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家道临床应用枳实芍药散独见

 灵兰秘奥 2018-05-05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东珍
      蒋家道主任是60年代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曾任扬州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主任,退休后至今返聘于扬州市中医院《中医名医馆》。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中医经方的研究运用独树一帜。是第二批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程的指导老师。我从2014年跟随蒋老师学习,蒋老师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数不胜数,今将蒋老师对“枳实芍药散”的独特见解介绍如下:
      《金匮要略本义》:产妇血流不快,积于腹中作痛,心烦胁满不得卧,此为实邪。法应开散而行其瘀滞,则诸病可已。枳实烧黑者,入血中行积也;加以芍药走血分,而血症可散矣;以麦粥下之者,即大麦粥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
      依据以上所述,蒋主任独见如下:
      第一是病机之独见:认为“枳实芍药散”主要用于产后瘀血所致烦满不得卧,为气血运行异常,而气血的异常运动谓之风,故病机属“风”。?
      中医学“风病”的概念有两大类,一是外风,一为内风。外风是指因感受了自然界中的虚邪贼风而患的病,如面神经麻痹等;内风指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合,气血运行逆乱引起的诸症,如肝阳化风所见的头晕头昏、面目(或肢体)麻木;阴虚生风所见的腰酸膝软、头目昏花;血虚生风所见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抽搐等。由此蒋老师认为从属“内风”。
      第二是其功能主治的范围之独见,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奇效。
      ①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内经》首先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灵枢·口问》曰:“谷人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人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蒋老师说:西医学中的呃逆为膈肌痉挛。认为《内经》提出呃逆的病机为气逆,仍而气逆也属气机运动失常,总属“风”,临床中往往运用“丁香、柿蒂”之类治疗呃逆无效,尤其对顽固性呃逆,蒋老师运用“枳实芍药散”加减治疗,疗效甚佳。
      ②帕金森:?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木讷表情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间·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蒋老师认为,本病顽固,慢性病程,治疗亦需耐心,帕金森既与“风”有关,又无特效之法,临床中曾用“枳实芍药散” 加减治疗,虽起效慢,但坚持服药后也能获效。
      ③过敏性哮喘:中医对哮喘病病因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伤寒论》中张仲景说“喘家者,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可见厚朴、杏子为治喘要药。
      蒋老师则认为过敏性哮喘发作突然,虽有“伏痰”,但多与“风”诱发所致,投用“枳实芍药散” 加减治疗,疗效明显。
      病案举例:
      案一:陈某,男,71岁。呃逆多年,经西医诊治,未效,无奈求助中医,呃声洪亮,连续不断,夜间入睡后自止,烦渴便干小便短赤,苔黄脉滑数,证属胃火上炎,实证,蒋老师认为病程长,非一般药物能达效,给予“枳实芍药散” 加减治疗,方药如下:          枳实60克、白芍60克、盐黄柏6克、盐海蛤壳6克。
      3剂服后,症状大减,守方续进3剂,病情痊愈。
      案二:高某,女,74岁,头摇肢颤,寐差多梦,口苦,苔淡黄脉弦,证属肝风内动,实证,书中方用“镇肝熄风汤”,而蒋老师说往往投入此方疗效并不满意,则用“枳实芍药散” 加减治疗,坚持3个月的治疗,疗效甚佳。方药如下:枳壳10克、白芍25克、半夏60克、伏神25克、竹茹10克、石菖蒲20克、甘草6克。
      体会:
      枳实芍药散本为主治产后气血淤滞所致之腹痛,蒋老师据此总结分析出病机属“风”,并应用于临床,屡获奇效,蒋老师大胆突破,让我深刻体会治病不必拘泥于书本,用药在精不在多,抓住病因病机,辩证准确,融会贯通,广义理解,灵活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