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美好的乡村生活

 快乐老年435 2018-05-04

丁启阵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美好的乡村生活

丁启阵书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这首词一般认为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城外)期间,邓广铭先生认为不晚于淳熙十四年(1187)。1187年,辛弃疾48岁。

带湖是辛弃疾一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地。淳熙七年(1180年),辛弃疾再度任隆兴

(今江西南昌)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便决定在上饶带湖湖畔修筑庄园作长久定居打算。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始动工。辛弃疾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高处建舍,低处辟田”。他认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给带湖庄园取名“稼轩”,并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辛弃疾自知“刚拙自信……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就做好了归隐的打算。果然,1181年11月,遭弹劾罢官。带湖新居恰好此时竣工,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除了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的两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带湖庄园赋闲。

可见,作词的时候,辛弃疾过的是失意官员兼乡村士绅的生活。应该说,他对乡村、对农民是有感情的。但是,他如此长时期居住在乡村,也不可能不对农民生活的艰辛一面有所了解。他作这样一首赞美乡村农民生活的词,应该是另有缘故——寄托的。

2

茅檐低小,虽是浅白易懂之语,但辛弃疾有可能是借用了杜甫诗句。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檐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茅屋虽然矮小,但江燕频繁光顾,表现出的是人燕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醉里,谁醉?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老人们有点醉了”,指翁媪;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醉里不是说作者自己喝醉了,而是听到有人带着醉意用吴音交谈。醉里交谈,正是写农民们过着安宁的生活。”夏承焘《唐宋词选初版本注》,吴小如先生《说辛弃疾的<</span>清平乐>》:“此‘醉里’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我赞同翁媪醉里的解读,理由有三:其一,通篇写景真切,抒情贴切,丝毫没有醉酒迹象;其二,翁媪醉酒,可以表现村居百姓生活从容;其三,醉里——相媚,有因果关系,合乎情理。

相媚好,谁相媚好?俞平伯认为,指翁媪对话而言,以吴语柔软,“媚好”亦双关。吴小如认为,“谓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我赞同俞氏说法。理由有三:其一,合乎词意,词人以旁观者的视角所见村居人家从容安宁的生活情景,老人在家歇息饮酒,三个儿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其二,“相”字语法上呼应的分明是“翁媪”,翁媪之间,“相”字没有“生”的用法;其三,辛弃疾虽然是北方人,但他自从南渡后,基本上都生活、活动在江苏、浙江、江西等吴语地区,作这首词时,至少已经听了二十多年的“吴音”,应该是习以为常了,“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不合情理。俞氏指出“媚好”双关,即吴音媚好+翁媪媚好,很有见地。

最喜,谁最喜?是翁媪还是作者?吴小如先生认为“该指作者,总不会是指白发翁媪”。这个说法,也值得商榷。我认为,最喜的主语,既不是作者,也不是翁媪,而是泛指、虚指。整句的意思是:最惹人喜爱的是小儿……。

3

大儿、中儿、小儿,句法模仿自汉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劳动表现,自小而大看,是一个比一个强;自大而小看,是一蟹不如一蟹——这合乎事实,也合乎人性。说的仍然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

这首词有两个版本问题。其一是吴音一作蛮音,其二是卧剥一作看剥。

我的意见是:吴音比蛮音好,因为蛮字有不友好的意味,这既不符合词意,也不符合辛弃疾的思想。卧剥比看剥好,卧比看更“亡赖(无赖)”(淘气),卧剥是指小儿自己边剥边吃莲蓬——嫩莲子可以生吃,看剥是小儿观看他人干收获莲子的活,看谁剥莲蓬,词中没有交代,这是章法纰漏,辛弃疾不应该有这样的疏忽。

5

这首词有个亮点,曾经驰骋疆场的豪杰辛弃疾,也有他柔情细腻的一面:对小孩子感兴趣。写农家三个孩子,最出彩的是写小儿:溪头卧剥莲蓬。选取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便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表现得活灵活现。

这一点,在另外两首《清平乐》词中也有所表现。一首是《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该词下片:“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另一首是《清平乐·为儿铁柱作》,该词下片:“从今日日聪明,更宜谭妹嵩兄。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6

辛弃疾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表现乡村百姓美好生活情景的词呢?夏承焘说:“他之所以把农村描写得这样美好,正是表现他对当时官场恶劣空气的不满。辛弃疾自号‘稼轩’,又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取了‘禾’旁的名字,他还有好几首怀念陶渊明的词……他把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的陶渊明引为异代知己,这都说明辛弃疾在被迫罢官以后表示出来的对官场的厌恶。”

我倒觉得,“厌恶”一词,并不准确。如果真的是厌恶官场,他不该一有机会就出去任职,而应该安心居住在带湖庄园甚至亲身从事农业劳动才是。像陶渊明那样,才叫厌恶官场。辛弃疾之所以以赞美的口吻表现乡村百姓的生活,除了有讽刺批判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意思外,主要恐怕是,他确实喜欢乡村农民那种简单的生活。可以肯定,辛弃疾的思想多少会受到些陶渊明等前辈诗人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