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强迫症状 ||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2-02-23




精神障碍的共病率很高。
什么叫共病呢?
就是一个孩子不是单独的有抑郁症,而是表现出非典型的症状,例如伴随强迫行为,暴饮暴食,厌食,失眠昼夜颠倒等,如果去医院检查,有可能医生就会同时下两个诊断,如:
抑郁发作+进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
强迫症+抑郁状态
……
如果有两个诊断,那一般用药方面就会进行调整。
当然,有时候医生并不会在病历上写上两个诊断,但是开药时会开一些治疗症状的药物。所以有的时候患者将药物拿回家上网一搜就会觉得疑惑:
诶?这药不是治疗强迫的吗?可我没有强迫呀?
这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的,我都这么严重了?
其实这就是患者对自身症状与医生用药的盲区,因为不了解自己身上的一些非典型性症状,所以不理解医生的用药。
另外很多时候家长与孩子都不够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并不重视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或是不认为这是需要治疗的症状,于是便忽视了,没有及时跟医生反馈。
很多时候作为家属是需要了解并及时向主治医生反馈患者情况的,这也有助于对症下药。
鉴于了解症状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渡过父母学堂】特别策划5期专题栏目,结合多个真实案例给大家科普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的共病症状:
  • 01期:强迫症状

  • 02期:抑郁的孩子都社恐?——恐惧症与抑郁的共病

  • 03期:出现幻想与妄想症状怎么办?——精神病性症状

  • 04期:抑郁症要警惕躁狂发作

  • 05期:抑郁症患者需要关注的饮食特征——暴食与厌食

图源:unsplash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高发共病症状:强迫症状。
其实这样说不太严谨,事实上,一开始强迫症是属于焦虑症的其中一种,而后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强迫症表现出独立的症状,且治疗方案与焦虑症有些不同,所以后来在DSM的诊断标准中强迫症被纳入新的分类'强迫症及相关障碍’,不再归属于'焦虑障碍’。
但是,很多诊断强迫症的患者都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的症状;诊断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强迫的行为,这也为治疗与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所以今天主要科普抑郁、双相、焦虑症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几种强迫症状,以便大家之后可以在就诊时及时反馈给医生,提高治疗效率。
 
1、强迫症与强迫症状
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 3%的人符合强迫症临床诊断,而大约 8%的人身上存在亚临床症状,这说明强迫症发病率较高。
且强迫症与多种心理疾病共病,且共病率高。Ruscio, Stein, Chiu 和 Kessler发现 90%的强迫症患者存在共病情况,最常见的共病有焦虑障碍(75.8%)、情绪障碍(63.3%)、冲动控制障碍(55.9%)及物质依赖(38.6%)等。
达到诊断标准的强迫症,其主要特征是头脑中反复出现令人厌烦的想法(强迫思维,如害怕感染疾病或再三回忆是否关门),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过度仪式化行为(强迫行为,如反复清洗或检查),旨在缓解个体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
(1)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适地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
(2)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并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3)患者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并且认为是不合理的,但不能停止或忽略这些想法。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
(4)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头脑的)产物(并不是被强加的思想插入)。

图源:unsplash


总体来说,强迫症有两大特征:
  • 不受控制的重复行为或思维且患者感到困扰

  • 强迫与反强迫共存

而没有达到诊断标准但常常出现在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身上的强迫症状对患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每一个正常人都也常常体验到不想要的闯入性思维,这与临床强迫观念非常相似。
比如大家有没有认为自己存在一些不太愿意去想的想法?
会不会在考场上不受控制的想到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比如歌词之类?
你会不会在出门前,再三确定自己带了钥匙;会不会再三检查电器的电源插座是否拔出?
会不会在从高处往下看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浮现出自己掉落在地的画面?
…….
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强迫思维不存在差别,但是患者经历的强迫思维更加强烈、持续时间更长并带来更多的苦恼和焦虑。
另外,和强迫症患者不同的是,正常人能够十分容易的使自己摆脱这些想法,并且不会失衡。比如,通过灵活的预设信念来对抗这些思维
(如,“没有人会因一次咳嗽而生病”,或者“即使是没有锁门,也不会发生什么”)。
然而,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由于自身的情绪和认知能力较差,所以当这样的强迫思维与行为出现时,有可能会失控,从正常思维发展为病态的强迫思维,当强迫症状引起患者显著的焦虑、不安并且(或者)显著干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强迫症就形成了。
 
2、强迫症状的四个真实案例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种类纷繁复杂,具有很大的异质性。Bloch, Pittenger和 Leckman根据“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将强迫症症状分类发现,强迫症症状可以分为四大类:对称(Symmetry)、禁忌思维(Taboo thoughts)、污染(Contamination)和囤积(Hoarding)。
其中,对称、污染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强迫症状:
关于对称和精确的强迫思考:担心纸张和书本是否排列整齐,担心计算和手稿是否正确完美等;

图源:unsplash

案例1:
24岁男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时打碎了一只水银温度计,由此担心水银有毒,时隔3个月来到学校依然会感觉自己携带了有毒的水银,所以会频繁洗衣服,担心自己中毒。明知道一支水银过了这么久早就不会对人体造成重要伤害,但还是控制不住会担心自己生病。由于频繁的担心和频繁的洗衣物,对这个男生社交与情绪造成极大困扰,男生感到心情低落,睡眠不佳,时常焦虑不安。
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污染强迫思维,这一条款下具体有这样的项目:
  • 很在意肮脏或细菌:害怕因为坐在特定椅子上、和人握手或触摸门把,而遭细菌感染

  • 过度在意环境的污染:害怕被石棉、效射线物质污染;寄怕接触附近有毒废弃物场所有关的事物

  • 很在意或厌恶身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害怕在公共场所感染艾滋病、癌症或其他疾病;害怕接触自己的唾液、尿、粪便、精液或阴道分泌物

  • 过度在意特定的家用清洁剂:害怕接触可能有毒的厨房、浴厕消,洁剂、溶解剂、杀虫剂或松节油

  • 过度在意动物:害怕因为触摸昆虫、猫狗或其他动物而被污染

  • 不喜欢黏黏的东西或残渣:害怕接触胶布或黏黏的东西,因为它可能含有污染物在里面

  • 在意因为被污染而得病:害怕被感染而直接导致生病(不论多久才会发病)

  • 在意会污染别人:害怕触摸过有毒物质(如汽油)或自己的身体后,再去触摸别人或是准备食物给别人吃

图源:unsplash
案例2:
13岁女孩,每天会多次冒出来一个念头,想要拿起刀捅向身边的人,没有什么仇恨单纯的想要这样做,这个想法她知道不对,但是还是会频繁的想到并且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想。这个小女孩每天都陷入痛苦的挣扎之中,难受的时候会用手掐住自己的脖子以获得平静,情绪长期起伏,持续性低落后会突然爆发,之后发展为自残自杀。这个孩子去医院诊断为强迫症与疑似双相情感障碍。
针对禁忌思维和囤积思维的强迫表现往往不那么引人注目,而这个案例就是很典型的攻击性强迫思维。攻击性的强迫思维往往会让患者感受到巨大的内心冲突,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
 
  • 害怕可能会伤害自己:害怕用刀叉吃东西、害怕握住类似物品、害怕走近玻璃窗

  • 害怕可能会伤害别人:害怕会对别人的食物下毒、害怕伤害婴儿、害怕在火车前把人推倒,害怕伤害某人的感情;因无法提供协助,害怕必须为某些想象的灾难负起责任;害怕因为给人不好的建议而导致伤害发生

  • 心里有暴力或可怕的影像:谋杀或分割尸体的影像或其他令人恶心的画面

  • 害怕突然说出脏话或侮辱别人的话:害怕在公共场所(如教堂)骂出脏话:害怕写出淫秽的语词

  • 害怕会做出尴尬的事:害怕在社交场合会做出愚蠢的事来

  • 害怕控制不了冲动而做出遗憾的事:害怕开车去撞树、害怕撞倒人、害怕剌伤了朋友

  • 害怕会偷别人的东西:害怕“欺骗”了店员、害怕在商店偷窃一些廉价的物品

  • 害怕将因为不够小心而伤害别人:害怕因为没有发现,而导致意外发生(例如:不知道开车闯祸而逃生)

  • 害怕必须为某些可怕事件的发生负责任:害怕因出门前检查不够仔细,而导致火灾或家中遭小偷

图源:unsplash

案例3:
25岁的男生,在一次性行为中勃起失败后,即使之后再也没发生过勃起失败的情况,但是他开始脑子里出现对身边人的性幻想,总是会不自觉的想到和身边人发生性行为,产生性冲动。他备受困扰,感到痛苦异常。

产生性方面的强迫思维会让患者感受到心理痛苦与挣扎,而这方面的思维往往孩子是很难或是羞耻于向外界表达的,更多的是陷入到自己的强迫思维中。

  • 有禁忌或异常的性幻想、影像或冲动:出现关于陌生人、家人或朋友的不合理“性幻想、影像或冲动”

  • 有对小孩或乱伦方面的性强迫思考:出现想对自己小孩或他人小孩,进,行性猥亵的不合理“性幻想”

  • 同性恋方面的强迫思考:担心“我是同性恋吗?”或“假如我突然变成同性恋?”之类的问题,然而这些想法却没有任何证据基础

  • 有对别人性侵犯的强迫思考:出现自己会对成年的陌生人、朋友或家人进行性侵犯的不合理“性画面”

图源:unsplash
案例4:
14岁女生,因为父亲因肺癌去世,在一次期末考试前感到呼吸困难,选择去医院就诊担心肺部有疾病,排查各种状况显示身体没有任何异常,但孩子依旧感到胸口疼痛等身体症状,并且开始担心自己得上心脏病或是其他身体疾病。因为频繁的担心导致难以正常上学,情绪持续低落,感到活着很没意思。
这也是关于身体疾病的强迫思维,和疑病症类似。
  • 孩子过度在意生病或疾病即使医师保证自己没有生病,还是担心自己会生病,如:癌症、心脏病、艾滋病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归在大类内的强迫思维:
囤积障碍也算是近年来大家了解的比较多的心理障碍,这一条目相比起攻击性强迫思维等,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但更频繁的出现在抑郁和焦虑的孩子身上。
  • 孩子有囤积或节省东西的强迫思考:担心丢掉一些似乎不重要的东西时,总认为在未来可能会需要,因此还是捡回来,于是收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

  • 孩子过度关心身体某即使得到的保证是与自己所想相反部分或外表,还是非常在意自己的脸、地方(身体畸形症状) 耳朵、鼻子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是厌恶、丑陋的

  • 孩子被突然插入的无意有话语、歌声或音乐在心中,而且·义声音、话语、音乐无法停止所困扰

  • 孩子害怕说出不正确的事害怕讲错事情、害怕没有说出“完美”的话

图源:unsplash

3、正确看待强迫症状
可能你看到这儿已经很焦虑了,也许以上的条目你发现自己或孩子非常符合,你开始担心是否自己或孩子也有强迫症。
本文并非想要传播疾病焦虑,让大家都觉得自己生病了,恰恰相反,本文想让大家意识到,强迫思维是如此的普遍。
就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正常人都会有一些强迫的念头,甚至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或是名人都会有些强迫行为:整理房间必须保持整洁等,其实症状与诊断是截然不同的。
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是否无法自控,且常因自己的症状感到痛苦,表现为自我不相容?
孩子是否出现这样的念头或行为努力控制,但是这样的行为或思维依旧会反复出现?
如孩子因反复清洗没能消除担心而感到不满意,同时又为这种费时费力的清洗影响了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感到痛苦。可见患者既想坚持强迫行为,又想停止,存在激烈的趋–避冲突,进而导致强迫症状的持续与反复。
那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思维和行为后,他们并不会因这些症状感觉痛苦,而是觉得这是自己的性格特征,那其实无需过多反应。
所以最后还是回归到强迫症的核心概念上:
  • 不受控制的重复行为或思维且患者感到困扰

  • 强迫与反强迫共存


如果出现以上两点,那么在复诊时,就需要跟患者的主治医生详细说明了。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