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需不需要贴膜?

 小元元 2018-05-04

汽车贴膜在中国受到车主的喜爱,由于大多数经销商都送膜,反正是白送的不要白不要,几乎是我们购车后的第一要事。如同手机、平板、电脑一般,似乎只有贴上膜才能让我们安心。当然,汽车贴膜不在于保护玻璃,确实有多样的好处可大致总结出五项,包括:防爆性、抗紫外线、防眩光功能、隐私性、隔热性。因此我们乐忠于贴膜,且主观上判断,深色的膜可以对上述功效起到更好的效果。然而贴膜真有必要吗?

说帖膜前必须首先要正确的认识汽车玻璃,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汽车玻璃不能使用普通玻璃,市场中销售的乘用车采用的汽车玻璃只有两种,一为钢化玻璃用于侧后窗,二为夹胶玻璃用于前风档。无论钢化玻璃还是夹㬵玻璃,安全性都不存在问题,其次,玻璃的抗紫外线功能、隔热性与隐私性在现今不少车型的原厂玻璃已得到解决。因此,再来看贴膜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并不是解决需求的必要条件,就是说为了抗紫外线、隔热与隐秘性帖膜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帖膜就没有什么好处吗?,当然在某些时候是有作用的,现在值得来说说的便是防眩光,听友们应该如何理解防眩光的呢?“防眩光能减弱可见光的强度,就像烈日下戴墨镜使人的眼睛更舒服,有助于改善车主视野,确保驾驶安全,同时,夜间行车时还能把后面来车大灯照射在后挡风玻璃和反光镜的强烈眩光反射减弱。从这种行车情况下帖膜是有利于安全行车的, 的确,透光度越低防眩光的效果便越好,但这样的视觉舒适只是在这种行车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对于所有行车都安全,实际上反射出的问题也有不少。为什么欧美国家的汽车很少帖膜,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洲地区,虽未明令禁止车膜,但当地汽车却几乎均不贴膜,民众不贴膜与国家对透光率的标准要求均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大多数国家在法律上有明令规定汽车贴膜的透光标准,这就是常说的“国外不贴膜” 的缘由。

我们国家不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其实 在2012年9月1日国家出台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便对汽车挡风玻璃贴膜的透射率提出严格要求。前挡风窗玻璃及风窗以外玻璃用于驾驶人视区部位的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等于70%。


普通玻璃的透光率为80%,汽车玻璃的透光率为75%-80%,再贴上膜之后透光率的数值就不容乐观了。而事实上国内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透光率达到标准的车辆屈指可数,有相关的国家法规只是没有具体严格执行,如果真的在审验车和平时执法中认真执行,中国特色的帖膜也就不存在了,购车的消费者不懂其中的科学道理盲目跟风不重视是也是关键原因。这也不怪为什么每每聊到“膜”的问题,很容易提到的是中国特色。这也是老檀在《老檀说车》里苦口婆心试图说服听友改变在目前汽车销费中帖膜的陋习。


当然,法律规定的是行为,购车人安全意识的提高才更为重要。汽车贴膜在增强密闭性、保护隐私的同时,毫无疑问的降低了车窗可见光的透射率,改变了汽车车窗的折射率和反射率。拿前挡为例,汽车前挡如上述所说均采用夹层玻璃,即为双层,如前挡玻璃贴膜后,窗外的景象投射到眼中需要折射四层,长期行驶带来的不会是视觉舒适,而是视觉疲劳,且不利于观察行驶路况。而前侧玻璃的深色膜的确能起到防晒效果,但在清晨、黄昏、夜间行车时与雨天行车时能见度极低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相比得不偿失。


当然,不能说车膜没有意义,存在必有其道理,但仅限于有一定标准,质量与透光都能达到安全的车膜。纵观如今汽车市场中,车膜的成本大多连百元都不足,膜的材料属于化学合成材料,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一个类属,在没有严格的环保及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成本非常廉价,国内成批制造的企业比比皆是。

不知道你的爱车或者身边朋友的车有没碰到类似情况,汽车开了1年多,但一进车内依然有股胶味。如果有的话,多半与贴的车膜有关,车膜均是贴在车内玻璃处,车窗面积有多大,胶的面积就有多大,廉价的粘合剂会对身体带来伤害,而这就不单单是透光率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车膜是有寿命的,劣质膜很快失去效能,花几千上万的膜寿命也只有几年,从花钱消费角度真的得不偿失。

贴不贴膜与需求有很大关系,国内市场帖膜成风与我们消费者不懂有很大程度的关系,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一味的跟风。如果确实对车膜有需求,也应考虑下透光性问题,对于汽车而言私密性不是第一,安全才是最重要!最后老檀举个生动形象的例子,如果我们帖深色车膜,就像天气阴暗和黑夜中人戴着墨镜一样,请听友们想想这样子是时尚还是可笑?想听专业想听真话就要听中国收听量影响力第一的《老檀说车》,专业公正值得信赖。


爱车就听老檀说车 专业公正值得信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