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壶医案】《条析伤寒》-伤寒论串讲22

 邈思遐想 2018-05-04

伤寒论串讲

伤寒论串讲22,

是书仅为一家之言

希望大家提出意见并不惜赐教!

文字校对:赵红霞

版权声明:本文属原创作品,转载勿须授权(务请必注明原作者)。

——李登岭


伤寒论串讲22


81.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81)


旧微溏:指患者素有大便稀溏之证。

本条讲栀子汤类诸方药药用禁忌。凡素有大便稀溏之证的患者,中阳虚寒,若再用清热除烦之剂,苦寒之性必损害中阳,诱导或加重便溏之证。故当禁用。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真武汤(方药)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身瞤动,身体筋肉跳动。

振振欲擗地,擗,音匹。扑到之意。振振欲擗地,即身体震颤,站立不稳,而欲仆倒在地之意。

本条讲太阳病阳虚水泛证的证治。和第316条对读。太阳病在表,本当发汗,虚人误汗或汗不得法,太阳内传少阴,则可见虚阳外越之发热,少阴阳虚、水不化津而泛滥,上凌于心则心悸,上扰清阳则头眩,虚阳不能温养筋肉则“振振欲擗地”,治之以真武汤。此条正解,当引入“少阴病一指某个个体(人)患上了具有少阴特点的一系列症状或症状集合的疾病(亦即人中了少阴病)。一指具有少阴这种特点的一系列症状或症状集合体质的人患上了某一种病证(亦即少阴人中了病)”。亦即,“人中了少阴病”或“少阴人中了病”。此处“发热”解释为“虚阳外越”,仅仅是能讲的通而已,既为“其人仍发热”,则说明此发热汗前即有,为太阳病之“发热”,为“实热”(第一种情况)。当然太阳病误治、变证而为少阴,则可有阳虚、阳弱、虚阳外越(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为真寒假热,治以真武汤,正其治也!第一种情况,此发热若解为抗邪之表热,依仲景习惯,表里同病果实者、先治其表,此里虚,另当别论,亦解释得通。临床上,上感引起的心衰,即可表现有实热,也可表现为假热,其真武汤更适合于第二种情况。本病是“少阴病一指某个个体(人)患上了具有少阴特点的一系列症状或症状集合的疾病(亦即人中了少阴病)。这样,就不必纠结“发热”的解释啦。

真武汤,玄武为北方镇水之神,因本方有扶阳驱寒镇水之功,所以名为玄武汤,为避玄宗之讳故称真武汤。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本条讲,咽喉干燥,阴津不足者,禁用汗法。咽喉为三阴经循行之处,赖阴液以滋养。此仲景以咽喉干燥,借代阴津不足,发汗无源,是古汉语的一种借代手法。


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淋家:久患淋病(中医病证名)的人。

便血:此指尿血,小便带血。

本条讲淋家不可发汗及误汗后变证。久患淋病者,多阴血内虚、下焦虚热,以汗法辛温助热、汗后伤津,热伤血络故可发生尿血变证。2003年,诊治一中年妇女(尹氏),在莘县中心市场设摊卖衣服。每逢感冒,自服解热止痛片发汗,常常导致泌尿系感染,继之再输液治下淋。后经追问,每逢盛夏,摊售衣物,饮水不足,汗出较多,势必下淋、尿血,此仲景所谓“淋家”。这位患者,逢劳作汗出多时(非药汗)尚且致便血,况发其汗(药汗)乎!


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85)


疮家:久患疮疡的人。

痓:筋脉僵直,肢体拘挛。音通厕,意通痉解。

本条讲久患疮疡的病人,不可发汗。汗出则营血内伤,筋脉失养,易导致痉证发生。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素有鼻衄之患的患者。

额上陷,脉急紧:额部两旁(太阳穴部位)凹陷处,动脉拘急。

本条讲衄家不可发汗及误汗后变证。素有鼻衄之患的患者,阴血亏虚者多,误用汗法,阴血更伤,血不养筋,则经脉失濡额上陷中之脉紧急;血不养目,则目睛直视不能转动;血不养心,则神不守,舍不得安眠。(86)


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87)


亡血家:经常出血的病人。

寒栗:寒战。

振:振颤动摇。

本条讲亡血家不可发汗及误汗后变证。亡血家,此处示血少气衰者。亡血家,阴血极亏,误汗后,阳气更伤,阴液更亏,阴阳俱虚,寒从内生,故寒栗而振。


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8)(方本阙。)


汗家:平素易出汗的患者。

恍惚心乱:神志模糊,不能自主。

阴疼:尿道疼痛。

本条讲汗家不可发汗及误汗后变证。平素极易出汗的患者,阳气虚弱,卫外不固,阴液易失。误汗则损阳伤阴,心失所养,则心神浮游;阴津不足,阴中涩滞失润。(夏季天热之时,时有患者大汗后,发生泌尿系感染者)可予以禹余粮丸治疗


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


本条讲阳虚有寒者不可发汗及误汗后变证。素体阳虚者,不可发汗,汗后伤阳,每致胃中更冷,胃中有蛔者,可致吐蛔之变。一说成吐逆。和第49、50条对读。凡此第83、84、85、86、87、88、89等七条,,“咽”、“淋”、“疮”、“衄”、“亡血”、“汗”、“寒”七家(咽淋疮衄血汗寒),五版引入阴虚“尺中迟”、阳虚“尺中脉微”之脉“虚”一家,我1991年的教科书中自注,此“八戒”、“麻八戒”!麻黄汤之戒,条文中还有,不必牵强,死于言下!另,此为麻黄八戒,还是发汗八戒,亦当明了,不可人云亦云。伤寒原本,此中并无麻黄二字。


90.本发汗,而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90)


此条当断为“本发汗,而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本条讲“本当发汗,而反用下法治疗,此为误治;若用发汗法治疗,不为误治。本当用下法治疗,而反用发汗法治疗,为误治;若用下法治疗,不为误治”。字句清晰,说理明确大可不必演义臆断其意。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下利清谷,腹泻没有消化的食物。

清便自调,指小便正常。

本条讲太阳病误下后邪入少阴、表里同病的证治缓急。太阳误下,表证不罢(身疼痛),病症又内传少阴之里(下利清谷),表里同病,而以阳衰阴寒为急,此时无暇顾表急当救里。此时急当救里只因有二,一是若先发表,辛温发散,必更伤里,加重里虚,二是如不先救里,正虚阳衰,药力无以借助人体之正气驱邪。当救里成功,阳回利止、清便自调后,再以救表为急。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92)


本条讲太阳病变证“发热头痛脉反沉”的证治。病发热头痛者,“脉反沉”脉浮为其常,脉沉为其变,故曰“反”。 “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若不瘥”提示有“瘥”和“不瘥”有两种转归,故曰“若”。一,“发热头痛”脉象转“沉”,是表邪渐退,疾病当“瘥”。二,若不“瘥”,除头痛发热且有身体疼痛。则脉沉则因于身体见虚,正气不支,故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本条全在“反”、“若”一字,学仲景之书,除“从无字句处读书”,更应从有有字句处说理。本条和第(301)条互参,笔者认为,均为“太少两感”证。不同的是此条虽多系太阳之表,但里虚已甚必须以四逆汤救里为先;彼条虽多系少阴,但里虚尚不太甚,故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外通内助、表里同治。通解《伤寒杂病论》,须引入“人中了少阴病”或“少阴人中了病”这一概念。


93.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93)


本条讲太阳病汗下失序而致冒的病机证治。和第61、68、70条对读。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94)


本条讲辨太阳病脉(阳脉微、阴脉微)证(战汗)的预后及证治。

和第68、70条对读,前者可以芍药甘草附子汤,后者宜调胃承气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邪风,此指风邪为病。

本条讲大阳中风证的病机证治。

先进工作者:李登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