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中天「中华智慧」第三讲 | 法家管理学:人是靠不住的

 乐道子真 2018-05-07

 

  继承《老子》思想的有两个学派,一个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另一个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庄子思想主要是人生哲学,法家则是被西方称为“行政管理学派”的,所以今天只讲法家,只讲韩非。

 

 

  跟周易和老子一样,韩非也讲矛盾,但观点不同。

 

周易

矛盾对立双方相互依存

老子

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韩非

矛盾对立双方相互斗争


  这并不奇怪,因为韩非就是矛盾这个词的著作权人。他在《难一》篇中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卖矛又卖盾。

  那人先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都捅不穿。

  然后又说:我的矛很锐利,什么都捅得穿。

  于是有人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

  那人答不上来。


韩非还说: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韩非子·显学》

 

  冰和火,能长期放在一起吗?

  冬天和夏天,能同时到来吗?

  不能。

  所以,矛盾对立的双方只能斗争。

  结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由此可见:

 

老子是转化的哲学

韩非是斗争的哲学

 

  那么,为什么还要说韩非是老子思想的继承人?

  因为都讲帝王南面之术,也都主张“无为”。

  只不过,目的和意义不一样。

  老子是这样说的: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第五十七章》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

 

统治者无所作为,老百姓就会潜移默化;

统治者喜欢清净,老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统治者无所事事,老百姓就会逐渐富裕;

统治者清心寡欲,老百姓就会纯朴善良。

 

  借用管理学的语言,就叫: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

 

  韩非的说法则是这样的: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韩非子·主道》

 

  君主无为,臣民琢磨不透,只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借用心理学的语言,就叫:

 

不可预知的最让人恐惧

恐惧是最好的统治基础

 

  显然,这两个人的无为并不一样:

 

老子的无为是自然之道

韩非的无为是统治之术

 

  这并不奇怪。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也就是回到部落时代,当然可以无为而治。韩非服务的却是集权国家,岂能不讲权术?

  问题是,既然集权,又为什么无为?

 

 

 

  韩非主张无为,是因为他有个观点:

 

人是靠不住的

 

  这一点,可以由伍子胥的故事来证明。


伍子胥是春秋晚期楚国的大夫。由于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杀害,他只好逃出楚国到吴国去,却在路上被守关的官吏捕获。

伍子胥说,大王之所以通缉我,是因为我有一颗宝贵的珍珠。不过这颗珍珠现在已经丢了。你要是把我送到大王那里去,大王问起来,我就说珍珠被你私吞,你看着办吧!

  结果怎么样?

  那关吏把伍子胥放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韩非子·说林上》。

  怎么样,靠不住吧?

  那么,人为什么靠不住呢?

  因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在《备内》篇,韩非说,有两个老板,一个开马车铺,一个开棺材铺。开马车铺的天天盼望别人富贵,开棺材铺的天天盼望别人早死。难道是因为前者仁慈后者残忍?当然不是。

  真实的原因是:没有人富贵,马车就卖不出去;没有人死亡,棺材就卖不出去。马车铺老板也好,棺材铺老板也罢,都不过是为自己打算,没什么道德不道德,仁义不仁义的问题。

  韩非由此得出结论:

 

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利害和算计

 

  算计的结果,必然是防范,是不信任。

  在《内储说下》,韩非讲了一个故事:


卫国有对夫妻做祷告。

  老婆说:但愿我们平安无事,能赚一百布币。

  老公说:你傻啊!向神要钱,要多少不是要?怎么才要这么一点?

  老婆说:我才不傻。赚多了你就会去包二奶。


 所以,韩非告诫君主: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韩非子·备内》

 

  老婆孩子,也不可以相信吗?

  更不能。

  为什么呢?

  因为男人到了五十岁还很好色,女人过了三十就看不得了。结果必然是年老色衰的王后失宠,年轻貌美的嫔妃得势,连带着太子的储君地位也会动摇,除了母子联手抢班夺权别无出路。这个时候,毒酒之类的东西,绞杀之类的手段,就派得上用场了。王后和太子近在君侧,要做点这种事情,可是很便当的。

  楚成王的故事就能证明。

  据韩非在《内储说下》说,楚成王先是立商臣(也就是后来的楚穆王)为太子,后来又打算改立他人。商臣就去找自己的老师潘崇,问应该怎么办。

  潘崇问,你能接受事实吗?

  商臣说,不能。

  潘崇又问,能出国避难吗?

  商臣又说,不能。

  潘崇再问,能发动政变吗?

  商臣说,能。

  结果商臣带兵逼宫,把他老爸送上了黄泉路。

  于是韩非感叹说:

 

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韩非子·备内》

 

  这可真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而且是惊心动魄的“直面”!君臣、父子、兄弟、夫妻,这些儒家伦理最为看重的人际关系,在韩非的眼里和笔下,都变成了赤裸裸、血淋淋的利害和算计,没有半点美丽和温馨。

  温情脉脉的面纱被无情地撕开了。

  露出来的,

是尔虞我诈,

是巧取豪夺,

是刀光剑影,

是你死我活。

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哪个人像韩非这样直白地说出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而且还说得那么不动声色。

  这可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受不了的,不仅是他的结论,更是他的态度,那种冷眼旁观、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态度。这种态度,已不是冷静,而是冷峻,甚至是冷酷。

问题是,人靠不住,什么靠得住?

  韩非认为,只有制度。

 

 

 

  韩非很可能是中国古代最重视制度建设的思想家。

  制度在他那里就叫做:

 

 

  所以,韩非的一派就叫:

 

法家

 

  不过,法家的法包括法律,又不仅限于法律,而是所有制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才被称为制度学派或者行政管理学派。

  法家建立的制度和思想体系,则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01

一个目的


君权


02

两种手段


赏与罚


03

三大法宝


势、术、法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因为韩非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要把人管住,就只有两个办法:要么给好处,要么吓唬他,也就是威胁利诱。只不过,威胁利诱要起作用,还得有三大法宝,这就是势、术、法。



就是统治力量,它来自君主的绝对权威。

就是控制手段,表现为各种权术权谋。

就是规章制度,而且是能够保证威胁利诱到位的严刑峻法。



  最终目的,则是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和绝对权力。

  这可真是:

 

一心一意,两面三刀

 

因此,法家的制度和思想体系也可以这样概括:

 

01

一个目的


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和绝对权力


02

两种手段


奖赏与惩罚


03

三大法宝


绝对权威 、阴谋诡计、 严刑峻法


  韩非认为,建立好这样一套体系,君主就可以无为,也应该无为。因为君主也是人,也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制度,而且最好是由机器人操作的制度。可惜那时没有机器人,韩非只好寄希望于国家机器。

  他自己被国家机器绞死,也不奇怪。

  那么,法家思想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当然不是。

 

 

  法家最值得继承的遗产,是以下四个字:

 

以法治国。

        ——《韩非子·有度》

 

  以法治国,就是制度治国。

  原因,是人靠不住。

  但,如果制度不健全,执法不到位,也靠不住。

  因此,韩非提出了著名的法治三原则: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

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厚,就是丰厚。

  信,就是诚信。

  重,就是严酷。

  必,就是坚决。

  也就是说:

赏,就要高官厚禄,说话算数,让臣民有利可图;

罚,就要心狠手辣,从重从快,让臣民魂飞魄散。

总之,无论赏和罚,文章都要做足,工作都要到位,才有效果。

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三条:


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一,就是统一。

  固,就是固定。

  知,就是知晓。

  也就是说:

执法要统一,

立法要持久,

政令要公开,

不能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暗箱操作。

       这些观点,还是值得学习,可以参考的吧!

  实际上法家与儒家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特别注重操作性,尽管儒家也很务实。儒家的思想方法,也有不同于老子和韩非的过人之处。

  下面,我们来看儒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