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坠风物

 憨痴呆 2018-05-03
 
 


文人好事,往往别出心裁,想着法子为生活增添一些意思。扇子在实用角度来说是扇风祛热,但一到了文人手里,又慢慢成了雅玩的物品。扇坠的出现,本来也是出于一种美观和好玩,后来衍生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明文震亨《长物志·扇扇坠》中有:扇坠宜用伽楠、沉香为之,或汉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缅茄之属,断不可用。古人于夏日里用伽楠香、沉香等名贵香料制成扇坠,执扇轻摇,暗香浮动,不仅风雅,又有提神醒脑的效用。到了秋冬,则改用玉、玛瑙、琥珀一类,质地温润,与华服相得益彰。

 




现在所见明清的故物,还是以玉为主。以玉来喻文人由来已久,所谓君子温润如玉,文人在扇坠上喜欢用玉,是与自身身份十分契合的。以前在一些明代墓葬中出土过扇子,有的同时还遗留了精美的玉扇坠。由于玉扇坠受文人喜欢,且属于他们随身所带之物,这就容易撩拨情思,成为他们身份的一种象征。

 


清乾隆 白玉雕龙纹扇坠


嘉庆 粉彩扇坠


扇坠的特点一是小巧,几乎每一扇坠,长不过3厘米左右,重不过15克左右,以便在纸扇下悬挂和随身携带。二是精致:由于扇坠小巧,雕刻难度较大,但雕刻得都颇为精细。三是吉祥:扇坠上所雕刻的图案,均为吉祥图案,大多与持扇人的爱好有关。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说:扇之有坠,唐前未闻。宋高宗宴大臣,见张循王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盖起于宫中,不时呼唤,便于挂衣带间。今则天下通用,而京师合香为之者,暑月以辟臭秽,尤不可须臾去身也。

 


明朱国祯《幢涌小品》记载:世庙(嘉靖)初年,勳辅诸臣同游。赐画扇,有木刻海榴坠子。可寸许,空其腹,藏象刻物件凡一百件,示天下绝巧也。

 


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评弹《玉蜻蜓》等等历史文献中均记载了由扇坠演绎出的一件件悲欢离合。扇坠在明朝之兴盛,可见一斑。到了明代中期,扇坠做为时尚玩物更是进入宫廷,成为御赐之品。

 


历史上风行的时尚器物,常常会随着朝代鼎革、后世习俗的改变而慢慢从岁月的长河中淡出。扇坠也曾迷失。从扇坠的出现到落寞,时间并不十分久远。到了清朝,随着改朝换代,扇坠再不像前朝那样,在生活中随处彰显它的存在,直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能在女式折扇下的流苏里,才看到它的一丝痕迹。但如今,随着扇文化的再次复兴,扇坠也重新焕发生机,至于在这个时代它又能迸发出怎样不一样的精彩,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说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