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养生论选】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林小霖 2018-05-05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⑴,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⑵。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⑶,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⑷,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注:

【1】治:引导。此用作名词,指安定太平。“治”字之左为水形,右上为厶,下为口形。甲骨文之“厶”,乃绳套之形,为牵引动物之用。治之本义为引导。洪水泛滥为天灾,众口不调为人祸。引导水则水治,引导口则人治。水治人治则天下治。“治”与“乱”相对。不乱则为治。《国语·齐语》:“教不善,则政不治。”马莳:“顺阴阳则此身之气治,治则必能有生也;逆阴阳则此身之气乱,乱则必至于死也。”此以治乱喻生死,以社会人事比类生命过程,从而说明从逆之道,为自然、社会、人生之大道。从则治,逆则乱;从则生,逆则死。

【2】内格:病名。又名“关格”。为内部闭塞不通所致。格,通“阁”。《广雅》:“阁,止也。”转注为扦格、闭塞。又王冰训“拒”。

【3】治未病:未,未来,而非没有。病,病机,而非“疾病”。古代病名多以病机或病象命之,而与现今所谓的“疾病”不同。治未病为引导未来之病机,而非“治疗没有发生的疾病”。

【4】锥:《太素》卷二《顺养》作“兵”。马莳、吴、张志聪等同。兵,械。此指各种武器。

顺从阴阳才能生存,违逆阴阳就会死亡;顺从阴阳才能安定,违逆阴阳就会生乱。顺从反变为违逆,这就是所谓“内格”。所以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指的就是这个道理。疾病已形成而后用药,祸乱已出现而后治理,犹如渴时去掘井,临战去铸械,岂不太晚了吗?

(图片为旧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