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地图|飞丝走线:针尖上的艺术——宁波金银彩绣

 秦岭之尖 2018-05-11


宁波金银彩绣是在真丝质地的面料上用各色彩线绣制、金线和银线盘绣而成的汉族民间手工艺品之一,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民间风格、丰富的形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银彩绣,顾名思义就是运用金银线作为基材,辅以各种色线,在真丝质地上绣制的作品。那它表现的主题,主要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福禄寿等吉祥图案, 还吸收了敦煌壁画中藻井及戏剧补子图案,结合宁波刺绣盘金、盘银的传统针法,创造了独具匠心的地方风格,制做的戏剧服装也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称赞。



金银彩绣的主要绣制特征,在于充分运用“盘金”、“填金”、“包金”以及 “隐花”和“胖绣”等绣法。2010年4月,浙江省著品绣品专家评审后认为,金银彩绣“很有特色”。这一绣法,不追求画面的写实和栩栩如生,而是在整体上追求华丽、厚重和装饰感,局部和细节上讲求排线、线块结合的针法。绣制题材以民间吉祥题材中的京班体、佛道神仙、吉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珍禽异兽祥瑞的图案为主,底色也多以厚重的暗红、深蓝、黑色等,显衬金银彩线的光泽,因此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这一绣法广泛应用于服饰、帽饰、室内陈设、古代会器、戏曲服饰、宗教仪式、民间演艺和庆典等方面。



金银彩绣的主要面料以缎为主,轻而薄的绢类织物也可以用。其主要辅料,以布料、棉花和纱布等,用作胖绣的垫料,隐在丝线内。绣制中,彩色丝线和金银绣均有粗细,但金银线密密地“钉”、“包”在彩线绣表面,不直接用于刺绣。



绣制的工具主要为花绷。中小型的花绷为圆形竹圈。使用旱,二圈夹紧,一人操作。大型作品则用四方形木棚,可以收放尺寸,容二人以上操作。绣制完成以后的绣品,须背部“上桨”,才不易走形。



与打铁、造房子相比,金银彩绣是细活,全凭眼功、手功和心功。因此,它的传承在中国历来是家庭母女与姐妹间传承。当然,在宫廷、官方或民间作场,则有师徒传承。



金银彩绣作为独立的作品,今确切可见的实物始于唐代。唐代武则天曾赠送僚属金字、银字绣袍;公元74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从宁波阿育王寺带去的金银绣千手佛,至今仍被日本奉作国宝;清代,宁波城内的绣坊日渐昌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世从事刺绣绘图业的“许德来写花店”;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进入宁波,引入了国外的刺绣针法,当地人称之为“外国绷”。



宁波绣工把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和“外国绷”绣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宁波金银彩绣。至建国前期,宁波的海神庙、咸塘街(现在的天一广场)已成为行业街道,仅刺绣店铺就有30至40家。



千年的传承,终于迎来盛放。195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宁波掀起了手工业改革高潮,各家手工业个体店合并成手工业社,其中就有绣品合作社。改革措施催生了强大的刺绣队伍,20世纪60年代,宁波金银彩绣进入了全盛时期。



但到20世纪80年代,宁波金银彩绣与其他手工技艺一样遭遇了历史性的衰退。至2000年前后,因科技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与观念的改变,尤其是电脑绣花的兴起,传统刺绣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宁波的大小绣品厂遭遇关停并转,企业解体后刺绣工人大多改行。宁波传统手工艺金银彩绣衰退到历史的最低点, 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2010年5月,宁波金银彩绣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2013年,宁波金银彩绣技艺被纳入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示范项目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