博尔特比赛时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3 以“问题”创设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而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恰当的设“障”布“疑”,让学生在困难中运用已知知识技能,从多种角度思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功克难关,获取新知。如:在水平二的学生在练习跳跳球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个跳跳球,然后让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如何才能跳起来、连续跳的次数更多等。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各抒已见,不断尝试、总结。就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轻松环境下,人人都能跳起来,教学质量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练习立定跳远时,我先问大家“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啊?”同学们说一跳一跳的走,接着就说“你们能模仿它们的跳吗?”于是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实践证明,如此的情境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练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好学之心,激发创造力。 1.4 以“游戏、音乐”创设情景 体育游戏是体育的魅力所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音乐的渲染,更是给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兴致高涨,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练习。例如: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我将学生喜欢做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带入课堂,并配备略带惊险的音乐,老鹰(班长或老师)戴着面具,小鸡们(学生)戴着头饰在规定的范围游戏,老鹰去抓他们----学生蹦着、跳着、笑着努力摆脱着老鹰的抓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又如上水平一的单脚跳时,我就引入他们较喜欢的“编花篮”这个游戏,然后配上音乐,这样一来,在轻松愉快地情境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腿部力量和协调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团队意思。最后在放松身心阶段,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加上放松肢体的一系列动作,不但让肢体放松,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 情境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情境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设计,切忌死搬硬套、强行结合,为“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这样就会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了。比如在上水平一《后滚翻》一课时,我采用小猴学本领来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来完成后滚翻,掌握一贴、二夹、三团身的要点,让学生全身心的扮演小猴,但水平三的孩子们就不适合用这一情境。 2.2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通过“情境”教学的师生扮演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2.3 情境教学要贯穿整堂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给人一个整体的感受。切忌小片段,多故事的情境在一节课中同时出现,造成课堂内容的混乱。而且情境教学中还应经常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情境”,增进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学生之间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意识,促进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人格教育。 2.4 情境创设要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被模仿的对象,是学生的表率。所以教师必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把教学任务、内容贯注给全体学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心理行为,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活动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从而钦佩、尊重、信赖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3 小结 实践证明,只要科学地、灵活地、合理地创设情境,定能让体育的魅力四处溢香,也只有创设情境,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当然,创设好的情境也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技术的实际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切忌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小学体育课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中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平等的交流,创造出轻松、融洽的学习气氛;使教学相长、师生互进,充分展现我们体育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清,姚蕾,魏秀丽. 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体育教学,2010.4 [2]刘琼秀,周金,张政敏. 情境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3 [3]李强,赵猛. 创设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4]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上一篇: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方位驱动 下一篇:同伴交往,成育人之美(数学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