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丨防暑祛湿,热烈奔放

 杭州月亮湾 2018-05-06


夏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我总盼着它快点来。今天终于立夏了,这意味着美好夏天的到来,我感到很高兴。


夏季的每一天都是昼长夜短的,仿佛生命也因此变得更长。日照的时间和强度都是一年之中的峰值,这说明天运所赠的阳气更足,看那烈日炎炎,看那万物生长,天地之间,热烈奔放,生命这般怒放啊。


与此同时,我国气候是雨热同期型的——在夏天,高温常伴随着充沛的雨水,甚至刚下完一场暴雨便马上烈日当空。民谚,“上蒸下煮”,就是说的夏天里雨热同时出现,同时给我们的启示是:夏天,要重点防范湿气和暑热对身体的伤害。


湿邪主要是困脾。脾遭湿困,常见的症状有很多,譬如头重如裹,总睡不醒,大便容易粘在马桶上等等。在南方,湿邪作祟尤其常见,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广东的医生可好当了,诊断都写上“湿气重”,都很少有人敢反驳。这句玩笑话从侧面上反映了现代人体内多湿。


现代人体内多湿,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在饮食失节上。饮食失节,一个是吃得太多,吃得太好。《内经》上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肠胃一伤,身体祛湿的能力就大不如前啦。另一个原因就是湿气重的食物摄入过多,譬如每天都大量吃水果的人——水果多湿,吃进去太多,身体祛湿的压力要大很多。


本来肠胃功能就弱的现代人,在这个湿热的季节里,体内的湿气很可能就更重了。祛湿,除了多吃祛湿的食物,根子上是要减少甚至杜绝容易化湿的食物(比如各种水果,尤其冰镇水果),以及健运脾气。


健脾的方法很多,在此推荐的方法是艾灸,特别在夏天,阳气外达,特别容易灸进去——灸进去的意思是灸的地方一点都不烫,而且经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灸感。


灸哪里呢?一般是脾区——以后背的脊中穴、脾腧穴,和腹部的中脘穴为中心,用点燃的艾条在附近探查有灸感的点,定点施灸。另外,足三里穴是增强脾胃功能的要穴,我们可以用点燃的艾条,循着胃经,在足三里穴附近来回扫灸——扫灸足三里,除了健脾和胃,还能润燥,缓解阴虚的人在夏天容易有的烦热感。


夏天还需要防范的是暑热对人体的伤害。暑热伤人,发病比较急,常可见高热、面赤、口渴等症状。另外,暑伤气,中暑之人容易多汗,汗多津伤,并且耗气。更麻烦的是,暑热伤人,常裹着湿邪一块,“湿热互结,乳油和面”,治疗起来比较麻烦。


中暑之人能否艾灸呢?对于经验丰富的灸师而言,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穴位,灸后热退身安,如《医学正传》所言:


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曲池、足三里等。但是对于艾灸初学者而言,想用灸来治疗中暑,还是不太容易的。如无绝对的把握,建议中暑时,采用别的方式(譬如找靠谱中医师诊治)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对于长期艾灸,而且管得住自己的嘴的朋友,体内湿气很轻,只是单纯感染暑邪,治疗起来也是容易很多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平时多灸,积累灸量,时间到了就显出艾灸的好处来啦!


至于现代人的另一则通病(或是无奈),是本该热烈奔放的夏天里,却呆在寒气十足的空调房中,我去年写过一篇小文章,谈了几点注意事项,


谢谢你看到这里,祝你这个夏天过得热烈奔放~


感谢衣食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