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ay3|写作是有“套路”可依的

 冬天惠铃 2018-05-11

现在都讲究写作的套路,应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套路,但是我觉得写好一篇文章,确实是有“套路”可依的。

自己是写作爱好者,从小就喜欢阅读,但是写的比较少,直到上高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可以写的不错,而且有很多时候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于老师的认可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但是那时仅是能够写好作文,写作也比较随性。高三那年突然换一个语文老师(传说教语文很厉害的老师),没有教更多的写作技巧,每次布置作文时都会给我们固定格式,让所有人都按他的模板写,那时候的是非常排斥的,感觉作文都不会写了,每每此时,我都无比怀念以前的语文老师,让我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应该仔细想一想把语文老师的写作精髓学到,老师给教给我们学习各类写作的思路,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写出的内容就不会走题。老师给我们的是写作的骨架,让我们在这个骨架中自由发挥。

现在才明白如果没有最初的“死搬硬套”的模仿,就不会有“按图索骥”的顺畅,更不会有“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写作都会经历此三种境界,也只有经历此三种境界,我们的文章才会小的点升华到一定高度,让读者的人有所收获。

那么在处于第一种境界“死搬硬套”中,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尽快入门呢?

我想首先应该确定自己喜欢自己的写作文体类型,比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然后确定写作的主体:育儿、阅读、写作、职场等等。之后寻找你所喜欢的作者,也可以是公众号,阅读这些文章。

在阅读这些文章之前一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像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结尾怎么写。如果不给自己提问从开头到结尾一字不落的看,我想你看完也不会有任何收获,只会更加惊叹于作者高超的写作能力,而忘记自己最初阅读的初衷。

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把作者写作的模式记录下来,并总结作者所用何种方式写作的,那么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有非常大的用处,但是处于这个阶段的我们会把自己内容往“模板”里套用,这个过程有时是比较痛苦的,会有种“死搬硬套”的感觉,也是我们最初的模仿阶段,只有在不断的模仿的过程中才会有进步。

达芬奇不是也画了三年的鸡蛋后,才有后来的名画《蒙娜丽莎》吗?我们常人不是也更应如此,不过没有想象的那么长,因人而异,有的人短,有的人长,在模仿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才会有明显的进步。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大概就说这种情况吧。

逐渐模仿练习便会进入第二种境界“按图索骥”中,在这境界中,写任何文字我们的结构框架立刻会在脑海中呈现。

就像一座大楼在建设之前已经画好了,我们把所需的材料填充到框架中便好了,这时候我们考虑更多的或许就是材料的质地和美观度了吧。写作处于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素材,在素材的积累方面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你的生活就是一个“行走的素材库”》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叙述。积累好素材,你便可以根据文章所需任意调取所需的素材,这篇文章也会达满意的效果。

反复练习后,便可以达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界。

这类是写作较难达到的境界,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境界,要求做好前面两个境界的基础上,同时要求作者本人具备一定自律性、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以及有大量的输入,相关内容主题阅读。同时要求作者能够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调整、整合自己的内容。这如同我们经常所说的“看人说话”,但是写作面对的作者是不易看到的。

很可惜我现在还处于写作的第一种境界中,这篇文章也是我“死搬硬套”的模式下完成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