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联作法 ╱ 第六章 楹联之平仄 楹联为韵文之一,虽为字不多,而其声调,读之颇觉畅喉凑口,无丝毫聱牙之病。究其所以能奏此功效者,以无论五言七言,与夫长至数十百字之联语,其下一字也,莫不调以平仄。平仄调,而其构成之联语,声气自然和顺,清浊可觉合宜。所谓平仄者何?即平声仄声也。平声者何?上平、下平也。仄声者何?上、去、入三声也。易言之:即合上下二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也。欲调顺联语之平仄,须先知各本字之平仄;欲知各本字为平为仄,当先知辨别四声法。辨别四声,有四句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争收藏。”例“眉美妹墨”四字,依诀念之,便知第一,字为平声,第二字为上声,第三字为去声,每四字为入声。其他诸字,可依此类推。此四声能知,即能知各字之属平者为平声,上去入三声者为仄声。平仄声能知,可进而讲调平仄。调平仄法,即上联如用平声,下联对之常用仄声,例如:上联为“绿竹”二仄声字,下声当对以如“青松”二字等之平声字;上联为“桃红”二平声字,下联不对以如“李白”二字等之仄声字。斯为短联及联中数字之设例。若云全长联,无论上联及下联,平仄声字须相机间用,俾构成之联语,声调有高下清浊之可分,读之能获畅喉凑口之快感。设上联全用仄声或平声,下联全用平声,或仄声声调一律,高下不分,清浊无别,其语虽琢对精工,读之终觉如蛙声一片,既於喉不适,复难生快感。但一联之中,某处应用平声,某处应用仄声,当随用意之如何,声调之是否顺适而变化运用,向无死则之规定。至例有规定而不得稍事违犯者,即上联之末字,定当选用仄声,下联之末字,定当选用平声是也。例“狂风扣户;皎月穿窗。”上联末字“户”为仄声,下联末字“窗”为平声,斯为死则。万一倒而置之,如“皎月穿窗,狂风扣户。”即违犯规则。虽琢对仍属自然,於逻辑上并无不合,然被识者见之,势必窃笑不止也。 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等等之不同。而此诸联中之平仄,一如前言,各随用意如何,声调顺否,而变化运构,无固定之死则。惟就历来习惯上以及声调上观之,各言殊亦有通行之常规可寻,特分述一二於后: 四言: (平仄并实例以下同)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水天一色,风月双清。)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月中丹桂,天上碧桃。)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狂风吹帽,细雨湿衣。) 五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竹窗人共话,茅舍客孤眠。)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庭闲芳草满,院静落花多。)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花草逢时雨,蕙兰映晓风。) 六言: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夜雨竹窗共话,春风藤榻高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石上壶觞对客,云边杖履寻僧。)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一径野花风落,孤村春水夜生。)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对客漫谈书史,逢人但识渔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林木来时似水,爨烟到处如云。) 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云带月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红叶树藏秋水寺,白头僧渡夕阳船。)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日移竹影侵棋局,风送花香入酒杯。)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雨打落花红满地,烟含疏柳翠盈堤。)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草拂长堤谁认路,云封古树只闻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风送花香侵小榻,月移竹影入疏帘。)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片帘疏影花间月,满榻凉阴竹外风。) 八言: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玉检金泥,山通宛委;琼编秘笈,地接琅環。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蟾月麟樽,庚延桂粟;凤箫鹤算,丙朗兰阶。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洗心曰斋,防患曰戒;循法无过,习礼无邪。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以质得财,观疏无异;因资生息,尔我共安。 九言: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世事已无常,空留尘榻;音容何处觅,怅望人琴。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法雨晴飞,绕殿香云至;天花昼下,当空瑞日悬。 十言: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岁序更新,三朗同临首祚;风光胜旧,一门独得先春。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红杏圃,绿柳堤,无非诗料;素月琴,青萍剑,尽是春怀。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婺晦瑶天,啮檗流风歇绝;萱摧阆苑,丸熊遗迹徒存。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
十一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矫矫孤忠,虽死不忘瞻北阙;森森古木,至今犹表向南枝。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暮鼓晨钟,惊起红尘机里客;经文贝叶,唤回苦海梦中人。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成佛念轻,纵然自在还为妄;度生心切,须信慈悲也是贪。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人生何处不逢场,且来看看;世事现身而说法,如是云云。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倚月高歌,阆苑三千蓬岛外;临风吐韵,霓裳一曲紫云端。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洒泪;云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心。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玉宇无尘,月明碧玉三千界;银河泻影,人醉春风十二楼。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十二言: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先春祝长春,戏彩看谢家玉树;诞日为果日,登筵荐王母蟠桃。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六辔御先春,梅试香风腾骥足;三星光在户,月呈瑞色映芳樽。 十三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君如古柏苍松,佛国侯成无量寿;我是闲云野鹤,灵山证取未来因。 以上所举者,仅为普通常见之设例,阅者万勿误视为各言中只有此数例,当知楹联之平仄,可随作者之意旨自由运用,惟初学撰构时,对於已成之联语,声调是否顺适,细自审读,如觉欠妥,便须改易。 楹联琢对,前述须仄对平,或平对仄,固矣。然有时为声调自然意思畅达计,一联之中,有时有数字之平仄得以上下不对,此等平仄得以不对之字,普通常见者,为句首之第一字,以及其中之不甚重要字,五言七言之平仄,与五七言之诗体相似者居多。 无论何联之开始,可随我意之如何而定为平起仄起。 十三言以上之各联,虽为字渐多,其平仄仍各如前述各联,以是否畅喉凑口为标准。 (未完待续)
|
|
来自: 风飘txzljrv9s1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