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白银的主币化进程:从禁止流通的到主权货币(6)

 墨香笙樵 2018-05-09
这是因为中国自宋以来,“官”与“吏”就是分离的,官以科举出身,所长者无非经史辞章,但对于财税经济司法,均一无所长,于是只能将后者委之于吏。宋、明、清之体制,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却是永不升迁、无调防,这势必造成久居地方的“吏”,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这种官与吏分离的体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自然就是财税经济司法,实际上一向都操在吏的手中--也就是说,所谓近代意义上的“国家命脉”,500年来其实都是由吏来操持的。而久居地方、永无升迁的吏,一向又只能是从财税经济和司法中获得、抽取利益,于是,当着国家有任何改革,特别是面向国家财政的财政税收改革(如王安石、张居正的改革)之际,其所首先触及的就是“吏”这个集团的根本利益,而这些改革之所以总是归于失败,并不是由于其出发点不好,或者目标不明确,而是由于这些改革不借助于吏,则根本不能推行,而这种改革又往往总是与吏的根本利益是截然相悖的。于是,这种“体制性的自相矛盾”,造成吏总是有能力、有办法将改革转变为对于百姓的更严酷的榨取,使得国家政令扭曲,最终使得意在壮大国家力量的改革,反而走向引发社会矛盾、促使国家能力下降的反面上去,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无他,大抵就在此“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之体制。 
    而这种体制,恰恰又是宋以来历代“反封建”举措出乎意料之外的结果。自宋以来,历代君主在反对兼并、向往井田、鼓励科举方面,起码在口头上都是一致的,这样做的基本目标,就是抑止豪门贵族力量,控制地方精英势力坐大。而宋代消除封建政策的极端,甚至造成太守无兵权、无财权,以至于酿成各郡县在辽、金、蒙古的游击下,竟不能守土自保的地方弱势局面,而在边塞危机的状态下,地方危机导致中央危机其实也就是自然的。明代在推重中央集权方面更不遗余力,但其结果也是同样的背谬:削平地方官员的权力,却造成了以吏为核心的最大的地方利益集团,朝廷时刻留心和警惧地方封建,处心积虑使得太守无权,结果反而却造成豪门巨商和吏有大权,而正是这个地方利益集团,把握基层和地方,自下而上地垄断了国家的税收财政司法,500年来,非但国家的任何改革,非经过这个利益集团而不能推行,更使得以大一统为目标的君主集权的反封建努力,归于彻底失败。所谓“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这句话,确实说到了宋明以降中国政治弊端的核心处。最早提出这个洞见的,是宋代伟大的哲学家陆象山。陆子综合考量,认为必须区分两种改革,一种改革是“为民”的(主民),即自下而上的改革,另一种改革是为自身制造政绩的(主身),即自上而下的改革。而后一种改革则必借助于吏、为吏所扭曲、甚至服务于吏的利益:


    今日为民蠹者,吏也。民之穷困甚矣,而吏日以横。议论主民者必将检吏奸而宽民力;或不得已而阙于财赋,不为其上所谅,则宁身受其罪。若其议论之主身者,则首以办财赋为大务,必假阙乏之说以削民;科条方略必受成于吏,以吏为师,以吏为伍,甚者服役于吏。


    “科条方略必受成于吏,以吏为师,以吏为伍,甚者服役于吏”--陆子的这些话确实说到了中国政治之根本。那么,究竟怎么改变这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状况呢?这也正是历代改革家们最为痛心疾首的事业--在他们看来,由于“自下而上”是万不可行的,更是“不为其上所谅的”,那么其实也只有“自上而下”一条路可走,这就需要士大夫和官员改变文风和学风,所谓改官制、改儒学,即需要士大夫们抛弃道学这种“伪儒学”,而专注和留心于吏事、财政、经济这种“真儒学”。陆子指出,秦汉以降,后世的儒学其实早已经违背了儒家的真传统:


    世儒耻及簿书,独不思伯禹作贡成赋,周公制国用,孔子会计当,《洪范·八政》首食货,孟子言王政,亦先制民产,正经界:果皆可耻乎?


    象山对于中国的知识制度和官僚制度的批判是极其到位的。诚如斯言,既然科举考试本无经济财政司法军事内容,只不过是三纲五常章句词赋而已,那么以此考取录用的官员,又怎么能担当建设一个财政国家、富强国家的任务呢?这些所谓的国家栋梁,只不过是些擅长以骈三四六的文体说假话、大话和空话的鹦鹉罢了。由此看来,就难怪改革家们如王安石、张居正要汲汲于复井田、兴学校、改科举了,而他们对于一无所长、反受制于吏和豪门的儒生的针砭,今天读来,依旧是如此痛切。例如王安石说:


    讲说章句,固非古者教人之道也。今岁乃始教人以课试文章。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为天下国家用。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率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