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你看懂了吗:承认错误的背后原来是这样!

 朦胧斋主人 2018-05-06

社会和教育的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很多时候是人们对社会、对教育丧失信任的结果。当承认错误变成稀缺资源、事实变得扑朔迷离时,讲真话才是最勇敢、最有效的路径。校长需要真实,大学需要真实,教育需要真实,社会需要真实。

恰逢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日,北大校长的演讲一下子成了焦点话题——林建华校长把“鸿鹄志”中的“鹄”字读成了“浩”字的发音。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出错当天,林校长便发表了致歉信。

信中提到自己在政治运动期间正值小学学习阶段,不言而喻,特殊时期的教育增加了“白字”的几率。所幸的是,恢复高考后,林建华成为78级大学生进入北大,并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林校长如下的话感人至深:

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

“真实”是最可宝贵的!

展开剩余64%

北大的气质就是求真、求实,而林建华校长率先垂范、主动而及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才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名校校长所应具备的气度。

当承认错误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被封锁、屏蔽,除了生理上的恐慌之外,还有对自身利益的焦虑。

习惯了“听领导安排”的氛围,事情来了,第一反应就是躲开或盖住,然后等“上面”的意思。这样做,除了抹杀事实外,更可怕的是公信力的丢失。

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正在从重视效率的高速发展向效率和公平协调发展的新时代过渡,这是讲求信任度的时代。

社会和教育的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很多时候是人们对社会、对教育丧失信任的结果。当承认错误变成稀缺资源、事实变得扑朔迷离时,讲真话才是最勇敢、最有效的路径。

校长需要真实,大学需要真实,教育需要真实,社会需要真实。

“唯实”也是学术之美,在事实面前低头也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知道林校长的道歉信是否意味着中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新动向?但愿是。

回归学术,回归真实!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资深自媒体人,获评腾讯教育“2017年度最具价值自媒体”、一点号“2017年度耕耘奖”、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