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象一块红!”

 吖伢 2018-05-10

《蓝皮书与褐皮书》初版

《蓝皮书》(1933—1934年成稿)中,维特根斯坦使用了不少语言游戏的案例去反驳西方最流行的意义理论。下面,我将剖析其中的一个。

这种意义理论可被称之为“观念表象论”。它认为一个词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代表着某个或某类存在物(不管是外物还是内物)。但是,为什么一个只有物理性质的符号(声音、书写印迹等)能够代表一个或一类存在物(比如“树”)呢?这种理论认为,这是因为运用这类语言符号的人心中的观念和概念使然。人听到“树”这个词,出于“联想”,心中就会出现关于树的观念或概念。这些观念和概念由于种种原因——通过学习过程建立联系或凭借某种先天的因缘——就能够指谓在物理世界中的树,因而具有了“意义”(包括内涵和外延)。

顺此道理,就可以说,我们听懂了一句话,是因为在听的瞬间或之后,心中出现了正确的与之相应的观念(串)。一个人能够服从一道指令,是因为他在自己心里对这道指令的语言表达式做了相对应的解释。所以,维特根斯坦写道:

如果我给某人这样一道指令:“给我从那片草地上取一朵红花来”,他是如何知该拿哪种花呢?我只不过给了他一个词呀。

一般人首先会给的答案是:这个执行指令的人心里带着个红色的心像(image)去找一朵红色的花,并且将此心像与众花相比较,看哪一朵具有这个心像的颜色。

1930年代的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接着用了一个例子反驳这种观念表象论的解释。他说:

我们移动脚步,四周环顾,走到一朵花前面把它摘下来,跟什么东西也不比较。要理解为什么服从一个指令的过程可以是这样的,请考虑一下这样一道指令:“想象一块红”。在这个例子中,你总不至于去认定在执行此指令之前,你必须先想象出一块红去作为一原型,用它去找到你被命令去想象的那块红色吧。

这个例子设计得很巧,没有任何理论上的争辩(对于深植于西方哲学二千多年之久的“正宗”原则,一般的争辩是无用的),只是让观念表象论的立论与自身相碰。也就是说,维特根斯坦设计的这个语言情境是:想象的对象也是一个观念(“红”的观念)。这样,平日夹在语言符号与外物之间的、有神差鬼使之能的“心像”(感觉观念)不得不面对自己而露出马脚。

首先我们每人都确实能够去想象一块红。但问题是:按观念表象论的原则,这件事实却无法得到解释。原因在于,如果你听到“想一块红”的指令后必须先有一红观念或心像出现于心,以便理解这道指令,那么这道指令就已经被执行了。所以,按观念表象的原则,在这执行之前必须还有一番观念联想和指谓的功夫要做。如此递进而无尽头,哪有真能想象出一块红的那一刻呢?结论只能是:观念想象的意义理论无法说明某些日常的语言行为在根底上含有“逻辑”矛盾。

这一例反映了维特根斯坦晚期作品的典型风格,即以简单明白的“小”例子颠覆被视为“当然”的传统西方哲学的台柱子。四两拨千斤,一发动全身。例子似乎是经验的、日常的但却具有难以抗拒的“逻辑”力度。无怪乎罗素和当时绝大多数西方分析哲学的领袖们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或不如讲是理解不了晚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上面这个例子绝非只反驳了经验论意义上的观念论。对于唯理派的“理念论”和“概念实在论”等等,同样有效。“回忆”出或抽象出“一块红”的理念或概念,不是也就已经执行了这道指令了吗?

这样的“思想试验”的结果也并非总是破坏性的。科学史上就不乏这类例子。对于亚里士多德的重物比轻物落地快的理论,对于牛顿物理学的(不考虑“光速不变”的)力与加速度关系的理论,以及罗素悖论发现之前的集合论等等,人们都可以从这类小巧的思想试验(深刻意义上的“思辨”)中找到矛盾破绽之处而图新境。比如,老铁外链伽利略就可设想:如果将一个重物(A)与一轻物绑在一起,这结合物下落的速度比原来那个重物A是快还是慢呢?照理说,一快一慢加在一起、速度应取其中。所以,此结合物比A下落要慢。但按重量讲,此结合物又重于A,落地又应比A快。此矛盾已暴露古典说法的深层缺陷,不另辟新径就难于再维持了。

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讲:“什么是你搞哲学的目的?——给困在蝇瓶中的苍蝇显示那出去的路。”(Philosophic Investigation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53, p.103.)受困的蝇子执着于玻璃之外的世界,想通过这似乎透明的玻璃(这里亦可解释为观念表象论中的居于符号与存在物之间的观念和概念)而达到彼世界,只不过是一场虚妄而已。真正的、给它自由的路是不能被这样指示或描述出来的。这路空空如也,无法被表征为任何意义上的对象。怎样才能告诉它或向它显示出这个“空无”的意义呢?这正是维特根斯坦苦心之所在了。

【本文选自《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增订版)第九章】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增订版)

张祥龙 著

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出版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下设哲社、文史、政法和经管四个编辑室及威科项目组,主要承担文史哲及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辑要》、“大师文集”等为代表的多种学术译介和学术原创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