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 | “积极废人”有毒,别被流行伪概念忽悠了

 cat1208 2018-05-08



有年轻朋友问到我,从心理学角度怎么看待“积极废人”这个流行的词,我的回答很简单:一个毫无营养的伪概念



为什么说这个流行的新名词是伪概念?很简单,没有人是“废人”。社会心理学把自尊定义为对自己本质上是好是坏的主观评价,也就是自我价值感。不同的个体自尊水平有高有低,但没有任何正常人会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没有价值,都会至少在某些方面捍卫自己的价值。


至于“积极废人”的定义:


立志很高,行动却跟不上。这不就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或者绝大多数人年轻时难免陷入的状况么?!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且是生活的一个常态。要理解这个常态也不难,无非几个因素促就。


一、受蛊惑立志,别人考研,我也考研,别人创业,我也创业。没有真正认清自己所需,立志不过是从众的态度习得。


二、行为总是延宕拖延,不愿付诸行动。这其实是情绪困扰的结果,态度不是出自真心,情绪上就会有抵触,特别是产生不必要的焦虑,进而陷入拖延-懊悔-继续拖延-再度懊悔的消极循环。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加速加剧以及放大了似是而非的流言、伪知识、假象的传播和影响力。本来只是缺乏足够阅历和经验而陷入的立志-延宕-懊悔的焦虑循环,经历几次,大多数人都会自然成长。考过、创业过,随着年岁增长,也就慢慢尘埃落定,不再年少轻浮。可是,类似“积极废人”这样毫无营养的流行伪概念成为自己入彀的标签,那么就很可能蹈入自我实现的预言泥潭,固化了本来不过是年少轻浮的印迹,使赧痕变成烙印。


从这个意义上,“积极废人”岂止是无营养的伪概念,根本就是有毒。


如果年轻人感觉到自己陷入或疑似陷入立志-延宕-懊悔的焦虑循环,不要着急,也不要自怨自艾,停下来,认真思忖,所立志向真的是自己梦想么?还是不过迎合他人的期待,或只是为了证明什么。


要知道,任何情绪都是一个信号,情绪延宕和阻止了行为。但是如果真是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事情,再严重的拖延症患者都能轻松沉浸其间。因此,当陷入焦虑循环时,身体反应发出信号是告诉你根本就没有为所立之志做好准备,你应该退回去,退到立志之前,多问问自己:我真的想这么做吗?它对我真的重要吗?


所以说,年轻人的成长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发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需要什么,发现自己进而了解自己,然后是悦纳自己。立错志,误立志,情绪会通过阻止行为来提示自己


至于“积极废人”这种有毒的垃圾伪概念,让它见鬼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