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老谚“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知道啥意思吗?

 快乐英平 2018-05-08

“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

这是许多老南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纪念日,

很多市民会自发来到静海寺、天妃宫门前的场地前,

祭祀天妃娘娘、祈求平安,

形成了一年又一年的庙会。


明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也是妈祖诞辰纪念日。


第十三届妈祖庙会暨妈祖诞辰1058周年春祭大典系列活动在阅江楼举办开幕式,届时,会有妈祖巡游、妈祖庙会、妈祖文化交流会等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


天妃宫庙会怎么来的?

每逢南京天妃宫庙会,天妃宫所在地的下关(现在是鼓楼)比往常热闹得多,除了四乡八镇的人赶来祭祀天妃诸神、观看庙会民间文艺演出外,自由买卖和货物交换也成了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南京妈祖庙会现场


1935年,史学家郑鹤声先生来下关仪凤门外天妃宫考察,他描述:据驻庙诸守祀人讲,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三为圣母诞辰之日,四乡农民齐集于此,成为农副产品及农具交易之场所。农历三月下旬是农闲时节,四乡农民在农忙前夕进城赶庙会,一来祭拜天妃保、佑全家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来是庙会上买卖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常用农具、日用杂品等,以备劳动、生活之用;三是在城里玩上一天或数日,回家后准备夏收夏种;还有一些人借此机会进城来走亲访友,交流情感,增进亲情


下关历来是南京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南北货物的集散地,鲜鱼巷的鱼市、盐市街的盐市、米市街的米市等都是远近闻名的集市。逢到天妃庙会时,更是热闹非凡,人山人海。


怎么会有“乌龟爬下关”的说法?


天妃庙会在民间叫“三月二十三,乌龟爬下关”。


由于过去人们不识驮天妃宫碑的怪兽——贔屃(读作bìxì),只见它形似乌龟,因此老南京又将“三月二十三庙会”称为“乌龟会”。


1937年天妃宫因战火被毁,这一民俗活动也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时隔近70年,随着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的重建,2005年,妈祖文化庙会终于恢复。庙会时间不等,正期是三月二十三日,但实际上一些客商提前在二十一日就来占据有利地势出摊经营了。


在庙会期间,从兴中门至惠民桥桥口的路两旁,摆满了各类摊位,五颜六色的各类商招随风飘扬,叫卖声此起彼落,构成了天妃庙会的独特风景。


妈祖

天妃,即妈祖。


天妃是我国东南沿海及台湾人民共同崇奉的和平女神,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渔民和侨胞普遍信奉天妃。


传说她是宋代福建蒲田湄洲屿人氏,为当地人林愿第六个女儿林默娘,出生时祥光异香满室,长大后能乘席渡海,但生性很沉默,为人善良。卒后,又“显灵”于海上,护佑人们航海安全。由于她悲天悯人,善心普渡,救人苦难,每当渔民出海打鱼、侨民漂洋过海离桑别梓时,都要去天妃庙拜祀,祈求出海平安,把希望寄托在海神天妃的保佑上。


天妃宫


历代封建帝王都为之封禅,元朝至正年间被封为“天妃”神号,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又封为“天后”或“天后圣母”等,沿海各地多立庙祷祀,有天妃庙,天妃宫或天后宫等。


南京天妃宫建于郑和第一次航海归来


南京的天妃宫位于兴中门外建宁路北侧,由于历经沧桑,目前只剩下一座《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额上镌刻有四条螭龙交错穿云,雕镂得相当精致。碑额为篆书,碑文正楷,共699字。


南京天妃宫按原碑复制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内容主要叙述建造天妃宫的起因,记载了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事迹,及其在航海过程中遭遇风浪而后安然脱险的经历。碑文清晰可读,是一块直接反映郑和下西洋事迹的仅存几块明代碑刻之一。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被有关部门移入静海寺院内。


活动当天,广大市民可以赶一个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集哦。

具体内容▼▼▼


1、第十三届南京妈祖庙会开幕式

时    间:5月8日  上午9:00—9:20

地    点:静海寺广场

出席嘉宾:在宁部分台湾人士(信众)、福建各商会代表、景区同行、旅行社代表。

2、妈祖诞辰1058周年春祭大典及妈祖巡游

祭拜时间:戊戌年三月廿三(公历2018年5月8日)9:30-10:15

地    点:静海寺广场

祭拜简介:按照明代皇家传统祭祀仪轨,由主祭人带领十方信众共祭妈祖。

巡游时间:10:30-11:30

巡游线路:静海寺广场-建宁路人行道-大观西侧广场-大观北侧广场(麦德龙)-卢龙桥-进入天妃宫正门

3、妈祖文化庙会

时    间:2018年5月8日 -10日

地    点:静海寺广场

活动简介: “怀古美食”、“传承非遗展”、“妈祖春祭图片展”等现场活动。

4、“倡导妈祖文化 弘扬妈祖精神”交流会

时    间:2018年5月8日 下午 14:30—16:00

地    点:阅江楼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会议厅

参加人员:商会代表、在宁台湾人士和专家学者

活动简介:商会代表对妈祖文化进行座谈交流。


庙会其实是个文化空间,

是民俗文化的展示台。

而民俗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素材来源 | 南京晨报、鼓楼微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