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漏屋,徒有虚名!

 未来决定现在 2018-05-04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读后感和书评

一、从英语学习者角度

先自报家门:

MBTI测评结果INFtJp(主类型是INFJ,T与F差2分(满分13),J与P分值一样)。

盖洛普优势识别器(学习、信仰、理念、思维、搜集、战略、积极、专注)。

我的书评和经验分享对nf和nt的人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NF和NT是来自凯尔西《请理解我》中历时30多年的实际总结,这两类人学好英语的可能性都非常高,NF会从灵性和感性的语义角度切入,NT会从理性和分析的语用角度切入,前者会成长为作家、诗人、编剧,后者会成为语言学家类科学家。

去年有个推崇《千万别学英语》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时我无暇顾及。今年12月有时间可以读一读所谓天涯神贴作者耗时三年的作品,花了四五天读了两遍,还认真做了笔记。


读书

本书中对我来讲有参考意义的内容如下:

1 语音与内容的对应

这点是我以前英语进程中重视不够的,我母亲从小就没有上学,也就是常说的“文盲”,可是也没有妨碍她对我各种嘱咐和陪伴。口语和书面语应该是可以单独存在的,我也认同书中提到的英语是听力输入型强势的语言,也就是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中文在这个方面的表现为分离的状态。文字是跟绘画相关的,所以中文有书法之美,而口语是跟音乐相关的。

通过视听的方式学英语,效率远高于阅读,这也是我放弃ESLPOD, Englishpod素材的方法。虽然开发这些教程的人或者是南加州大学的博士,或者是英语大拿的产品经理,不过忽视学习者本身的记忆特点和经历是我舍弃他们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的英语输入素材选用的全部是视频素材,包括电影、纪录片、TED演讲,因为视频提供的信息量是最接近语言产生环境的素材,未来如果VR技术成熟,我会直接选择VR作为互动学习的手段。

ESL Pod类的素材不是不好,只是我更喜欢信息量丰富的视频,这些东西都是因人而异,没有什么绝对的,我也期望大家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

2 语言与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的关系

我对语义的关注度高于语言形式,包括发音和语法,其实本质是我大脑或者神经生理结构在作怪,从小读书就喜欢情节丰富、语言优美、节奏变换的作品,金庸和古龙我都喜欢,不过更钟情于金庸,古龙的天马行空、放荡不羁对我来说有些过了。

我很赞同书中提到的神经心理学提到的经典理论,包括赫伯学习理论、语法序列理论和二语习得论的全部学说我都深有体会,尤其是语法发展序列在英文演讲俱乐部运营过程中更是感触良深。不说别的,仅仅第三人称单数我们二十多名会员即兴演讲的时候,即使是面对着指代人本身,he/she也是用的一团糟,而且居然是屡教不改。

如果要实现显性知识(比如发音规则,语法运用规则)转化为隐性知识,个人经验是在优质输入的前提下,在高级阶段开始进行控制性训练,当事人还要能不断总结和分析,对于别人指出的错误和纰漏都给予重视和接受,有充分耐心多练习才能做到内化于行。

3 英语产品开发路线

对于作者提出的神经心理、语言学、语言教育学、英语产品开发的路线,我也基本认同。不过单个人很难在所有这些领域做到精通,所以未来的发展肯定是团队协作。

神经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从生理角度、记忆产生、成年人学习特点角度去定位产品开发方向,语言学提出的词汇分析、语料库都能成为产品开发实施方面的素材,语言教育学可以再UI和用户体验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当然漏屋提出的这条路线依然是漏洞不足,本人也是半路出家,一直在路上。

在英语产品运营、线上社群管理的方面,本书没有任何涉及。

4 语言学习的路线与阶段

对于书中最后部分提出的三大语言学习阶段和每阶段的重点、策略,有部分合理之处,比如要重视语音与语义之间的联系,从高频常用词汇开始学起,推崇TPR和看图识字,我本人在英语学习路上基本是这样操作的。

这个跟计算机上的递归算法类似,按照语言学上词汇分析结果,重点关注使用率高达98%的5000词,按照控制性的方案分阶段进步。

不过作者在具体语言素材的选择和推荐上就明显不足,罗塞塔碑软件我从未用过,不发表什么评论。

我的选择基本是随性而取,从儿童绘本阅读,科幻儿童小说,英文儿童歌曲,走遍美国,Lisa发音教程,非学术类著作、心理学著作。一是从来不选择英文教学类课本,剑桥、北外之类的名校素材一概不取,我更关注语言内容的意义。

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也是在词汇过万,演讲三十场之后才愿意去做。前期重点关注语言内容的问题,读懂、听懂的问题,尤其是具象化信息的缺少对阅读非常不利,于是我才将重点转向视频类素材的使用。

全书总体评价:

在本书代序中将国内很多的英语技巧和理念讽刺为“巫术”,读了两遍之后发现,作者同样陷入大而无当的尴尬境地。作者试图用聊聊一本书就涵盖整个英语学习、囊括所有英语学习者,书名更是命名为《找对英语学习放的第一本书》,明显带有取悦市场、蛊惑人心之嫌。

全书从拨乱、选题、正念、立法四个环节试图实现有破有立,革旧换新的宏伟志愿。从篇幅用力上来讲,拨乱、选题、正念部分的着墨要远远高于最后的立法,导致呈现头重脚轻,从初阶到高阶实施乏力的问题,大帽子小身板儿。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仅仅可以起到一点反对现有培训和落伍理念的工具书,而不能成为指导学习实操的系统依据。

从全书中论据选择方向上来讲,一边倒向所谓“科学理论”,实际上人文科学的发展上来讲,实际往往会超前于科学,所以作者完全没有去收集成书之时学习者的经验和数据,从而导致论据导向不足。

书中论据的使用呈现支离破碎的状态,虽然作者强行把他们捏合在一起,比如引用的语言石化问题,并没有结合心理学理论分析为何当事人会呈现出石化状态,那一类人会呈现这种状态。而且作者引用的从未开口单纯靠输入就实现小说写作的《my left foot》例子,丝毫不就有普适性,这类心理特质的人在人群分布来讲非常之低,根本不能作为完全的“可理解输入”就能实现输出的论点。

读这书还不如直接上剑桥英语教师系列,干货绝对够味道,够力度。

畅销书中很失败的一本,推崇此书的那哥们小心被洗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