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推荐| 捷克美术史学家、汉学家海兹拉尔的《齐白石》(中文版)

 alayavijnana 2018-05-03

文/周蓉


图1 《齐白石》(中文版)书影


《齐白石》(中文版)

著 者:[捷克]约瑟夫·海兹拉尔

译 者:农熙 张传玮

艺术顾问:吴洪亮 吕晓

校 译:李玳君 周蓉

出版发行:广西美术出版社


图2 约瑟夫·海兹拉尔博士

(PhDr.Josef Hejzlar,1927—2012)


齐白石的传记和专著很多,但是这一本却很特别。1960至1970年间,当约瑟夫·海兹拉尔博士在捷克孤灯只影、伏案十年撰写这本捷文《齐白石》时,或许也曾默默地希望它有一天能有中文版,能与中国的读者见面。2015年4月间,王明明先生与吴洪亮先生专程赴布拉格拜访海兹拉尔的遗孀李玳君夫人后,这本沉寂多年的学术著作得以继续,海兹拉尔先生多年苦心孤诣的研究也将为今天的学术界所知晓。作为一本中西方美术交流史上的重要学术著作,《齐白石》不仅在1970年诞生时就得到了当时捷克汉学界的肯定,获得了图书出版的最佳奖,而今它的中文版也将以其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视角为中欧美术研究添砖加瓦。


1、《齐白石》(中文版)内容与特色


1970年出版的捷克文版《齐白石》是海兹拉尔先生倾尽十年心血的精心之作,书中以优美的散文笔调向西方读者展现了齐白石的生平、艺术及影响,既有卓越的文学性亦有深刻的学术性。


《齐白石》(中文版)历时两年译校而成,是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齐白石中心”)奉献给公众的又一力作。


图3 牵牛花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37cm×36cm 1954年

私人收藏


图4 盛开的茶花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34cm×34cm 作于1955年

捷克斯洛伐克私人收藏


《齐白石》(中文版)属于抢救性的学术发掘,我们有幸邀请到海兹拉尔先生的夫人李玳君女士全程参与了这本书的翻译、校对、审稿和设计工作。李玳君女士在整本书翻译过程中不顾年事已高,字字句句逐一核对,其学者的认真和严谨令人钦佩。李玳君女士的参与让本书成为最贴近原著,最保有原著风味的译本。


如果同时翻看《齐白石》(捷文版)和《齐白石》(中文版)会发现中文版中的许多作品图片更为清晰。这是因为在《齐白石》(中文版)中我们用一些质量更好的齐白石作品图片做了替换,以提高书的品质。


图5 水仙图 齐白石

散页 纸本 设色 32cm×32cm 无年款

布拉格国立美术馆藏


图6 夜景图 齐白石

轴 纸本 设色 47cm×37cm 无年款

布拉格国立美术馆藏


在《齐白石》中文版的附录中增加了海兹拉尔先生的《回忆中国》(李玳君翻译)和吴洪亮先生的《海兹拉尔与齐白石》,其中海兹拉尔先生的《回忆中国》是首次在国内发表。这两篇文章讲述了海兹拉尔先生与中国艺术的缘分、《齐白石》诞生的背景和20世纪中捷文化交流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本书的中文版邀请到两位年轻有为的翻译家农熙和张传玮,她们的精心的翻译和耐心的调校工作让这本书的文字得到充分的锤炼,另外本书更邀请到齐白石研究专家吕晓女士和吴洪亮先生担任学术主持,保证了本书的学术质量。


2、作者海兹拉尔先生简介


约瑟夫·海兹拉尔博士(Josef Hejzlar,1927.1.21—2011.1.4)——美术史家、汉学家、翻译家、文学家。生于捷克共和国的捷斯卡·斯卡立次市(Česká Skalice)。1951年,海兹拉尔毕业于布拉格工艺美术学院,1951—1956年在北京大学和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留学(学习中文、历史、文学、美术史)。在北京大学与李玳君相识,结婚。回国后,海兹拉尔在捷克查理大学哲学院获得汉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图7 海兹拉尔(左一)与黄永玉(右二)一家在大雅宝胡同


图8 海兹拉尔先生正在翻译齐白石诗词,家中的工作室一角,李玳君摄于2000年9月


海兹拉尔博士一生的研究和写作有三个范畴:在捷克布拉格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工艺美术、色彩和建筑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室内设计和色彩方面的研究,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书籍,编撰了室内实用色谱以及建筑中的色彩方案,曾两次获奖。在从事工艺美术的同时,也从事东亚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对中国现代艺术,尤其对齐白石艺术的研究,提议并推动了齐白石的艺术跨入世界文化艺术名人行例,也向欧美各国读者介绍中国版画,民间艺术,绘画艺术等等。他于1970年出版的《齐白石》一书荣获当年出版书籍的最佳奖,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好评。此外,他在国内外还出版了不少相关书籍,也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散文,并翻译了中国诗词和中国的重要美术理论;也同妻子李玳君两次合编、合译著作,出版了《中国成语、谚语、格言、名句汇编》等著作。最后,他与妻子李玳君合著的文学作品——小说《在江上》于2011年也荣获当年出版书籍最优奖。


由于本书的散文化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本书在翻译和编校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无论是李玳君老师、翻译者都自始至终秉承着研究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进行工作。虽然我们可能很难再现海兹拉尔先生撰写时的优美的笔调,但是我们为中文版读者们呈现齐白石中心的至诚心意与学术积淀。


图9 出版于1930年的《曦光周刊》 金涛斋藏珍


图11 1954年刊印的《齐白石绘画展览会》宣传册


在书的最终印刷阶段,李玳君女士为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又带来了惊喜,她将一些珍贵的文献寄送到画院,有1930年出版的《曙光周刊》,有1954年刊印的《齐白石绘画展览会》宣传册,有潘絜兹、薄松年、刘金涛给海兹拉尔的信札,有海兹拉尔先生的记录等。海兹拉尔先生和李玳君女士曾经给予画院两次珍贵的捐赠,第一次是2009年海兹拉尔先生亲自将一份齐白石润格捐赠给画院;第二次是2015年李玳君女士将海兹拉尔先生画作、齐白石相关画册等20余件文物捐赠给画院。而这次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历史更记录了浓浓的友谊,这无疑是《齐白石》(中文版)最圆满的结尾。


齐白石中心以此书衷心缅怀远在欧洲的中国艺术和齐白石艺术的知己——海兹拉尔先生。


图10 刘金涛给海兹拉尔先生、李玳君女士的贺年片


图12 潘絜兹给海兹拉尔先生和李玳君女士的信笺


(编辑:罗元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