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助刘邦打败项羽的第一功臣不是韩信,不是张良,而是萧何?

 松竹同音 2018-05-03




刘邦 (《楚汉传奇》剧照)


知人善任是汉高祖刘邦战胜西楚霸王的法宝,也是成就他成为“布衣天子”的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之一。这也是刘邦自己对自己的总结。

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刘邦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在一次酒宴上,刘邦问群臣:“你们都说实话,你们认为我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群臣众说不一。最后,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论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要论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我取得了天下。而项羽仅有一个范增,却还不能重用,所以失去了天下”。

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都为刘邦灭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后来的论功行偿中,刘邦将首功没有封给在他鞍前马后,出谋划策的张良,也没封给为他出生入死,攻城略地的韩信,而是力排众议将首功封给了留守在后方,舞文弄墨的萧何。

萧何(《楚汉传奇》剧照)


为什么会这样?刘邦解释道,在打猎的时候,追杀猎物的是猎狗,而放猎狗追猎物的是猎人。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冲锋陷阵的将士只是追杀到了猎物,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而萧何却是放出了猎狗,指示了追逐目标,相当于猎人的功劳。

在楚汉相争的五年里,萧何担负着镇抚关中,开发巴蜀,足食足兵,支援前线重任。萧何以他卓越的才能,苦心经营着关中、汉中和巴蜀,用两个“天府之国”,为在前线作战的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和军需物资。更难能可贵的是,萧何连年的征兵征粮,不仅没引起人民怨愤,反而获得了人民拥戴,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很好地解决了刘邦的后顾之忧。在此期间,刘邦曾数次战败,有几次甚至是几乎只身而归。萧何为他补充了将士和军需物资,使他起死回生。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打败了项羽,赢得了胜利。这就是刘邦说萧何的“放出了猎狗,有猎人的功劳”的含义。

巴渝舞是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刘邦在平定三秦时,有巴人作前锋,战功显著,深得刘邦赏识。因巴人骁勇善战,其风俗善舞,刘邦便命乐工学习和改编了他们的舞蹈,由此传入宫廷,成为宫廷舞蹈,用来在宫廷宴会上表演军旅战斗的场面,歌颂帝王功德,是汉代著名杂舞。


在楚汉战争中,萧何立有不世之功。成就萧何功绩的前提条件有二:一是要连续五年在关中、汉中、巴蜀,源源不断征集到能够满足刘邦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二是要有办法将所征集到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运给刘邦。两者缺一不可。在关中、汉中、巴蜀之间横亘着险峻的秦岭和绵长的大巴山,人员如何往来?政令如何畅达?物资如何运输?不要说在当时,即使是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应该是萧何将这项艰巨的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值得记载的大事件,所以,很少有关于萧何如何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的史料。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陈仓道功不可没,因为,当时陈仓道是关中和汉中之间交通的主要道路。研究者普遍认为,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萧何在那时已经利用嘉陵江和陈仓道进行了大批物资的水陆联运。

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萧何不是对百姓横征暴敛,而是带领人民大兴水利,发展农业,向大地要粮。现汉中市河东店镇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内的山河堰,相传为萧何和曹参在那时为截引褒河分灌两岸农田而创修,故又称箫曹堰。该堰是汉中最早的灌溉工程,后被历代修复扩建,一直造福于汉中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亦此堰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改造后被称为褒惠渠。1975年石门水库建成。褒惠渠被石门水库作为南干渠一直沿用至今。上图为石门水库。


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他们都为刘邦灭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西汉立国后,韩信有杀身之祸,萧何有牢狱之灾,唯有张良功高不居,急流勇退,潜心修道,辟谷成仙。现陕西留坝县留侯镇有张良庙,传说是张良潜心修道之所。东汉末年,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为了尊崇先祖功高不居之德,始建此庙。后代屡有修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