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所以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在散文阅读中经常碰见以下题型: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针对以上题型同学们在平时的散文阅读训练中应该怎么办呢? (一)理清文章思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作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二)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的区别,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阅读散文想要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蕴含的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首先就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将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 然而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中学生对于散文,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与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在语言文字修养中,词语的辨析与运用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因为有的文章较深,语言含蓄而不直露,在字面意义中还可能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 (三)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 2.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中的中心段也容易点出文眼,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 3.抓住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 (四)散文阅读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往往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 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初中的散文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鉴赏能力,文本的阅读当然是最主要的途径。另外,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中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选择作品可以按作品的时代,也可以按作家、题材、风格、文体等分类组合,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特点。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第一初级中学) |
|
来自: 昵称54890858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