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史学 罗马城始建于公元前753年左右。嗣后这个城邦发展起来,经过六七百年的武力扩张,最后终于统一了地中海沿岸各地,将之抟聚为一个奴隶制的大帝国。 ·罗马的历史粗略可分为两个时期: 公元前31年阿克沁之战以前为“共和时期” 以后至公元476年为“帝制时期” 但不管是“共和”还是“帝制”,都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罗马的文化,是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罗马史学诞生于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 J·W·汤普森:“在此之前,罗马是在创造历史,积累历史资料” 这场生死存亡战争激发了罗马人的爱国热忱,使他们想到祖辈创业的艰难和在自身责任的重大。 战争的辽阔范围扩大了罗马人的眼界。古希腊的史学,成了罗马人学习的榜样。 最初写罗马史的是希腊人,而早期的罗马史学家也都模仿希腊历史学家,并且用希腊文来写作。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史学 1.毕克托与《罗马史》(希腊文) ·毕克托其人 出生于254BC,祖先担任过罗马执政官,参加过第二次布匿战争。 ·《罗马史》 始自神话,止于前三世纪末期,关于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表述特别相近。 该书已经失传,波里比阿与李维曾读过并作为重要史料。 2.老加图与《罗马历史源流》(拉丁文) ·老加图其人 234-149BC,出生于地主贵族,早年入伍,征战各地,做过执政官与督察官,政治上属极端保守派他奉行的观点是“罗马至上”,对希腊文化非常抵触。希望可以维护罗马本身古老的文化,反对希腊文化的侵蚀。但尽管如此,希腊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他在写作的时候,就受到修昔底德的影响,在史学著作中加入演讲词。 ·《罗马历史源流》 该书共7卷,前3卷追溯罗马和其他意大利城邦之起源;后4卷描述两次布匿战争的经过,以及当时代的大事。 ·史观评价: “爱国史家”,历史著作要达到“垂训”目的,把古代先贤的事迹当做道德教育的教材,宣扬爱国主义思想 拉丁文写作,是罗马史学真正的奠基者 崇尚“罗马至上”,罗马史学中强烈的政治史学传统由他开始 3.凯撒及其贡献 (1)凯撒其人 101-44BC,在政治、军事、史学等方面都有成就 (2)代表作 ·《高卢战记》 记载他在高卢征战经过以及他两次入侵不列颠岛的情况。最大特点是寓功过是非于客观冷静的叙述之中,没有暴露出个人的爱憎情感。次数是最早详细地记载高卢地区古代民族生活状况的珍贵文献,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国家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内战记》 论述他战胜庞培及其党羽的经过,在书中竭力为自己辩护,史料价值稍逊。 4.萨鲁斯特(86-34BC)及其史著 (1)萨鲁斯特其人 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曾当选为保民官。 (2)代表作 《朱古达战争》,叙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镇压努米底亚国王朱古特叛乱的历史事件 《喀提林阴谋》,记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贵族喀提林利用社会上的不满掀起叛乱、英勇战死的经过。
二、帝制时期的罗马史学 ·凯撒之后的罗马共和国 安东尼和屋大维的权力之争 阿克沁之战,武大伟胜利,罗马借书了兵戈扰攘的战乱 ·随着大一统的完成,罗马进入帝制时期 屋大维所建立的“元首政体”是一种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军事独裁制 屋大维被尊为奥古斯都 ·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
1.李维及其《罗马史》 (1)李维(59BC-17AD)其人 受到屋大维等权贵人物的赏识,了解政事 生活于一个巨变的时代,罗马由分裂走向统一,从共和走向帝制,有条件对罗马的历史作一总结。 (2)《罗马史》(《罗马自建成以来的历史》) 共有142卷,始自罗马建成初期的742BC,止于9AD,他把罗马的历史发展当做一个整体过程加以考察,写的是综合性的罗马通史。 (3)史学成就 ①创立了“通史”的体力,略古详今 ②能比较公允地评价历史人物 ③宣传爱国思想,历史在于垂训后世 ④文辞华美,描写逼真 兼具史学家与文学家之长,英国大诗人拜伦甚至说:“李维的历史著作像一幅生动的画卷” (4)缺点: ①民族沙文主义的立场 ②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 ③注重史料编纂,不注重史料考订 ④相信天命,是神定论者 (3)长于叙事而不擅于议论
2. 塔西佗及其史著 (1)其人其事 55-120AD,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与执政官阿古利可拉的女儿结婚,仕途顺利,历任财政官、大法官、外省总督、执政官等职,曾驻守古罗马边疆之日耳曼尼亚地区。 (2)史著 ·《阿古利可拉传》 为其岳父所写的传记,描写了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对岳父大加褒扬,感情色彩浓厚。 ·《日耳曼尼亚志》 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关于日耳曼诸部落的记载,从氏族像国家转变,保留了许多原始时代的遗风 ·《历史》(《罗马史》) 始自68AD的尼禄之死,止于96AD的多米沁逝世,记载自身经历的弗拉维王朝的史诗,可信度高 ·《编年史》始自14AD奥古斯都去世,止于68AD尼禄之死。 (3)史观 ①客观主义治史原则 ②重视历史的垂训功能 ③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 ④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
三、罗马希腊化时期的史学 1.波里比阿及其史观 (1)其人(204-122BC) ·古希腊历史学家,投身政界,曾任大使与行政长官 ·166BC,作为人质前往罗马,托庇于西庇阿家族 ·波里比阿所生活的时代,是罗马统一地中海地区的时代 (2)史著——《通史》 ·始自218BC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爆发,止于146BC第三次布匿战争借书和罗马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该书历时70余年,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有一套较完整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在古代史家中很少见 (1)史观 A、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三个层次(递进的):通过文献、资料和档案的处理来排列获得的资料→描述城市、地区和海洋事务→政治事务 ·考察过去使用的词句是什么意思→弄清某项事物为什么会成功和失败 B、视野开阔,具有世界通史的眼光 ·所记载的不仅有罗马,而且又地中海沿岸各民族的历史。——整体史观的首创者 C、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 第一,抛弃个人成见与情感 第二,注重实地考察 第三,坚持独立思考,不要轻信别人的记载 D、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 历史是一种“以事实为训的哲学”,能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从研究历史中所得到的真知灼见,是实际生活中最好的教育 E、注重历史的因果关系 研究历史之目的,在于鉴古知今,通古今之变
2、普鲁塔克(Plutarch)及其著作 (1)普鲁塔克(46-120AD)其人 ·出生于有教养的家庭,其父为传记家与哲学家 ·一生著作颇丰,是古代罕见的多产作家之一 篇名计有二百二十七项之多,可惜多已散佚 流传下来的著作中以《希腊罗马名人合传》传送最广 ·曾广泛游历过希腊本土的历史名城、埃及、意大利、小亚细亚等地 (2)代表作——《希腊罗马名人合传》 共50篇传记,其中46篇是以类想从,按照军事家、政治家、立法家、演说家,一对一,共23组;余4篇为一人一传。 借助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宣扬自己的伦理思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古代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实际都是靠普鲁塔克的传记流传下来的
3.阿庇安(Appian)与《罗马史》 ·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后长期寄居罗马。 ·《罗马史》始自罗马共和初年,终于皇帝哈德良在位时期,堪称通史。 ·编写体例之特点: 即按照国别与重大历史事件来命篇,叙述其前因后果,本末始终;为西方史学界“纪事本末体”的首创者 ·通过辑录前人的著作,为后世保留了不少早已失传的作品
4、阿里安(Arrian)与《亚历山大远征记》 (1)生平 ·阿里安(约公元96-175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比泰尼亚,青年时代就到罗马就学于斯多噶派哲学家艾匹克台托斯门下 ·公元135年,阿里安受到皇帝哈德良的知遇,被任命为驻卡巴多西亚的总督;公元146年,被授予执政官的头衔 ·后退出政治舞台,息影林园,潜心著书 (2)代表作——《亚历山大远征记》 ·为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扩张活动提供了史料
四、古典史学的特点 1.人文主义观念 2.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 3.认真探索的求真精神 4.宽宏的历史眼光 5.注重历史著作的文采
|
|
来自: 徒步者的收藏 > 《历史,考古,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