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斐乐蒙课程】资深学员分享精选(一)

 月满西楼057 2018-05-05






我在心灵花园的志愿者服务经历

分享人:李宝珠


精华节录:


小A是一个听力有障碍的10岁的孩子,他在学校感觉非常的孤独,他觉得没有人理解他,——他的父母也不理解。他有一个听力正常的妹妹,他经常会在妹妹的耳边发出很大的声音,想看看妹妹有没有反应。他多么希望妹妹也像他一样对声音没有反应!


他不会表达自己,在学校和伙伴的关系也非常的糟糕。当一个老师对他很温柔他想回报老师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喜欢的食物送给老师,但他却和老师说:这个给你吧,我不喜欢吃……


因此,他非常急躁和不安。开始时,他的沙盘里有很多的动物,蚂蚁、马匹、恐龙都是互相踩踏,互相吞噬的,他想要表达的是,家是缺乏照顾的,没人照顾,没人关怀。慢慢地,我在他的沙盘中看到了变化,比如有一次制作了有秩序的旅游车带大家去参观天坛的沙盘,然后又有了人和人的连接,有了他和自己的连接,还有呈现出心灵重建的这样的一个工地的场景的沙盘。


当做完第11个沙盘的时候,那天,他非常兴奋地坐在我的腿上,用不清晰的语言告诉我他有了很多的好朋友,他也喜欢听老师讲课,回到家里他和妈妈、妹妹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次,他妹妹不小心,眼看就要掉到地上了,他扑过去把妹妹救起来。结果,妹妹没有摔伤,但是他的腿却骨折了。他为此感到非常自豪,爸爸妈妈也感觉非常震撼。可以看得出,在一次一次的工作中,这个孩子的心性变得自由和自在。



我工作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孩子愿意做沙盘游戏,那么我就和孩子在沙盘中去游戏,包括他们邀请我和他们一起玩沙子,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在沙盘中获得快乐,还有其他的工作方式,有时候孩子们想画画了,那我就用绘画的方式,有的孩子会画一棵大树,然后我就用绘画体验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成为所画的那颗树,去感受树根在地里面在泥土里面的状态,他们的生长的状态,树根的生长的力量,当他们感受到这样的一个伸展和发展的力量之后,他们内在的无意识的能量就被他们所拥有了,从而他们的心理获得一个发展,他们的情绪渐渐变得稳定,他们的现实状态也获得改变。还有的孩子喜欢和我用软陶工作,用陶泥自发的塑形,这样的一个自发的塑形,会让他们觉得非常的自由和自在。


在北京心灵花园工作站,我曾遇到几个女孩,她们是被老师推荐来和我工作的。她们住在学校里,远离父母,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她们当中,有的对自己要求非常的高,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同伴、对老师等等,方方面面都不满意;有的虽然跟别人关系很好,但是不喜欢听课,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学校;有的跟父母关系非常糟糕,觉得自己命运如此糟糕,父母怎么会让自己有着残疾,命运太不公平了,于是缩在自己小小的躯壳里,不和别人交往……


当老师把这几个孩子带来见我的时候,他们看到我坐在轮椅上,显得非常的惊讶。由于他们的听力有障碍,我们就使用纸和笔交流。就这样,纸和笔在我们手中一次一次地传递,慢慢地,这种传递就有了温度。后来,每一次我会带着软陶去见她们。


刚开始做软陶的时候,她们每个人只把自己想做的做出来,慢慢地,他们自发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一起,然后开始讲他们的故事,讲自己作品的故事,也讲这些不同作品是源自他们心灵深处的哪一个意象的表达……就这样,大家的内心打开了一扇窗,她们彼此看见,也看见了我。当然,我也看见了他们的内心。



在这个工作中,重要的不是作品有多形象,而是每一件作品都源自她们心灵的呈现。心灵的部分通过手获得了表达,并且这些表达跟世界和他人产生了连接,他们内在世界就变得非常的丰富,他们的世界开始明亮,他们的心性清晰可见,他们的眼睛明亮了,他们的心灵愉悦了,他们的情绪安定了。他们不再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对他人也不再抱怨,他们可以在学校安心快乐,他们可以融入到学校的生活了。


就这样,每周一次、每次跟几个孩子在一起,每周每月每一年,年复一年,彼此打开心灵的那一扇门、那一扇窗,彼此看见,彼此陪伴,照亮彼此心灵外包裹着的那部分黑暗。这就是我的心灵花园的志愿工作的感受和体悟,它让我获得了我自己内在心灵的成长与发展,使我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宁静了。


(分享人系东方心理研究院B级沙盘游戏师和督导师,3年课程资深学员)




分享主题:

心理分析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分享人:张书洋


精华节录: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学生们身心所承受的压力之大、学业之重……由衷地希望自己能够在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困扰的问题、塑造健全的人格、高幸福生活指数等方面,都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职责,并由此产生了系统学习心理学的意愿。我想找到一个符合我性格取向的心理学流派,以及一个适合我学以致用的学习平台——生活中许多事情其实都是如此,与“最好”“最正确”相比,适合更重要。在这种情境下,似乎是受到了内在导师“大自然”的引导,我找到了荣格心理学在中国的家——具有中国荣格学院之称的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


最初对荣格的神往,源于他是我印象中最崇尚自然、最致力于兼顾人性与灵性的心理学大师。他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重要理论建树,以及他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神话学等领域的广泛探索,深深地吸引着崇尚自然的我。更让学习佛学多年的我感到可遇而不可求,并产生知己般的温暖的方向感的,是荣格对于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关注、研究和执着。我所认识的荣格理论体系,融汇了自然与人文的博大浩瀚,它是兼容并蓄的心理学,既属于西方,也属于东方;既横亘于历史,又放眼于未来。


我与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缘分始于2015年11月,当时,我校邀请大庆师范学院心理中心主任、澳门城市大学教授、A级沙盘游戏咨询师师冯建国老师来我校做沙盘游戏技术的培训。因着我与冯老师的相识与结缘,2016年开始,我参加了研究院的心理分析2+3课程,正式成为分析心理学的追随者。



入学时,申老师曾将分析心理学阐述为三个重要方面:安其不安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与心理教育、安之若命与心理发展;而三者合一即为完整的心理分析。当我将对学习分析心理学的习得应用于来访者的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心理发展的工作领域时,我仿佛能够感觉到我心目“慈母般的父亲”荣格老先生那秋日暖阳般的目光,正慈祥地洒落在我和我的来访者们的身上。


在研究院的两年学习时光里,我反复收听了所有的视频讲座,参加了大多数的地面授课。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汲取着这些似乎自儿时起便播种在我心里的精神养分。曾经,我仿佛是荣格的信徒;而两年后,内心中想成为荣格和卡尔夫的知己的声音日渐清晰——入门荣格体系,并选择做荣格学派的传播人和践行者,成长为国际荣格分析师。在分析心理学中,我能感受到我与它的气息及内在气质上某些深深浅浅的契合;或许,正是这种天然的契合引领着我,在经过嘈杂喧嚣的世事,阅过形形色色的世人后,在有生之年,重新幸运地做回我自己。


在研究院的学习中,更令我惊喜的是:课程体系中,除包含了荣格心理学及沙盘理论实操的核心内容外,还增加了佛学、易经、道学、中医等饱含东方(中国)文化智慧的课程内容。这既充分展现了申荷永老师及其教学团队对于荣格心理学与东方文化之牵系的高度理解,更为学员拓展了一个兼容并蓄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健康且丰富的求学发展方向,对于我这样一个崇尚自然、忠于天性、热爱东方文化的学员而言,这样的学习历程,无疑是撒满了阳光的光辉之旅。


(分享人系东方心理研究院C级沙盘游戏师,东方心理研究院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2+3课程资深学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