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古迹——南宁西乡塘区石埠老口村那告坡400年“覃氏大宅”

 热巧克力 2018-05-10

识别二维码加入世界覃氏总会

团结世界覃氏宗亲、凝聚中华覃氏力量

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覃氏文化,促进各宗亲对家族文化的深入了解。这里是免费“查家谱、查派辈、阅古迹、读资讯、寻根问祖”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如需投稿请点击☞:宗亲投稿指引

“覃氏大宅”位于南宁西乡塘区石埠老口村那告坡,是距今400多年历史的明清时期故宅民居建筑群,为这个村的覃氏三兄弟所建。“覃氏大宅”依山傍水,林木繁茂。上山远眺,百间古宅排列有序,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


覃氏大宅的明清建筑群
“覃氏大宅”依山而建,背靠东管巷岭,坐西向东。门前的一泓湖水让这片净土显得更加幽深久远。

这是覃氏大宅的宗祠,现在成为村委开会的办公室。该宗祠整体保存较完整,对研究该地区明清时期居民的宗教信仰、覃氏由北徙南的历史以及明清时期宗祠的建筑特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一些破旧的老房子已被拆除,其余的老房均保留着原貌
古宅为青砖清水墙砖木结构

在葱葱树木的簇拥下,古宅更显历史的沧桑

覃氏大宅风格古朴,青砖石板,厚重凝练。部分村民还保存有房匾等历史文物。在石埠那告坡不高的坡上,400多年来日夜守望着东流不息的泱泱邕江。800间古宅排列有序,布局严谨,气势恢弘。房屋四周林木扶疏,巷道多为青砖铺砌。


古宅门上的“贡元”红木牌匾
“齐心禁约碑记”
覃氏大宅大门高悬着一块硕大的红漆金字古匾——“武魁”。

从大宅门上悬挂的“武魁”红木牌匾,以及部分古宅大门上的“粉署舒翘”、“贡元”等红木牌匾可以看出当年的覃氏家族求学氛围十分浓厚。大门内的一堵墙壁上还有一块清嘉庆年间镌刻的“齐心禁约碑记”,为清嘉庆年间所立,条款清楚,字迹工整,200多年来规范着村民的起止言行。覃氏大宅能够保存至今,此碑功不可没。碑约还规定了村人要重文尊师,这就相当于今天的“村规民约”,字里行间还能依稀领略到当时淳朴的民风。现在,“美丽南方”已把覃氏大宅纳入规划整合开发,赓续文脉。


院门上贴着婚嫁的对联,为古老的大宅增加一份喜庆

覃氏大宅建筑风格古朴,家家户户门前均有对联





覃氏大宅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

在一些房子的外面还能见到扎成一堆的细竹竿和瓦片。

长满青苔的石板路


黄色夯土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一番古老的韵味
黄昏,日头开始往下落,夕阳的余晖在屋脊上停留了好一会儿,仿佛给古老的砖墙抹上了金黄的油彩

大宅现存的39栋庭院,在大榕树的环绕下,显得更加幽深久远。走在深宅小巷里,时间的转盘仿佛被拨慢了几圈,好像浏览几百年的光景也只需穿过一条青石小巷、推开一扇落满灰尘的木门而已。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一代又一代人在日落日出中辛勤劳作,长满青苔的石板路,留下了多少人从幼时到老年的足迹。



保存完好的红木座椅和茶几

明清建筑还保留着原有的模样,只是门楣上多了岁岁枯荣的小草,木门上添了几道岁月的刻痕,斑驳的土墙在夕阳的光影中沉淀着几抹金黄。


墙头放置的几盆灌木植物已无人打理,在日晒雨淋下依然冒出了新芽


虽然一些房子早已没有人居住,但是门上“请”的门神和对联,都留下了曾落户的痕迹

木门“吱呀”一声推开,明清时的建筑还保留着原有的模样,只是门楣上多了岁岁枯荣的小草,木门上添了几道岁月的刻痕,斑驳的墙面在夕阳的光影中沉淀着几抹金黄。若登高鸟瞰,便有“深山藏古镇,青峰倾廓门”的情韵。


看着在城市里见不到的瓦片,令人不知不觉放飞思绪回到几百年前,那种感觉是宁静与幽深、豁达而悠然

一名老人散步经过。据住在这里多年、已经80高龄的覃友英老人说,居住在大宅内80岁以上的老人有5个,他们与覃式大宅共度了几十个春秋。


村里的小孩几乎没出去过,看到有陌生人来会特别兴奋


村名依然沿用古老的石磨磨米


院子里鸡群随处可见,往往是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也许是放养的缘故,这些鸡仔们倒也不怕生人

从明清以来,400年多年间,覃氏大宅一直屹立在这里见证着每一个辛勤劳作的日出日落。夕阳下,袅袅的炊烟从屋顶的烟囱里升起,池塘的鹅上了岸抖了抖身上的水滴,一只黄色土狗趴在门前的阴影下昏昏欲睡,从远处传来大人们喊娃仔回家吃饭的声音,一切仿佛都没有变。只有古宅的青砖在默默告诉人们,这里,已经历经几百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