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物把人类推向死亡,没有绝对健康的饮食,只有最能和基因和睦相处的饮食。

 自由市民 2018-05-03

尽管我们已经相信,某些食物或饮食结构有助于身体健康,但事实上,任何标榜着“健康”的食物或饮食模式,它们最终都会把人类送进坟墓。

与其给某某食物或饮食模式贴上健康的标签,不如考虑一下这个食物或饮食模式是否能和你的基因和睦相处。

我们能够做的,不是问吃什么能延寿,而是问,吃什么我的基因才喜欢,我才能活到基因原本设定的寿命,而不会中途挂掉。

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有乳糖不耐受的人喝了牛奶就会拉肚子,但不喝牛奶就什么事都没有。

那么,不管专家再怎么吹鼓牛奶的好处,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都不应该喝,因为这相当于是毒药。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缺乏乙醛脱氢酶,所以代谢酒精的能力下降;例如喝咖啡心慌的人是缺乏代谢咖啡因的酶;例如蚕豆病是因为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所以吃了蚕豆就会导致溶血。

这些酶,都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基因有缺陷,相应的酶就不能合成,身体就会表现出一些物质代谢异常,最终酿成疾病。

当然,你的命运不是由基因决定的。

你不喝牛奶不就好了,你不喝酒不就没事了,你不喝咖啡也不会心慌啊,你不吃蚕豆就不会溶血啊!

所以,基因只是给枪上了膛,搬动机板的是你自己。

以上是简单的例子,但针对一些复杂的慢性疾病,哪些食物会触发不良基因的表达,我们就不能看的那么通透了。

有些人胖的不行,但还是放不下米饭和面条,有些人得了脂肪肝,但还是对白酒念念不忘,还有的人明知吸烟会触发肺癌基因的表达,但总抱着侥幸心态觉得自己不会中招。


越原始的食物,基因越不排斥


人类进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进化。

中学毕业的人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是环境筛选了能够适应环境的基因,拥有这些基因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

如果看原始人的饮食,我们会发现,动物性食物占了绝大部分,其次还有偶尔能寻觅到的水果。

只有一些勇敢的人,开始尝试新奇的玩意儿,例如谷物和蔬菜。最近几百年,开始有一大群不怕死的人,决定吃人类自己发明的加工食品。

在不停的尝试新食物的过程中,环境也在筛选着能够适应这些食物的个体。于是,有的人开始能够吃小麦等谷物,有的人能够吃豆类等种子,蔬菜的品种也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被分类,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

可以说,哪个民族最早接触谷物和豆类种子,理论上是能筛选出更多能适应这些食物的个体。

所以,总有人会调侃别人,你干嘛那么矫情,你看我吃了都没事,一定是你的心理作用。

然而,不管怎样,仍然有的个体无法适应这些食物,但也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存了下来,繁衍了后代。

于是,这些人在现代食品文明面前,表现得非常地脆弱不堪,他们很容易因为吃错了食物而出现身体上的不适。

例如肥胖、过敏、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这些人,按照所谓的“膳食指南”来吃,根本不可能吃出健康,因为它们的基因保留了最原始的人类文明。

但是,即便如此,只要他们能够选择正确的食物,吃回远古文明时代的食物,例如动物性的蛋白质和脂肪,部分蔬菜,他们就不会患上肥胖三高等疾病。

你如果吃米面不发胖,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你要庆幸你的祖先可能很早就开始务农,很早就开始以谷物为生。

但你不能否定,碳水化合物对相当一部分人的基因来说,仍然是有“毒”的!他们真的吃一点,胰岛素就会飙升。

对于他们来说,长期的低碳饮食,就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你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人。

或者这么说吧,以碳水为主要能源还是以脂肪为主要能源,也许根本就不重要,反正最终都是走向死亡,不过走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当然,现在的人类文明变得很可怕了。


无法遏止的现代文明病


以前,个体的繁衍是由自然筛选的,但现在,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可以让很多带病个体得以续命,他们的基因也随之繁衍了下去。

医疗越发达,人类的预期寿命一定是越高的,但这并不一定是高品质的生活,很可能是长期带病存活的状态。

而社会的各类慢性疾病,也只会愈演愈烈。毕竟,带病个体原本是应该被环境淘汰的,但现在存活了下来,并把不良基因传宗接代了。


食物邪恶的一面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聚糖、不饱和脂肪酸、钙镁、异黄酮等营养成分,但同时也含有抑制消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和阻碍矿物质吸收的植酸。在高温加热和发酵工艺出现之前,大豆是人类的毒药。但经过发酵,大豆可以变成纳豆、腐乳,这些豆制品则很好。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B2,但也含有高含量的IGF-1(一种诱发痘痘,并可能不利于健康的生长因子),并且牛奶是最容易过敏的食物之一。

动物肝脏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宝库,几乎含有所有的营养元素,但同时也是毒素和激素富集的脏器。

大白米是最不容易过敏的食物,但却是最没有营养的食物之一,而且升糖指数很高,容易造成肥胖和血糖飙升。

这里我只是举例说明,事实上任何一种食物都有利有弊,根本没法直接下定义为“健康”。

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挑选一些基因喜欢的,不会触发不良反应的食物。

试问,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一个糖尿病人吃着白米饭来打胰岛素,而不是不吃米饭吃脂肪但不打胰岛素呢?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