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习练的技术要求:1,立身要中正平稳2,幅度要紧凑、严谨3,开合要讲究序节;起承开合要虚实分明4,要注意内劲充盈。武式太极拳强调以内动来引导外形,不求外形的华丽,而要求内劲的完整充实。在学习中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手型、身型、步型要做准确。身法谨严 姿势紧凑 动作舒缓 虚实分明是武式太极拳的技术表现风格。在习练中应特别注意。 武式太极拳的的特点:前推不过脚尖,后拉不过背,左右不逾越。 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学用拳谱 第一段 预备势+13势 1、起势 2、左右揽扎衣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7、进步左搬拦捶 8、如封似闭 9、白鹤亮翅 10、抱虎推山 11、左右野马分鬃12、手挥琵琶 13、对心掌 第二段 10势 14、右单鞭 15、右云手 16、玉女穿梭 17、高探马 18、左右分脚 19、转身右蹬脚 20、按势 21、青龙出水 22、闪通背 23、左单鞭 第三段 9势 24、左云手 25、左下势 26、左金鸡独立 27、右下势 28、右金鸡独立 29、践步打捶30、翻身二起脚 31、左右披身伏虎 32、肘底捶 第四段 14势 33、左右倒卷肱 34、青龙出水 35、左拍脚 36、转身十字摆莲 37、跳步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转身摆莲 42、弯弓射虎 43、进步右搬44、如封似闭 45、双撞捶 46、收势 动作分解教学: 本竞赛套路拳势特点:(1)简洁紧凑;(2)屈腿落胯,立腰顶点、立身中正;(3)开合有序,起承开合。 第一段 预备势:(面向正南)两足并立(中间距离一拳左右),两膝微弯勿挺,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头颈正直,意含顶劲,下颏微收,敛臀松腹,自然舒胸,气沉丹田,涵胸、拔背、裹裆、护肫。 1、起势:(1)分脚开步;(2)翻掌举臂;(3)屈蹲按掌,身体端正的放松坐下来。要点:两手内旋和外旋,要随两手的上举和下落渐渐完成。 2、左右揽扎衣:(揽雀尾)左揽扎衣(1)收脚收掌(上体微左转)(2)上步举掌(方向左前方就是东南)(3)弓步推掌(眼看左掌前方,提脚按掌)(4)跟步合掌(定势东南,此类步型前后脚相距一拳)。上面动作(1)为起,(2)为承,(3)为开,(4)为合。右揽扎衣(5)碾脚转身(上体转向正西)收手(6)上步举掌(眼看右掌方向)(7)弓步推掌,提脚按掌(8)跟步合掌(定势朝西)。同理(5)为起,(6)为承,(7)为开,(8)为合。 3、左单鞭:(1)碾脚转身(重心有点小小的移动,脚尖、胸向南)(2)开步分手(3)弓步推掌(定势东)。步型是侧弓步,前脚的脚尖稍内扣偏南,左肘与左膝相对,掌不过脚;前手立掌向东,后手指向西南,掌心略斜向下。 4、提手上势:(1)扣脚转身(身体右转朝南,脚尖向南)(2)丁步托掌(定势朝南,为起势的方向,面向正南)。 左掌有上托之意。 5、白鹤亮翅(右):(1)上步合臂,两小臂交叉,手心皆向下(2)跟步分掌,方向仍为正南(丁步),左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右手指前斜向上,掌心向前略斜,两臂微屈,沉肩垂肘,松腰敛臀,虚领顶劲。 6、左右搂膝拗步:左搂膝拗步(1)微向右转身撤左步;两手先向右后伸出,阴阳掌手心相对,后坐下捋,扣右脚转身,转腰摆掌(上体右转)(2)退步穿掌(3)坐腿扣脚,转身下捋,东北方向(4)撇脚转身(左转)提手(5)弓步搂膝推掌(正东偏北力达掌根)右搂膝拗步(6)收脚收掌(7)出脚(方向转向正东)提手,两手心向下(8)弓步搂膝推按(定势朝东)。右掌不过脚尖,左掌下按不过左膝。 7、进步左搬拦捶: (1)撇脚翻掌(上体右转)(2)收脚收拳(3)上步搬拳(左拳心斜向上,右手心向下,附与左肘弯处,力达拳背)(4)收脚伸手拦掌(5)上步拦掌握拳(6)弓步打拳,拳心向下(定势朝东)两拳心皆向下。右掌握拳落压,与左拳拳心向下冲出要同时,左拳在上不超过右脚尖。 8、如封似闭:(1)收脚收掌(2)上步推掌,收脚丁步,双掌指尖向上正立掌。上体保持正直。 9、白鹤亮翅(左) :(1)上步合臂(2)跟步分掌(方向正东)。 两臂交叉或分展时应沉肩垂肘,分展时掌臂领先。 10、抱虎推山:(1)碾脚转身(上体左转向西北)(2)上右步提右手(3)弓步抱手推掌,左掌划小圆弧,手心向上抱回左腰间,虎口向前。(4)跟步合掌(定势西北)推掌时右臂屈肘坐腕,力达掌根,右掌不超过左脚尖。定势时两臂撑圆,两掌有抱球之意。。 11、左右野马分鬃:右野马分鬃,(1) 转身合手(碾脚上体右转,跟右步双手开合推出,)(2)上步沉臂(3)弓步分掌(定势朝东右手心斜向下)左野马分鬃(4)撇右脚尖,收左脚合臂,两臂交叉手心皆向下。(5)左脚上步(6)弓步分靠(定势朝东,两掌心皆向下)。转腰上步要一致,两臂左右分开要与弓步协同一致。 12、手挥琵琶:(1)跟步收掌(右脚跟步,距前脚跟10厘米)(2)虚步合掌(定势朝东,左脚前掌着地)。两臂要有合劲,两掌不超过身体中线,左掌不超过左脚尖。 13、对心掌:(1)收脚点地抱手(两掌心相对,类似抱球)(2)上步分掌(3) 弓步架推(对准对方胸口当心一掌,称为对心掌),(4)跟步合掌,跟右步两掌虎口斜相对(定势朝东)。架推与弓步协同一致。这里需格外注意;抱手和前面出现的合手不同。 第二段 14、右单鞭:(1)碾脚转身(身体右转朝南)(2)开步分掌,微微转腰向右虚步分手(侧弓步,右脚尖内扣向西南)。(3)弓步推掌(定势朝西)。定势时中正,肘膝相照,右掌不超过右脚尖,步型是侧弓步。 15、右云手:(1)转腰摆手收脚(2)右云翻掌(坐腕)出脚(西)(3)弓腿合手(4)转身碾脚,左云收脚(东)(5)右云出脚(西)(6)弓腿合手(7)转身左云收脚(东)(8)右云翻掌(坐腕)出脚(西)(9)弓腿合手(10)碾脚转身左云收脚(东)(11)右云出脚(西)。三个半往返;两手交叉划立圆,两手各管一半身体,在左顾右盼的步法运行过程中,弓一步收半步,身体不要起伏。转脚换势不移重心。 16、玉女穿梭:(1)收脚合臂搭手 (2)上步分掌(西南)(3)弓步格推 (4)收脚跟步 (定势西南) 以上为第一个穿梭 (5) 碾脚右转身180°合臂(上体右转180°)(6)上步分掌(身体右后转)(7)弓步格推(东北)(8)收脚跟步(定势东北)以上为第二个穿梭 (9)插脚转身合臂(左脚向右后撤步,上体左转)(10)上步分掌(上体左后转270°朝东南)(11)弓步格推 (12)收脚跟步(定势东南)以上为第三个穿梭 (13)碾脚转身合臂(上体右转180°)(14)上步分掌(西北)(15)弓步格推 (16)收脚跟步 (定势西北) 。以上为第四个穿梭,动作换势时,先扣脚,另一脚要随转体、脚前掌自然碾动,而后再提脚迈步,所以每次转体,两脚都是扣碾的动作。 17、高探马:(1)坐腿上步,翻掌下落 (2)弓步探掌(弓步朝西,左掌走一个小小的弧线,掌心斜下,右掌在胸前,掌心向上,指向左肘弯,探掌西南)。探掌及弓步同时完成。 18、左右分脚:左分脚 (1)转腰分手(上体微右转手拉开)(2)提膝搭手,两掌交叉,掌心向前(3)分脚分掌(定势西南);右分脚 (4)转体落脚摆掌(右转身,左脚下落至右脚右前侧扣步,右脚碾转顺步)(5)提膝搭手 ,(6)分脚分掌(定势东南)。屈膝提腿与搭腕要同时,分脚分掌要同时。 19、转身右蹬脚:(1)转身合手(左脚以脚跟为轴,提右脚身体右后转)(2)蹬脚分掌(定势朝西)。转体以支撑脚跟为轴转动,要及时脚趾抓地。 20、按势:(1)落脚摆掌 (2)上步虚步摆掌 (3)虚步按掌(定势朝西)。 后支撑脚尽力下蹲,前脚承受三分力,上体斜而正,类似于杨式的海底针。 21、青龙出水:(1)上步提掌 (2)弓步穿掌,指尖斜向上,双掌心皆向下(定势朝西)。 弓步穿左掌要同时,两掌随弓步向下要有按劲。 22、闪通背: 左势(1)坐腿收掌(2)提掌(3)弓腿插出,是向前的劲(定势朝西);右势 (4)撇脚转腰(上体左转)(5)收脚收掌(6)上步提掌(7)弓步插掌(定势朝西)(8)跟步合掌(定势朝西) 。两掌下按肘不可向后超出背部;合掌有抱球之意,高手头平,低手肩平。 23、左单鞭:(1)碾脚转身(身体左转朝南)(2)出脚开步分手(上体左转)(3)弓步推掌(定势朝东,稍偏向南)。肘膝相照,左掌不超过左脚尖,以内动带外动。 第三段(本段起伏较大) 25、左下势:(1)转身搭手,手心向下 (2)仆步分掌,下势仆出那条腿,那侧的手就在上(定势朝东)。 左腿抬起时两掌向上举起,仆步同时两掌分落;上体尽量保持正直,不要过度前俯翘臀;左肘与左膝,右肘与右膝要相照。 26、左金鸡独立:(1)弓腿举手(2)撩掌收脚(3)独立托掌,(定势朝东)。手心向前撩起,再旋掌上托,掌心向上;左掌指向前置于胯旁。托掌与提膝要同时,右掌边托边内旋,肘膝相对。 27、右下势:(1)转体搭手(身体左转)(2)仆步分掌(定势朝东)。同左下势。 29、践步打捶:(1)左脚向前落步 (2)跳跃举拳,左、右、左向前三步 (3)跪步栽拳,两腿屈蹲,右膝接近地面跪步(定势朝东)。 跃起落地时,右脚向前外摆着地;跪步时上体可微微前倾,不可低头弯腰。 30、翻身二起脚:(1)扣脚提拳(左脚内扣,重心左移,身体右转)(2)虚步举拳(正西)(3)上步穿掌 (4)腾空拍脚(定势朝西)。 转身上步后立即起跳,右腿蹬,左腿摆,右掌拍右脚面。 31、左右披身伏虎: 左披身伏虎(1)跨跳(左脚落地后立即跃起,右脚向左跨步落地,左脚立即提起屈收,然后再向落脚弓步)(2)上步下捋(3)弓步贯拳(定势朝南略偏东)右披身伏虎(4)撤步摆掌(5)转身(右转)扣脚下捋(6)弓步贯打合拳,右弓步(拳心相对,定势朝北,正北偏东出脚)。跨跳要轻灵沉稳,两拳高与额角齐,低与肋齐。 32、肘底捶:(1)活脚穿掌,左脚向前移动半步(2)坐腿转腰分手,朝向正东(3)虚步合拳,右脚略回收(定势朝东,两手划一个大立圆)。 定势时,两手握拳旋臂要有合劲,两肘关节夹角约90度,两腿左实右虚,上体中正。 第四段 34、青龙出水:(1)转体摆手(身体右转)(2)弓步穿掌(定势朝东)。 左脚右脚依次碾转,弓步与穿掌协同一致,是右青龙出水,右弓步。 35、左拍脚:(1)穿掌搭手 (2)分掌拍脚(定势东北)。 左腿摆踢之前要松腰、敛臀、沉胯、左腿随之微屈,而后向前摆踢。 36、转身十字摆莲:(1)转体合臂(2)摆腿拍脚,拍左脚是东北,左脚收回,左转身到正西十字摆莲(定势朝西)。 向左转体以脚跟为轴转动,转体后右脚趾抓地保持稳定,摆脚要过胸,拍击左脚面。 37、跳步指裆捶:(1)屈膝落掌,身体沉落 (2)换跳步摆掌是原地的上跳,双掌反向上划弧(右腿蹬地向前跃起)(3)上右步落左拳收手,拳心向上收于腰间 (4)弓步打拳(右弓步发力)(5)跟步合掌(定势朝西)。发力的指裆捶 ,发力要有抖弹劲,打向对方裆部。 38、左下势:(1)碾脚转身(身体左转朝南)(2) 仆步穿掌下势(定势朝东)。臂与腿相照,上体不要过于前倾。两手是直接对拉,上伸下穿成一条斜线。武式的特点;前推不过脚,左右不逾越。 39、上步七星:(1)弓步举手 (2)收脚并步震踏上冲拳,震踏后重心移于震踏脚,先震脚后冲拳(定势朝东)。脚掌着地,重心快速地移过来, 踏脚上冲拳要短促发力,发力时重心仍偏于左腿。 40、退步跨虎:(1)退步穿掌(2)转腰摆掌(上体右转,左手在右臂内侧)(3)虚步合拳,右拳停于头的右前方拳心向后,左拳落于胯旁,拳心向下(上体左转,定势朝东,定势时,握拳旋臂要有合劲)。 41、转身摆莲:(1)前脚内扣,碾脚右转身(朝西)(2)碾脚右转收掌 (3)摆步穿掌 (4)提腿分掌 (5)扣脚摆掌(左脚向右脚右前方落地扣步)(6)摆腿拍脚(定势朝东偏南) 。转体360°,再转45°,扣脚,碾脚、摆拳拍脚,提步,扣步,要清晰,轻灵,稳健,重心稳定。 42、弯弓射虎:(1)撤脚落手(右脚向右后落步)(2)转身下捋 (3)屈肘提拳 (4)弓步(西偏北)架打(西偏南)。 架打时,两臂内旋撑园,有开弓之意,两拳眼斜相对。 43、上步右搬拦捶:(1)转腰合手 (2)扣脚捋手 (3)收脚合拳 (4)搬拳摆脚 (5)收脚拦掌 (6)上步拦掌握拳 (7)弓步打拳(定势朝西,拳心向下) 。定势时,左掌握拳落压与右拳冲出要同时,右拳不超过左脚尖。 44、如封似闭:(1)收脚收掌 (2)迈步跷脚 (3)跟步推按 。力注掌根。 45、双撞捶:(1)撤脚穿掌,左手从右手下穿出,双手心向下。(2)转身摆掌,向左转身左弓步(东南)(3)后坐下捋,收到腰间(4)弓腿握拳(5)跟步撞拳,收脚打拳,双拳眼向上,丁步(定势东南) 。两掌后捋,两拳撞出,气势要饱满,有内劲。 46、收势:(1)撤步举拳 (2)收脚举掌,掌心向上(上体右转朝南)(3)翻掌下落,旋腕翻掌,直腿起立 (4)并脚还原(定势朝南)。 当身体慢慢升起,两掌下落时,要做到两臂边落边内旋,两掌心渐渐翻向下。 2013年3月完成于宇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