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孙悟空拜师参悟「事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昵称27668764 2018-05-10


【百姓国学大讲堂】支持“关键词”点播,尝试输入:创业、视频、八卦娱乐、养生保健、生活常识、经典励志、互联网创业、产品知识、两性话题、历史与今天、国学休养、哲理故事、唯美图文、宗教智慧、心态感悟、感动真情、亲子教育等“关健词”搜索自己喜爱的文章。


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微博好友点击关注:百姓国学大讲堂:BXGX365观看

孙悟空拜师 来自百姓国学大讲堂 25:23

更多内容点击文章最后面的「阅读原文」收看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讲《西游记人生智慧》系列讲座的第3讲:从孙悟空拜师参悟大学毕业就失业、干不成事业的根本原因。孙悟空拜师的过程,正如我们现代人上大学、干事业的过程。这中间也隐藏着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却又不能明说的道理。所以这堂课不但是那些求学上进的莘莘学子要听,事业起步阶段的业界精英们要听,同时我们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也要听,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呢?

   美猴王为何要离开又安逸又遥远的花果山,独自一个人出来闯荡天下,他究竟要追求什么呢?美猴王,象不是我们每个人家中的小孩子,在家长的心目中,他是最美的,即使在他自己的心目中,他也是最美的,独一无二的,所以家家都有一个小公主,家家都有一个小皇帝。我们的家呢,却又象不象是花果山,一个安乐窝?好,接下来我们讲讲今天的主角美猴王的求学之路。


   有一天,猴王在与大家欢宴的时侯,很快乐的吃吃喝喝的时侯就突然的流下泪来,其它的猴子就很不解,关心地问猴王说:大王您有什么烦恼呢?猴王说自己想远了一点,有一点远虑,所以才有些不开心。那大家就相当的不解,就说:大王,你好不知足啊,我们在花果山日日欢会,多么逍遥自在呀?一不被麒麟管,二不被凤凰管,三不被人间的帝王管,那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这里的麒麟、凤凰都是古代传说的神兽。我们从这个地方你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些猴子们呢,简直就把花果山当做人间天天堂了,就是一个舒适圈、一个安乐窝,谁都没有想到“无常”,想到有一天“会死”的这些问题,谁也没有想到更远的未来,大家只看到眼前的快乐,但猴王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想到了,他说:是的,他语重心长的说:现在是不被人王、兽王管,但是将来老了、死了呢?不是就要有一个阎王老子管着吗?到那时侯,我们还能象现在一样的快乐了吗?其实他内心的真实的意思是:那时我还能象现在一样,身为一个猴王有着无穷的快乐了吗?猴王这样一讲,大家都哭了,人死了上了天堂要受玉皇大帝管,下了地狱,要受阎王管,总之一定是没有现在这样自由的,何况弄不好,还要下十八层地狱,那是何等的痛苦呀?所以大家都跟着伤心起来。    

   这个时侯,猴子里面最博学,也就是知道得最多的那个通背猿猴就跳出来说:大王呀,真是赞叹你呀,你不会沉溺于现在一时的快乐,而会想到比较长久的未来,真是道心开发了,不愧是我们的大王!一听他说话,就知道是个马屁精,可是有很多当领导的,就喜欢这样的马屁精,我们接着看看他说什么,他接着说:据我所知,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可以躲过轮回:就是佛、仙和神圣。猴王就问了,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呢?通背猿猴就说,在阎浮世界之中,阎浮世界,就是在广大的人间世界之中,在古洞仙山之内,在古老的洞穴和仙山之内,这等于说什么呢,就是说:我也不知道他们都在哪里,就到处找找看吧,况且这些得道的仙人你就算知道他们在哪个山、哪个洞里,也经常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知道跑到哪里采药、或是会友去了呢?

   如果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话,可能都会想,那上哪里去找呀,算了!万一找不到呢,不白辛苦了,希望太渺茫了呀。但是呢,猴王他不一样,他马上就下了一个决心,说那我明天就下山,不管天涯海角,我一定要找到这三种人,学一个长生不老之道,回来传授给大家,我们一起永远躲过阎君之难怎么样!

   哇?太好了!大家都拍手叫好,每个猴子都在拍手,但是没有一个猴子愿意跟随猴王的追寻之旅。所以,这猴王特别的地方就在于,你看,其它的猴子都只是知道“死”和“无常”,也都知道有三种人存在,可以教他们长生不老之术、让他们躲过轮回之苦,让他们得到永恒的快乐和自由,虽然他们他们都知道了,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能象猴王那样有勇气,跳出舒适圈、跳出安乐窝,只有猴王毫不眷恋,有那个勇气跟决心离开花果山,走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那大家也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猴子会有那么大的勇气跟决心呢?小说里面没有交待,但是我会这样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当我勇敢的去追寻的时侯,即使没有成功,顶多回到原点而矣,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来没有行动过,没有行动,就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不会发生,行动了,就有50%成功的可能。而且人生是无常的,什么时侯要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如果只是在心里渴望做一件事,可是你不行动,很可能是你今天或是今年不做,那你明年就做不了了,但今天你做了,至少对自己有个交待,不做,在心里就永远是个缺憾,就这样过一辈子吗?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何时到达,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当下你的心态,你的感觉是最重要的。而且凡是经历,都是收获,所以不要太害怕太多,及时行动就是了,对吗?

   接下来,我们要讲猴王他要离开了这个舒适圈,隔天呢,这些猴子就去采山果、奇花异草,摆的满满的一桌,欢送猴王下山,同时做了一个木筏,让美猴王可以出海。就这样,我们不说大家怎么送别,怎么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类的话,我们长话短说,很幸运的,一阵长风就把美猴王送到了南赡部州的地界来。那孙悟空真的好象是勇气惊人,他好象做什么事都没有怕的样子,所以呢,他能够勇敢的跳出这个舒适圈、这个安乐窝,才能踩踏出他人生中的下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


   猴王来到南赡部洲,这是一个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然要入境随俗,当猴王划着一个木栰来到海边的时侯,海边的人远远的就看到一只猴子伐着木栰的景象,心里本来就有很多的疑问,猴王一靠岸,就朝着一脸疑惑的人们扮个鬼脸,就把那些人都吓跑了,那有惊吓过度跑不动的呢,就抓一个过来,剥了他的衣服,也学人的样子穿在身上,接着就开始学人礼,说人话,就在这样的南赡部洲过了八九年,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在找佛、仙、圣人这三种人,就是找不到,但是他观察一般“南赡部洲人的生活,叙述者就用一首七言律诗来概括他们的生活样貌: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圆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人们追求的东西不是名利就是富贵,而目的呢,就是要继子荫孙,也就是自己的子子孙孙继承他的富贵,子孙可以受用不尽,而所付出的代价呢,整天要忙忙碌碌的,晚睡早起不自由,有的是每天都要想着怎么样找到食物活下去,有的呢,是欲望很多,好了还想更好,永远得到不满足,就是没空想到”无常“,没想到有一天会死的问题,这段描写南赡部洲一般俗人过的生活,同时也是为第八回,佛主要传经到南赡部洲打下的一个伏笔,这时猴王看看别人过的生活,再看看自己,或许,他会更坚定他的求道意志吧。

   猴王在南赡部洲找了那么久,也找不到那三种人,如果是普通人,或许就会打退堂鼓,想回家就算了,但是猴王没有那么想,或许他心里早就有预期,在这次的求道的过程中,将会有重重的艰难阻碍,而迈向成功的关健在于决不可丧失信心,而猴王肯定没有丧失信心,他想着”海外必有仙山“,他没有打退堂鼓,所以他就象以前那样,又造了一只木栰,又漂过了一重西洋大海,来到了西牛贺洲,他走的更远了,信心给 他力量,他没有丧失信心,信心让他能够用坚定的意志忍受困境,所以他勇敢向前走,没有半途而废,好猴王!我们赞叹他,但他是否能够成功呢?我们拭目以待。


   猴王来到了西牛贺洲后,首先遇到了一个樵夫,这个樵夫呢很重要,他是一个引路人,如果猴王没有遇到这个樵夫,他肯定会错过跟神仙学本事的 机会,所以说不是机会只青睐谁,不是说谁命好把握住了重要的人生机会,只是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今天你还没有过上好的日子,只是你的努力程度还 不够,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会引起质的变化。

   猴王来到西牛贺洲,他爬上了一座高山,就听到一个樵夫在唱神仙的歌: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好一首《满庭芳》,我们这里也赏析一下:“观棋柯烂”,是远古时的一个故事,讲一个樵夫上山打柴,回来的路上看见有两个人在对弈(下围棋),于是走过去看看,看他们下了几盘,那两个人问他为什么还不回家,他于是回去,回去的时候什么都变了,所有人都不认识,自己的房子也找不到,看看自己的斧头,木柄已经腐烂了。后来跟人打听,说差不多一千年前,有个祖辈上山打柴,之后都没有再回来。说的这个走失的人其实就是他自己,这里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时间过得非常快。


   时光匆匆,转眼间人已经老了,靠砍柴为生,伐木丁丁,丁丁是砍柴的声音。云边谷口徐行,慢慢的走着,也不着急赶时间,很悠闲。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卖柴换钱后就可以买些酒来喝,自饮自乐,别有一番风味。过去的一些文人或隐士经常有这样一种习惯,诸葛亮年轻时“常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呤》。

   “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秋高气爽,晚上枕在松树根上当作枕头,欣赏月色,不知不觉睡着了,也没有什么烦心的事,一觉睡到天亮。

   “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之后呢去找到经常砍柴的那个树林,攀过悬崖,走过山岭,拿斧头砍枯干的藤条,大家看,斧头并没有烂,所以前面也只是个比喻,不是真的过了一千年。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砍了一担柴,然后就在街市上一边走一边唱歌叫卖这担柴,换了三升的米。

   “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也更是因为没有其他人在争买这担柴,所以价钱很便宜,加上自己又不会精打细算或说是不愿意精打细算、投机取巧,所以生活不算富裕但也不算穷困潦倒,“恬淡延生”,很恬静平淡,日子没什么大起大落。

   “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无聊了,就去一个经常去的地方,不是仙观就是道观,静静地听着人家讲《黄庭经》里面的事,(主要是道学和法理),这些都可以陶冶性情。大家觉得这样的生活好吗?比起大城市的喧嚣和人们的疲于奔命如何,站在风中,在马路边边吃早餐边等公共汽车,或是把自己变成沙丁鱼罐头挤在地铁里去上班怎么样?你能体会到观棋柯烂之人的那种人生的轻松和快活吗?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样也是一辈子。

   《黄庭经》算是万经之祖,这里应该代指”道“,也就是孙悟空要学习的内容。我们这里认为樵夫也很有可能就是菩提祖师的一个化身,在此暗喻孙悟空,告诉他此处就是孙悟空要找的仙山福地。

   猴王以为他就是神仙,可是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歌儿是神仙教给他的,而神仙就住 在樵夫家隔壁,孙悟空就好奇了,我大老远的跑来找神仙修行,而神仙呢就住在你家隔壁,你为什么 不跟神仙学修行呢?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孙悟空这样的很有上进心的人,他的思维方式跟普通人就不一样了,他真的觉得这个樵夫身在福中不知福、太不懂得珍惜了:师父就在眼前却不学,多好的条件呀,而他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漂过二重大洋才能来找师付学习呢!樵夫就回答猴王,他说: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跟神仙修行呢?你以为人人都有机会跟神仙修行的吗?我父亲死了,我也没有兄弟姐妹,我母亲也已经很老了,我必须砍柴来养她,所以我现在还不能修行,猴王听了非常赞叹他,说他是一个行孝的君子,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孝子,能够这样的负起责任、供养自己的老母亲,将来一定会有好处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悌之道,人之本欤,这里的这个欤(yú)是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意思是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爱护弟弟妹妹,这些你都做到了吗?这就是仁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道生,你想上大学,也就是过去的修道,你想干大事业、开公司做大生意,你对你自己的父母好吗?你对你的兄弟姐妹好吗?如果这些都做不好,你这个道、这个生意你是做不好的,因为本没有立,本立方能道生,上天老会给你更多的好处。我们很多家长同样也是急功近利,家里小孩子写作业的时侯,什么家务都不让做,养成习惯了,这孩子长大了不愿意帮家里干活。就会很自私、什么事都要先可着小孩子来,他成了一家之主了,要点什么东西不给买,稍有不顺就满地打滚耍无赖,甚至还有打爹骂娘的,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当家长的你没教育好,从小给观念就给错了,我们的古人是怎么说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入则孝”: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则悌”:出外要顺从兄长,“谨而信”:行为时常谨慎、守信,“泛爱众,而亲仁”:,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亲近仁者,有道德的人,有些当领导的,前面我说过,就喜欢拍他马屁的人,在重要岗位上都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开公司的,你的企业干不长了,当国君的,你就快要亡国了。所以我们要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不是说了吗?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你小人一当道,君不正臣逃外国,君子自然就会远离,等有大事发生的时侯,怎么会有人效死力呢?你这个公司、你这个国家怎么会不灭亡呢?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你还有时间和精力,你才可以研习六艺之文,前面这些事你都处理好了,你才可以去写作业,不要拿求学当借口,失掉了为仁,也就是做人的根本,不能拿写作业当借口,不帮父母干活,不孝敬父母,不协助兄弟姐妹,这些都是不对的,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了,那不耽误孩子写作业了吗?我们的家长们你们仔细想一想,如果这个孩子很自私或是很懒惰,你想想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对单位领导会好吗?对国家会忠吗?一个对兄弟姐妹不好的人,跟同事能处好关系吗?一个对领导不好、对国家不忠,跟同事搞不好关系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会有发展吗?恐怕连立足都很难!

   孝悌之道,人之本欤,对吗?不能本末倒置呀,今天如果做错了,做家长的先检视自己,小孩子其实愿意参与我们的活动的,大人那干点什么事的时侯,我们常发现小孩子是愿意参与的,你可别孩子一伸手你就给弄一边儿去了,你嫌他给你添乱了,等你长大了再来吧,等你写完了作业再来吧,你这不是爱孩子,你剥夺了他成长自己、修炼自己的权利,你这是害孩子。所以就算将来这个孩子考上大学了,也很有可能是毕业就失业,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怎么办?领导不喜欢,同事处不来,多关会变成一个啃老族,非常没有自信,更别提能干成什么大事业,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失去了做人根本:孝悌之道,人之本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把做人的根本确立起来了,老天自然就会把大事业交给你来做。所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前面那些事情都是老天对你的考验,不用你头悬梁锥刺骨,在家里就把你考验了,要看你是不是有能力去做那样大的事业,你是不是有德行能够承载所给你的那样大的财富,对吗?


   猴王看看樵夫,没有机会学道,要赡养父母,再看看自己,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义务可以敬,所以想必会更珍惜自己有实现愿望的机会吧?这里面我们要加一句,猴王的本没有确立起来,就去学了能耐了,所以有后来的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之苦,什么原因呀,无法无天呀,长了本事了没有德,你承载不了所给你的那么大的本事,所以要关禁闭反省。我们的孩子们呢,如果你的本没有立起来,将来给你一个项目,你也很可能会祸国殃民,给你一个团队,你很可能给带到万劫不复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心中跟今天的孙悟空一样,太自私了,没有仁爱驻在里面呀,我想起毛主席在谈到青年人时曾经说过,青年这块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去占领。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意识也一样,没有仁爱驻在里面,就一定会有不好的东西驻在里面,所以结出不好的果子来那是很正常的事了。父母下班了,给倒杯茶,您辛苦一天了。帮忙做点家务,力所能及的,家庭气氛很和协。晚上睡觉前,给父母倒水洗洗脚,这是务本,否则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他长大了自然是什么事都不愿意做,孩子见了大人连招呼都不打,让帮做点事,各种借口推脱,内心很冷漠,在心里还会瞧不起父母,因为从小你就把他宠坏了,你就把你自己放的太低了。有没有孩子长大了,有出息了,父母大老远去看孩子,不让进门的?嫌丢人,这事怨谁?根源在哪里?所以大家说,这个本重不重要,要不要早点立起来?学习、长本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本立而道自生,你越是偏执的去追求,你越是得不到,相反,你本立起来了,本立而道生,该给你的,一样都不会少,因为你的德行可以承载那么多的财富和荣誉了。

   好的,我们回来说故事,这时,猴王就请求樵夫,指引导他神仙的住处,樵夫告诉猴王,这座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一个”斜月三星洞“,洞中呢就住着一个神仙,叫做”须菩提祖师“,“须菩提”这个名子常见于佛教的经典之中,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而祖师是道教的称呼,将“须菩提"跟“祖师“结合,是取佛教跟道教融合的意思,须菩提禅师住的地方是座道教修行的道场,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个名称整个都是”心“的隐喻,灵台就是心,方寸也是心,斜月三星洞,斜月,再加三个星,还是个心字,这个名称隐喻修行的重点就是修心,修心呢,就是要不断的修正或修改自己的心,要如何才能修正跟修改自己的心呢?人生有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要修练的课题,就象孙悟空,过去他是一个无知的石猴子、美猴王,现在他是一个上进的求道者,只要随时能够保持一颗活泼的,能够修正或修改自己的心灵,就能永远保持心灵的年轻快乐。而我们也将拭目以待,孙悟空每一阶段的精神成长之旅。


   猴王为了追求长生,他根据樵夫的指引,来到须菩提祖师的住处,他很客气、也很有礼貌,不敢随便敲门打扰,就想先在外面等,等到有人出来了再上前请问他,于是猴王就跳上松枝,摘果子吃、玩耍,祖师虽然不出门,却知道外面有人来找他了,这里写得有点神秘感,只是因为你不了解所以才神呀,所以祖师就叫了一个仙童出来叫人进去,猴王进去里面一见到祖师,就猛磕头如捣蒜,可见他求道的心有多殷切呀,如果有”心',学什么都会成功,这位祖师就叫他不要磕头了,先产说“乡贯姓名”吧,也就是住哪里,姓什么、叫什么?

   猴王就起来,说他住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祖师一听就叫人找他赶出去,因为从东胜神洲到西牛贺洲隔了两重大海呢!猴王忙解释说自己是走了十数个年头、也就是走了十几年才走到这里来的,这位祖师知道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肯定知道载重的船会走的比较稳的道理,所以对猴王那种殷重求道的心肯定能了解,并且印象深刻,所以祖师就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原来你是”逐渐行来“的啊。


   接着就问猴王你姓什么,猴王说我无姓,人家怎么打我,我都不生气, 还跟人家说对不起呢,”一生无性“,就是说我一生都没有什么 脾气跟个性,猴王这么一说,我们才了解,原来猴王这十几年是怎么过来的,也就是说他这几十年是怎么安然度过的,其实一个成功的人士,一个对未来有期待、有前途的人,谦卑、低调是他人生的通行证,所谓忍辱负重,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终成兵圣,国士无双;勾践战败后甘为夫差的马夫,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最后吞吴。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讲《资治通鉴》的时侯,田子方教育太子的那一段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领导人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先内圣才成后外王。说话,处事,为人,要比一般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管理更宏大的事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我讲的《资治通鉴》的第二讲。

   猴王的性格他现在是无性,就是没有个性和脾气,这里猴王的回答,正是在说人初之态。“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里第一句话,意思是说是猴王仍未入得俗世,就象初生的婴儿。简单、纯净、吉祥、美好。此时的猴王,学了人言、人礼,未入俗世,自然是“人之初”,还是善良的。可是将来是会改变的。学道前是“无性”,学道后 呢,人有本事了就有可能“性起”,这里其实已经埋下了前后对照的一个伏笔,警示我们事业成功了,也不能象孙悟空一样有恃无恐,就算你爸是李刚也不行!否则也会象孙悟空一样压在五行山五百生,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低调,得势也不能猖狂!


   我们接说回来说故事:菩提祖师一听,就知道猴王误会了他的意思,就说,不是问你的个性,而是问你的父母原来姓什么,猴王说,我没有父母,我是从石头里迸出来的,祖师这才知道,原来他是天地生成的,于是就叫他起来,走走路我看,祖师见猴王走路拐呀拐的,就象一个”食松果的猢狲“,于是就从他身上的这个特征,帮他取了一个姓氏,于是就姓猢好了,去掉左边的犬旁,又说胡是古加上个月字,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变化成长,你姓孙倒好,孙是子和系,我们说的是繁体字的孙,子是儿男的意思,系是小婴儿的意思,婴儿才能逐渐的成长变化。猴王一听,好开心呀,既然有姓,就请师父再赐一个”名“才好叫唤,祖师算一算,猴王正当”悟“字辈,就起了个法名叫“孙悟空”,所以孙悟空这个名子,即是他的法名,也是他的姓名。


   孙悟空的名子,其实暗合了他整个修心求道的过程,作者在结尾诗里头说:“打破顽空须悟空”,孙悟空现在是“顽空”无知的状态,到最后他修学成佛的时侯,则已是“悟空”的阶段,而这个“悟空”,也跟“须菩提”的名子有关连,因为“须菩提”在佛坨的弟子中,他是“解空第一”,所以作者为什么 会找“须菩提”来当孙悟空的师父呢?其实就暗示了“悟空”才是个心的重点,那么孙悟空会是到须菩提祖师的青莱,传他本事吗?我们请看下集分解。感谢朋友们的收听,如果你觉得我们讲的还不错,请分享本课程给更多的人,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行动。更多精彩课程及时提醒,大家招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再次的感谢大家,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精彩的小电影

请您欣赏:


记得扫描本上面的二维码,以及时获得新课通知,再次感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