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GAAP和Non-GAAP

 花明会计屋 2018-05-11

给大家讲GAAP和Non-GAAP这个话题的原因是因为很多美股科技公司都会披露两套业绩,而这两套业绩往往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以上个月公布业绩的京东为例,GAAP业绩是净亏损2.9亿人民币,而Non-GAAP业绩是净利润9.8亿人民币。虽然处在盈亏平衡点的京东是一个特例,但大多数科技公司披露的两套业绩确实差别不少。

图:京东二季报GAAP和Non-GAAP调整

浅谈GAAP和Non-GAAP

来源: 京东2017年季报

为什么很多美国上市公司会报Non-GAAP的业绩?GAAP 和Non-GAAP的区别在哪?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Non-GAAP业绩?

GAAP的全称是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即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美股上市公司一般都需按照GAAP定期披露业绩和财务状况。而Non-GAAP则是公司依据自身情况在GAAP的基础上自行调整,目的是“更好”地展示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通俗的讲就是监管制定了一个框架(GAAP)让上市公司在这个框架内讲业绩,但有些公司觉得监管的框架内自己没法把业绩讲到位,于是在满足监管的要求后又按自己“舒服”的方式(Non-GAAP)讲了一遍。

关于Non-GAAP的一些特征:

1. 没有统一的准则,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做出的调整;但公司必须披露调整科目和调整方法;

2. 未经过外部审计师审计;

3. 有一定的监管要求:美国SEC规定公司披露Non-GAAP必须有一致性,有前后可比性;

以京东2017年二季报为例,从GAAP到Non-GAAP的调整往往包含了如下项目:

1. 与经营无关的一次性项目如资产减值、资产处置、投资收益等;

2. 与现金流无关的费用,比如折旧、摊销、股权激励等;

3. 与并购相关的无形资产摊销、商誉减值

从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Non-GAAP的三个特征(相对于GAAP):关注经营层面的经常性项目,关注现金流,忽略浸没成本(Sunk cost)。那么,是否Non-GAAP比GAAP更好地衡量公司业绩?是否更加适合作为估值指标?(很多科技股分析师更偏好把Non-GAAP earnings作为P/E的分母)。

从上述三个特征来看,Non-GAAP确实比GAAP从投资角度来说更具相关性和前瞻性。但投资界对Non-GAAP的争议一直都有,比如:不计股权激励费用是否合理? 很多科技公司都有股权激励,这也往往是GAAP中调整最大的一项,以Facebook 2016年的财报为例,GAAP净利润102亿美金,Non-GAAP净利润131亿美金,股权激励费用32亿美金。以股票或者期权的方式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对当期和未来现金流没有影响、也对公司的经营层面几乎没有影响,但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所有权。公司运用股权激励促使管理层做出更好的收入或利润,代价是稀释现有股东的所有权,降低未来的EPS。会计最基本的一个法则就是,费用与收入匹配,如果不计股权激励,是否高估了收入和利润?

不计商誉减值是否合理? 如公司A溢价收购了公司B,溢价部分交割时记为商誉,之后发现公司B实际上没那么值钱了,于是做了商誉减值,这部分商誉减值一般会在调整时加回来。投资使用的大部分估值指标都是forward-looking,即公司过去失败的并购被视为浸没成本,不予考虑。但这其中也有一个悖论,因为失败的并购往往和管理层的质量有关,如果投资者完全不给予并购失败的公司适当的利润减值,是否也会鼓励管理层继续做并购,因为无论并购失败与否,都不会在财报上面反映出来。(一个比喻: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下次受伤的概率会比还记得疼的人更高)。

综上,我们的结论是GAAP和Non-GAAP都不是完美的业绩指标或估值参数。我们对于投资的建议是:1.使用Non-GAAP时需要知道公司对Non-GAAP的定义以及相关调整项;2.对有股权激励的,要看公司业绩高增长是否和股权激励相关;3.对有大量商誉减值的要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