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⑴?歧伯曰:神不使也⑵。帝曰:何谓神不使?歧伯曰:针石,道也⑶。精神不进⑷,志意不治⑸,故病不可愈。——《素问·汤液醪醴论》 注: 【1】形弊:形体衰败。弊,败坏、困乏。 【2】神不使:使,运用,使役。此指神不能发挥作用。医生的神治不能与其相合。所以下文说:“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此与《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治之极于一”相应。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3】针石,道也:针石只是一种工具,而针石调治乃道也。针石调治之道,在于神气和通。针石作用于人,必以神为之使。神使则自在自调。神不使则针石妄行。所谓得气即神气至。不得气即神气未至。针道以神为使。神以魂魄为使。心以心包为使……《灵枢·天年》:“使道隧以长。”竟然被历代至今解为鼻孔或水沟。 【4】精神不进:精神为精气与心神,而非现今所谓“精神”。生命之神五藏归类有魂、神、意、魄、志。心藏者为狭义之神。精宜藏,神宜守。不进即不入,不入则浮越。 【5】志意不治:志意为肾志与脾意,而非现今所谓“情志意识”。志宜藏,意宜静。不治即不调,不调则散乱。 黄帝问:为什么人的形体衰败、气血耗竭时治而无功?歧伯答:因为神不能发挥作用。黄帝问:什么称做神不能发挥作用?歧伯答:针石只是作用于人的工具而已,通过神才能调和各类生命活动。精气与心神已经浮越,肾志与脾意已经散乱,所以其病不能治愈了。 (图片为旧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