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拳劲趣谈

 隐士的书屋 2018-05-04

为什么介绍这三种劲呢?

因为有拳友问:你讲手上只要有四五十斤的力气,就能产生一击制敌甚至一击致命的技击效果。其奥妙是什么?

具体练法与用法非文字所能达,但可以以此三种劲为例做个简要说明。

因为这三种劲运用时都是悄然无息,无丝毫征兆,更无整劲爆发之态,即使手上无百斤之力,却有一击致命之功。按照孙剑云老师的说法,此三种劲都能于轻柔触摸之瞬伤人于无声无臭之中。

黏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上海拜访张兆麒先生。张兆麒先生先后从师多人,都是名家,最后拜在孙振川先生的门下。张兆麒先生是一位隐修者,晚年打拳多在自家屋里,不喜欢与外界来往。很多孙氏拳老人都有这个特点,如胡俭珍、周仲英、牟八爷、驼五爷、何回子、章仲华等先生都是这样。

张兆麒先生晚年打拳以太极拳为主,有时也转转八卦拳。谈到太极拳,张兆麒先生讲太极拳在劲力上的特点就是黏随绵渗。他说孙振川先生的八卦拳也有这个劲,孙振川先生的八卦拳就是太极拳。

张兆麒先生讲:“黏劲有三种,第一种,我的手虽然只是搭在对方的手臂上,但我的劲于绵随之中能串住对手的重心,控制着对方的身体,使对方进不来又逃不掉。第二种,以神气黏住对手,我用手轻轻敷着对方的手臂,却使对方感觉他的内脏如被我揪住一般,使对方不敢动,完全听我的支配。第三种,以神意黏住对方,我的手不需要敷着对方身体,双方似挨未挨之际,对方已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唯有任我摆布。第一种黏劲各家太极拳都能练出来,后两种黏劲是孙氏太极拳独到的造诣,孙振川先生的八卦拳也练出了这种黏劲。他转掌时从你身边一过,即使没有碰到你,你就有被他控制的感觉。这样的功夫,后来碰不到了。”

另外杨世垣先生讲,何回子跟人推手,三个轮没走完,对方就受不了了,其劲入对方骨髓,疼痛难忍。

我认为这也是黏劲的作用,这大概就是张兆麒先生讲的黏随绵渗。

前面介绍张兆麒先生讲的三种黏劲,其作用性状不同,属于三种不同的劲力品性。

1992年在北体大的全国推手研讨会上,在讨论到太极拳八法时,孙剑云老师说我们家的拳也有八法,名字与各家的一样,但意思不同。随后与在座的几位名家搭手体会。当年《中华武术》杂志在介绍这次大会时称孙剑云老师的功夫叹为观止。其中与孙剑云老师搭手的一位名家下来后对白普山先生说:“孙老师的黏劲真是浑厚。”后来有人将这话转给孙剑云老师,孙剑云老师说:“我这点东西比我那些老师兄们差远了,我也就是给他们串上了劲而已。”

有位八卦掌名家比孙剑云老师年轻近20岁,且擅长技击,他与孙剑云老师搭手,未几,汗立下。他说真是浑身不得劲,进退不得。因此请求拜在孙剑云老师门下。如今总有人说,孙剑云老师是籍父兄之名,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功夫。其实要看跟谁比较。孙剑云老师若跟自己的父兄比,可以说没有功夫。但是如果跟现在这些太极拳名家比,那就不仅是有功夫,而且如当年《中华武术》杂志所评价的:其功夫“叹为观止”。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其黏劲都是在第一种黏劲里变化,只有运用巧妙上的区别,没有劲力品性上的不同。因为后两种黏劲不仅需要技巧,更是以深厚的内功修为为基础的,内功上修为没有到,出不来后两种黏劲。

什么是内功上的修为?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孙振川先生的神意劲、胡俭珍先生的绵渗劲都不仅仅是技巧,而是以内修造诣为基础的。

张兆麒先生讲:“练出黏随绵渗的功夫,就不怕跟人动手,无论他身强力大,来的多么猛快狠硬,只要心意松静,就能发挥黏随绵渗的功夫,应对起来游刃有余。”

我不懂推手,没有黏劲这种功夫。同辈中牟八爷、何回子等推手功夫高妙,如果活着都应该在百岁以上,想必早已不在世上了,且至今未见有何传人。

当代各派中,擅长推手者虽多,但其黏劲皆属于张兆麒先生所说的第一种黏劲,在劲力品性上并无稀罕之处。

渗劲

何回子与我同辈,年纪长我六十余岁,是周仲英师伯的弟子。得到周仲英先生的渗透力传授,何回子与人推手时,手掌轻敷在对方手臂上,令对方骨髓酸痛难忍。孙门外的人,没有人能坚持跟何回子打三个轮下来,受不了他这种触摸虽轻,却能深透骨髓的劲。这种劲的效果不仅是让人感到酸痛难忍,而是能在轻敷中伤人于内。今有被称为当代孙氏太极拳大师者,那么这种渗透劲有否?此劲是孙氏拳真正入门的劲力,此劲没有上身,枉称孙氏拳大师。昔日,在研习孙氏太极拳的前人中,有此劲者并不乏人。

据胡俭珍先生的族侄胡顺安先生记载,胡俭珍先生亦有此劲。胡顺安先生说:“一日,我与伯父伯母共同吃过晚饭后,我如常给师父烧开水。俭珍公很高兴,边拆讲拳械用法,边顺手取来一把绿豆,洒在一块长约六十公分、宽约尺余、厚度十余公分的石板上,笑着说今天让我开开眼界,我不解其意。只见俭珍公说着话,喝着茶水,用右手漫不经意地揉着绿豆。少顷,俭珍公说,顺安,你看看。我一看,石板碎裂,而绿豆完好如初,甚是惊奇,急问何因?俭珍公说:‘这是内功,叫做伤内不伤外,只有潜心练习,功至深处,方可达成。’”

这种渗透劲乃孙氏拳的特色之一,孙门第二代中有不少人练出此劲,第三代中也有一些人练出此劲,何回子为其中之一。

拿劲

孙氏拳的拿劲不同于擒拿之劲,但比擒拿之劲威力大得多。擒拿拿的是筋骨关节,孙氏拳的拿劲拿的是气血神魂。

裘徳元先生是被《国术名人录》收录为清末民初的108位国术名家之一,但他行事低调,中年后更很少与武术界往来,然其技击功夫神妙莫测。如台湾太极拳师郭连荫晚年回大陆,曾询问裘徳元先生的传人。郭连荫说裘德元先生有隔空制人的能耐。郭连荫认为裘德元先生是他所接触过的武术家夫最深厚者。此外,裘徳元先生掌功神奇,有吸力,能吸住三十斤重的铜球走塌掌,更兼身法奇妙,轻功高超,其技击功夫令八卦掌名家李文彪先生自叹不如、佩服不已。此外,裘徳元先生的推手亦有独到的造诣,与一般的太极拳推手不同。有一年,裘徳元先生来看望孙存周先生,碰巧有位太极拳名家某也在孙存周先生家做客。孙存周先生向那人介绍说:“这位是裘先生,功夫好,他是我父亲最好的弟子。”裘德元先生连忙摆手:“哪里话,我这点东西比存周兄差得远。”三个人聊了几句,因裘先生不愿意跟门外武术界人士来往,于是借故要去隔壁看望孙剑云老师,准备离开。这时某提出要跟裘德元先生搭搭手,裘徳元先生推辞说:“我不懂打手。”某说:“连存周都说您的功夫好,您就别推辞了。”裘徳元先生见孙存周先生也不为自己打圆场,无奈之下,只好与某搭手,触之刹那,某双脚离地半尺余,身体停在空中片刻,随之裘徳元先生将某放下。某惊愕的目瞪口呆,要求再试一次,裘徳元先生于似挨未挨之际令某双脚离地,这次约一尺余,裘徳元先生将某放下。某对裘徳元先生说:“您这是什么功夫?我感觉自己在您手里象个风筝,心肝肺还在您的手里拿着。”裘徳元先生:“您真会拿我说笑,您是有意配合我做这个小游戏。”某走后,裘徳元先生对孙存周先生说:“你怎么非要逗他跟我搭手?”孙存周先生说:“最近有人散布说我爸爸只教儿子,不教徒弟。所以我得让你这个做徒弟的显示一下功夫。”

上述裘德元先生展示的这种劲就是孙氏拳的拿劲,所谓拿里不拿外,又叫里拿外挂。此劲我辈中董岳山先生也曾展示过。1934年天津举办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董岳山先生前去观看。大会期间张枢印先生邀请几位前来参会的武术名家聚餐,请董岳山先生一同参加,用餐时某人一个劲地吹嘘在座的某位太极拳名家的功夫如何了得,因某人在武术界有一定地位,大家都不吭气,张枢印先生给董岳山先生使了个眼色,董岳山先生会意,对某太极拳名家说:“在这我是晚辈,刚才听某先生介绍的您的功夫,很是向往,冒昧请您能否让我体会体会。”某太极拳名家也正有兴致,见董岳山先生体格干瘦,又无名气,正好可以用作陪衬显示其艺,于是同意与董岳山先生搭手。两人刚搭手,这位太极拳名家还面带笑容,忽然该太极拳名家身体飘起,瞬间滞留于空中,董岳山先生随即将某放下,该太极拳名家可能觉得有些丢面子,想找回来,于是他双脚落地后,即进手攻击,刹那间该太极拳名家随董岳山先生意气的鼓荡之势又飘起,这次董岳山先生两手微微一颤,该太极拳名家跌落于地。众人莫不惊愕。有人将该太极拳名家扶起后,该太极拳名家对众人说:“他这是邪术啊。”董岳山先生说:“邪术我不会,这是我刚学不久的孙家太极拳的用法,各位所见的太极拳用法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我们孙家太极拳只有一法,一气之伸缩,我艺不精,伸缩尚见其意,我师存周先生一气伸缩,无形无意也。”

以上两例是研修孙氏拳有真实造诣者的拿劲功夫。孙剑云老师讲,这是同道间切磋,他们留着劲,不留着,对方里面一下子就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