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雄聊太极拳 36】杨式太极拳的步型和手型

 文苑书店66 2018-05-11




杨式太极拳步型的内涵技术是这样的:一是步型要分清虚实,两腿脚的承重按技术要求的比例分配好虚实。二是虚领顶劲,松腰沉胯,稳定重心。步型承载全身重量,保持身体内外的中正,使人身重心投影线落在重心支撑面内,是稳定的重要条件。这是力学原理决定的。所以,做好步型必须做到尾闾中正,上体正直。三是松胸、气沉丹田,降低身体重心。力学原理告诉我们相对重心位置较低能提高下盘的稳定性。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各个环节重量下沉,特别是利用气沉丹田、膈肌下降使腹部充实,降低人体重心达到人体稳定。四是步型中追求垂直沉劲,不要横向拙力。从上到下的肢体松沉也好,意气松沉也好,都是垂直方向的。横向拙力俗称横力。五是以开胯圆裆带动两腿对开形成步型,扩大底面。不少初学者是随便摆放两腿形成步型的,不如以开胯圆裆带动两腿对开形成步型的练法较好。两脚要有一定的横向宽距(身高腿长大一点的人,就横向宽距多一点;身高腿长小一点的人,就横向宽距少一点。至于具体多少,视身高腿长而定),开胯圆裆,两腿有内外对向撑力,恰到好处的扩大了两腿所围成之支撑底面,有助于提高下盘的稳定性。以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为例的步型如下所示:

1、站立步——两脚开立,膝盖伸直,两脚尖垂直于前面。意念百会穴、檀中穴、会阴穴联成一线垂直于地,从上往下松到脚底。比如拳架“预备式”、“收式”的步型就是站立步。

2、平行步——也叫开立步。两脚开立,宽距不宜过肩。膝微屈,两脚尖微外撇。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松腰坐胯,含胸拔背。比如拳架“十字手”、“云手”的步型就有平行步。

3、弓步——前面实腿全脚着地屈膝前弓,膝盖不可过脚尖,前腿应该“膝尖不过脚踝”,以膝盖垂直于地面为较好,以保持住膝后弯处的圆滑平顺。后面虚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5°。前面实脚承重七成,后面虚脚承重三成。前腿要松腰落胯,后腿要松腰塌胯,身正势稳。前后脚距离的宽度是2030厘米,不能站成一条直线。比如拳架“搂膝拗步”、“搬拦捶”的步型就有弓步。弓步的虚实转换值得注意,前脚用劲就是前脚为实,后脚用劲就是后脚为实。

4、侧身弓步——实腿屈膝下蹲,以膝盖垂直于地面为较好,另一虚腿向体侧伸出,自然伸直,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5°。前面实脚承重七成,后面虚脚承重三成。前腿要松腰落胯,后腿要松腰塌胯。前后脚距离的宽度是1525厘米。如拳架“单鞭”、“扇通臂”的步型就有侧弓步。

5、似丁非八的弓步——杨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指出:一是要有“似丁非八”(既不像“丁”又不像“八”,若说像“丁”字则角度不够,若说像“八”字则角度又过大)之角度,以脚跟为准,前后两脚夹角应为45度;二是左右两脚横距约肩宽;三是前后两脚距离约两肩宽;四是弓步的弓腿之小胫必须中正(即小腿与地面垂直),最多不能超过脚尖;、五是后脚之蹬腿要蹬直,但不能僵直,脚掌要全面着地。

6、虚步——实腿屈膝支撑,另一虚腿脚尖点地。后面实脚承重八至九成,前面虚脚承重一至二成。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后腿坐实,前脚虚到能踢出去。比如拳架“白鹤亮翅”、“上步七星捶”的步型就有虚步。

7、川字步——后面实腿屈膝下蹲,身往下沉,松腰塌胯的坐稳。后面实脚承重七成,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0°,髋骨尖、膝尖、脚尖上下同向;前面虚脚承重三成,跟点地,脚尖略提起。两脚相距大约半步,上身正直。气一吸在脊背,一呼沉于下丹田。比如拳架“提手上势”、“手挥琵琶”的步型就有川字步。

8、丁步——实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脚尖内扣朝斜方向大约40°,髋骨尖、膝尖、脚尖上下同向。另一虚腿以脚前掌着地点于支撑腿脚侧。实脚承重八成,虚脚承重二成。松腰塌胯,注意两腿不用夹裆。比如拳架“海底针”的步型就有丁步。

9、马步——两脚平行开立,相距约三脚宽;两腿屈膝下蹲,尾椎不宜低于膝弯,否则会影响力量传递。大腿稍高于水平,上体正直,松腰塌胯,虚领顶劲,开胯圆裆。两脚内扣,脚尖朝前,两膝扣中展。比如拳架“云手”的步型就有马步。

10、半马步——身体正面与前脚尖同向朝前,后脚横向外撇4045度。两脚纵向相距大约23个脚长,两脚横向相距1520厘米。前面虚脚承重四成,后面实脚承重六成。松腰塌胯,虚领顶劲,松胯圆裆,身正势稳。比如拳架“揽雀尾”按势的步型就有半马步。

11、不丁不八的半马步——也称不丁不八步,介于丁字步与八字步之间,既不像丁字步,也不像八字步,属于两不像步型。前脚内扣约3040度,后脚横向外撇4045度。前面虚脚承重四成,是虚中有实的态势;后面实脚承重六成。是实中有虚的态势。不丁不八的半马步,不正身向前不侧身向前,收吸腹股沟的效果较好,松腰合胯亦较好,促使劲畅根稳。比如拳架“上势”、合劲桩的步型就有丁八步。

12、倒插步——两脚相距大约4565厘米,重心移至前面实腿支撑,另一后面虚腿向支撑腿后横迈一步,前脚掌着地,脚跟踮起,支撑脚全脚着地,脚尖外撇,膝部屈弓。左脚在前,称为左交倒插步,右脚在前,称为右倒插步。七分重心在前脚,三分重心在后脚。松开两脚腹股沟,身势沉下来。比如拳架“搬拦捶”、“披身左踢脚”的过渡动作步型就有倒插步。

13、仆步——实腿弓膝塌劲,身体重心在实腿,承重七至八成;虚腿伸直或微弯(伸直或微弯视各人腿之柔功而定,以姿势自然为好)下仆,全脚掌着地。松开实腿腹股沟沉下来,虚领顶劲,松腰塌胯,松胸松腹。注意的是两脚跟不可离地。比如拳架“抽身下势”的步型就有仆步。

14、独立步——一腿微屈或伸直支撑,独立腿一边松腰塌胯往下沉为实,一边虚领顶劲。另一腿为虚,顺着虚领顶劲之势屈膝提起,大腿水平,放松踝关节,脚尖自然下垂。实腿与虚腿用的是沉顶对拔松开的劲。比如拳架“金鸡独立”的步型就有独立步。

手型:

——掌的部位含有掌指、掌心、掌根、掌背、掌外缘。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微微内凹,俗称荷叶掌,不用拙力;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太极拳论指出:“其根在脚,发与腿,主宰与腰,形于手指”首先手指在太极拳运行中由脚而腿而腰的节节贯穿,指明了太极拳的运行方向,有助于神意气的统一。在练时手掌不要绷劲,不宜坐腕,手腕不能耷拉。坐腕和耷拉都会使全身血液循环不畅,耷拉就是懈没有掤力。掌型有如下10


1、立掌:手心向前。如拳架“揽雀尾”按势的双推掌、“搂膝拗步”“扇通臂”的单推掌、“肘底捶”的上掌等。手掌向前微俯,手掌松塌在腕骨上。如拳架“倒撵猴”的前掌。

2、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拳架“高探马”的后拉掌、“翻身撇身掌”的背击掌。

3、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拳架“白鹤亮翅”的左掌、搂膝掌等。

3、横掌:手心向前,横向摆掌,如拳架“高探马”的右手之掌。

4、扣掌:掌根向里微扣,如拳架“转身摆莲”开始的双掌。

5、垂掌:手掌指尖向下,如拳架“起势”、“收势”垂落腿侧的掌。

6、直掌:手掌伸直,如“起势”双手往上抬起的掌。

7、侧掌:掌心向里或偏向里,不论手指尖向何方都是侧掌。如拳架“掤手上势”、“揽雀尾”的掤臂之掌。

8、插掌:击打的劲道贯通到手指尖的掌,横向的插掌如拳架“海底针”的右手撩插之掌、“白蛇吐信”的左穿掌。

9、合掌:两掌心在意念、劲道相合的掌,如拳架“提手上势”。

10、美人手掌:该手掌由郑曼青传授出来,手型若古典美人,手腕平平,手不露筋。相对于传统的竖掌,在作用上有极大差别。首先,腕部松开后,从指到掌到腕,乃至肘、肩一路而上均放松净尽,于是敏感度较竖掌强。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劲点,分清劲点所在之处,能有助于意到气到劲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劲点在全掌或掌根,横掌在掌外缘,仰掌、俯掌在虎口或中指、食指等等。无论是练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劲点是十分重要的。杨式太极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与防的意识,所以对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后左右运转要讲究用意,不宜随意出手。

——拳的部位含有:拳心、拳背、拳面、拳轮、拳眼。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卷握,拇指扣压在食指、中指的指骨上。拳眼中能容下一食指。用拳的类型有:

1、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为立拳,如拳架“搬拦捶”的拳等。

2、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拳架“双峰贯耳”的双拳;拳腕稍向内扣,如“左右搂膝指裆捶”的拳,该拳用拳背或腕骨击人。

3、仰拳:拳心向上,如拳架“撇身捶”的拳。

4、俯拳:拳心向下的拳,如“搂膝栽捶”的拳。杨式太极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劲点。比如立拳,一般在拳面,仰拳在拳背等。

勾手——勾手做法是五指并拢下垂,勾尖朝下,如单鞭式右直勾手。勾手的劲点在腕根。

——肘的部位含有肘尖、肘臂,推手使用小臂就称肘势动作,相对较为安全;散手使用肘尖就称肘击动作,容易伤人,切要慎用。

 

陈雄

修改补充于20185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