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愤》

 进学4gon390wxu 2018-05-08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五首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该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遂成此组诗。“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书愤
  • 作者:陆游
  • 朝代:南宋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相关搜索
书愤其二
陆游书愤五首
书愤陆游赏析
蜀相

诗词正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词注释

《书愤》正在加载《书愤》

1、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2、楼船:战舰

3、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

4、大散关:地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5、塞上长城:边疆上的万里长城。南朝宋时大将檀道济能够抵抗北朝魏的侵略,他把自己比作一座万里长城。这里比喻守卫边疆的英雄像长城一样挡住敌人。自许:自比,自我勉励。

6、堪:可以。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几。

7、世事:人世间的事情,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8、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9、气如山:豪气像山一样。一说指“胸中愤恨之气积郁如山”,也讲得通。

10、楼船:高大的战船。公元1161年冬天,完颜亮(金国的君主)南侵,一度占领瓜洲,准备由此处渡江,虞允文等造战舰而拒,金兵因此而败退。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面,处于运河流入长江处,是当时的军事要地。

11、铁马:披甲的军马。大散关: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时是南宋与金交界的边防重镇。公元1161年秋天,金兵侵占大散关,吴璘部队与之激战,次年金兵败退,大散关再度收复。

12、鬓:额边头发。斑:花白。

13、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兵伐魏之前写的一篇《出师表》。名世:有名于世。

14、堪:可以。伯仲:指古时长幼次序,伯为长,仲为次。伯仲间,即兄弟之间,相比之意。

诗词译文

《书愤》正在加载《书愤》

译文一: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

曾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能像诸葛孔明那样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译文二: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译文三:
年轻的时候哪知人世间事情的艰难、复杂。想当初,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对恢复失地还抱有很大的信心,壮志豪情如山之高。在1161年冬天,虞文允的部队乘着高大的战船,雪夜里在瓜洲渡口击退了企图渡江南侵的金兵;在秋天里,吴璘的部队就在大散关击退了金兵的侵略。而现在我要成为“塞上长城”的愿望竟然也落空了,对着镜子自照,只见自己的鬓发早已花白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时写了一篇《出师表》,真是名传后世,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坚持北伐的诸葛亮相比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