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无田,食破砚——苏东坡的爱砚人生

 阿庆1120 2018-05-05

相比周敦颐爱莲,诗人陶渊明爱菊,书法家王羲之爱鹅,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东坡尤其爱砚。

苏东坡与砚初次结缘,是在他12岁的时候。那一年他在家里空闲之地掘土洞玩耍,偶尔间发现一块淡绿石头煞是可爱,细细观摩下竟发现闪闪银星,细细抚摸石质坚实细腻、温润凝莹,试以研墨,极好。

其父苏洵也认为是巧合之事,此石为“是天砚也”,于是便给儿子凿磨了砚池并交代要好好爱护。此后,这便开启了苏东坡爱砚、藏砚之路,无论是得意或失意,苏东坡爱砚之心从未改变

生无田,食破砚——苏东坡的爱砚人生

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然而起起落落的人生并非全是坏事,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最根本的素材,加之天赋异禀,一首首名诗、一篇篇著作就此而成。作为豪放派词人,苏东坡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若说书圣王羲之爱白鹅清高、洁白的品格,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爱菊之芳洁,更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空灵意境,高远志趣,那后人大胆揣度,东坡居士爱砚成痴,大概是看中砚台「温柔、从容的气度和娴静、包容的品格」吧。

在古籍中曾有词赞赏砚石: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磨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润嫩而不滑,秀而多姿。能将“重而轻”、“刚而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中,足以见砚石包容之心,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圣奇妙的同时,更不难理解诗作大家苏东坡为何会爱砚如痴了吧。

包容,是将一切酸甜苦辣容纳其中,无论是世俗之烦事,还是人生之苦楚,或是无力抵抗的命运,只要用从容、淡定之心对待,便能从中获取淤泥之清莲,坐赏漫山遍野菊花。

东坡居士年少成名,与父名动京城,然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母亲病故,旧友凋零,生活不顺意,朝堂不得志,这一切苦楚有谁能懂?唯有寄托情怀于诗词歌赋、文学书画中,深夜十分,一曲清歌,一方砚台,一份思绪,一句名诗,一种心情

生无田,食破砚——苏东坡的爱砚人生

淡定从容,方能不乱分寸、不失时机,终有心愿得偿、报效国家之时。1085年,苏东坡东山再起,短短几个月,就已升至翰林学士,仕途平步青云之时,更添一份喜悦在身边。

喜悦之情何以言表?唯有以诗词作载体,是记录心情,也是一种对生活不妥协的态度。清歌欢快,砚台于手边,细细研磨,还未提笔,就已眉开眼笑,情难自禁。生活的魅力,大抵如此。有失有得,有始有终,从一而终,认真且从容

生无田,食破砚——苏东坡的爱砚人生

苏东坡一生所爱,唯有砚台。他曾在砚背题此两方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一嘘而液,岁久愈新,谁其似之,我怀斯人。另一方砚铭为:“其色温润,其制古朴,何以致之,石渠秘阁,永宜宝之,书香是托。“不仅大加赞赏坚实细润的砚台,也对开采砚石的人心疼有加,可见是真心喜爱。

生无田,食破砚——苏东坡的爱砚人生

北宋·苏轼——《从星》砚

东坡爱砚如痴,曾有“以剑换砚”之举。他还藏有两方”多眼端砚“,是历代所藏端砚中的奇珍异宝,一方名曰”从星砚”池如一字,旁有一眼凸起如月,衬以流云,其色棕褐色,长方式。右方侧镌苏轼性书铭:”月之从星时,则风雨汪洋,翰墨将此,是似黑云浮空,漫不见天,风起云移,星月凛然“此砚后被乾隆帝所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生无田,食破砚——苏东坡的爱砚人生

苏东坡另一方“多眼端砚”名为“百一砚”,背面全部石眼乃天然形成,制砚艺人因势雕柱,刻成一百零一根错落有致的石柱,石柱上的“石眼”,恰似朵朵初开的奇葩。几经流转后,该砚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宝砚得以妥善保管,供后世爱砚之人观赏品味,东坡老翁自是欣慰。

“我生无田,食破砚。”这是苏东坡对砚台的深深眷恋和真情告白。以此,后人曾说:东坡无砚食为田,此地砚田飞碎金“足以见苏东坡爱砚人尽皆知,人人赞叹!苏东坡爱砚到如此程度,实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