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案称奇】十三、明辨真假方可为医(5)

 邈思遐想 2018-05-04

前贤说,“读医不如读案”。学医犹学弈,医案犹弈谱;学医犹学书,医案犹古帖;学医犹演兵,阵图无一不当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个道理也适于读案与行医。


拍案

称奇

十三、明辨真假方可为医(5)


11.下肢奇冷阴虚致


李某,男,43岁。于1978年10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双下肢发凉,厂医诊为肾阳虚证,用金匮肾气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温补之药,病情未能控制,且逐渐发展,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则冷至足心,如赤脚立冰上,寒冷彻骨。伴有下肢麻木,痒如虫行,小便余沥与阳痿等症。曾先后在北、首都医院、友谊医院检查,均未见异常。虽屡服补肾壮阳、益气和血等中药200余剂,未能见效。

刘渡舟教授查患者素体健康,面部丰腴,两目有神,舌质绛少苔,脉弦而略数。饮食如故,大便不爽,小便短黄。按阳厥证治之,初投四逆散,药进3剂,厥冷依然。反复追询病情,患者说出睡眠不佳且多乱梦,心时烦,容易汗出。视其舌尖红如杨梅,脉来又数,当系阴虚于下而心火独旺于上之证。《伤寒论》第302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指出了阴阳不相交通的治则。此证心火上炎,无水以承,是以心烦少寐,多梦汗出;火盛于上,阳气不能下达,下肢不得阳气之温,上下阴阳不相顺接,是以为厥。乃拟下方:黄连9g,黄芩2g,白芍6g,阿胶9g(烊化),鸡子黄两枚。上五味以水三碗,先煮三物,取一碗,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两次服下。
服药三剂后,即觉下肢寒冷麻木感逐渐消退,心烦、汗出、失眠多梦等症均有明显好转,小便余沥和阳萎亦有改善。察其舌仍红赤少苔,脉弦而微数,继宗原法处方:黄连9g,黄芩3g,白勺9g,丹皮6g,阿胶(烊化)10g,鸡子黄两枚。6剂,煎服法同前。
次年1月20日,适值降雪,寒风凛冽,患者并无异常寒冷之苦,腰以下厥冷基本告愈。一月后,据患者言未再复发。(《中医杂志》1980年第12期

按:此案颇奇,由下肢奇冷,小便余沥与阳痿等症,似乎阳虚为患,但屡服补肾壮阳之剂无效,可知病情并不简单。仔细辨析,由心烦眠差,舌尖红,脉数等考虑系阴虚于下而心火独旺于上;进一步推导乃因火盛于上,阳气不能下达,下肢故不得阳气之温,是以为厥,此非寒厥,乃由阴虚所致。按“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之义,投黄连阿胶汤竟收速效,实为明辨真假之范例。

12.阴盛逼阳致口臭


(1)王某,男,23岁。口臭七八年,屡犯不减,便溏,尿黄,畏冷,眠差,手足心出汗,纳可。舌淡胖润苔黄腻,脉左弦寸弱,右滑。曾经省内名医多人治疗乏效。如此长期口臭,且经名医治疗无效,再观其脉证,显属阴证引发,前之名医必按胃火论处,无怪乎乏效。今以四逆汤处之:干姜30g,附子30g,炙草60g,红参10g,肉桂10g,砂仁10g,茯神30g。7剂。

复诊:口臭显减,便溏亦减,眠差转为正常。附子逐渐加至90g,终收全功。(《关东火神张存悌医案医话选》)

(2)张某,男,52岁,2008年10月13日初诊:口臭5年,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常便血,面色萎黄,肢体不凉。舌淡胖润有痕,右脉浮滑,左脉滑寸弱。血糖:6.7 mmol/L。衡量整体状态,此口臭亦由“阴盛而真精之气发泄者”,方用四逆汤原方:附子30g,炮姜30g,炙甘草60g,5剂。

复诊(2008年10月21日):口臭消失。以附子理中汤善后。(《关东火神张存悌医案医话选》)

按:两例口臭,前之所治皆省内名医,其所以屡治乏效,皆因不知口臭也有由阴证引发者,且临床并不少见。

盖臭乃火之气,一般都认为由胃火所致。其实并不全面,郑钦安指出:“夫口臭有二,有先天精气发泄者,口虽极臭,而舌滑润微黄,人无神而阴象全现,决不饮冷。胃火旺者,口臭,舌必干黄,口渴饮冷。”“若凭口臭一端而即谓之火,鲜不为害。予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却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治之。”唐步祺阐释该条文时曰:“笔者在临症中,若口臭无阴象,多为胃火旺极,用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亦有阴盛逼阳于外而口臭者,用大剂附子理中汤加味治之。”(《医理真传》)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 文章来源于张存悌老师、卓同年老师《拍案称奇》,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