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活动系列分享(五)王荣泽老师讲 太极拳的气

 围巾grzrkt7sar 2018-05-11


太极和院5.1活动剪影



    一、“气”无所不在

气与不同的字词组合,有不同的含义。力气,气的含义是力量。气质,气的含义是精神面貌。天气,气的含义是气象。浩然正气,气的含义是正大刚直。哲学中谈气,“天地合气”、“太虚不能无气”;中医谈气,“元气”、“精气”、“肺气”、“胃气”;文艺谈气,“气韵生动”、“书卷气”、“文气”;简言之,一切都有气,天有气,日天气;地有气,日地气;历史有气,日气运、气数;社会有气,日民气、风气、正气;人有气,日气节、气质、气势。中国古代的“气”无所不在,它在传承、发挥的过程中,其概念被广泛地、反复地用于囊括自然、社会、人的各个方面。

经典太极拳论中出现的气字不下数十个,含义不全同。指内气的如,气遍身躯不稍滞、行气如九曲珠,等。或指气势或指精神或指意识或指劲力,如,一气呵成、以气盖彼来处、以气对彼来处、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等。



二、内气

本文所谈之气,特指内气。

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感受到过内气。酸麻胀痛谁都有过,这就是气在作怪。有恐高症的人在高处会气往上冲,身体某些部位会向上抽紧收缩,直冲得脚轻起来,好像身体就要飘起来一样,蹲下来趴下来降低重心,感觉会轻一些。在漆黑的环境下受到突然惊吓,头皮发麻,手足冰凉,浑身酸软,手抬不起,脚似千斤重,迈不开步,钉在那里不能动,甚者大小便失禁,这是气往下陷的结果。

练气功的人,随时都能体验到气的存在。气感的常见表现是蚁行:温热:清凉:酥麻:针刺:跳动:麻电:水流:颤动:膨胀:紧篐:沉重:漂浮等等。



三、肌肉放松才能感知气

气感只有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肌肉紧张用力,气感就会减弱或消失。气功练习就是利用肌肉紧张用力能使气感消失的现象,来收功,来纠偏。气功练习结束,需要恢复正常态,最简单最有效的收功方法是,紧握拳头,咬牙切齿,全身肌肉张紧,或者双掌互拍。南拳、少林拳,所有外家拳,练习的时候肌肉是紧张用力的,所以练习的时候都没有气感。只有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肌肉是放松的,所以也只有太极拳是带气运动的拳术,练拳的同时,气也练了。说太极拳是动的气功,没错。硬气功表演前的“运气”,如果肌肉紧张用力,气感就没了,运气实质是为了帮助精神集中,给肌肉做准备活动,表演成功是因皮肉坚韧有力和技巧,而非是气。



气感的产生

“静则生气”。站桩,站着不动,是静。静坐,坐着不动,是静。站桩和静坐都能产生气感。跑步、打球等较为激烈的运动都不能产生气感。太极拳运动和缓,不算激烈,相对站桩和静坐,不算是静,所以它能产生气感,但没有站桩和静坐来得快来得明显。站桩半年得到的气感,相当只练太极拳五六年以上得到的气感。这个结论哪里来的?气不象血压可以测,可以量化,它没有仪器可测,它是每个人的自我感觉。有的人对气敏感,有的人不敏感,气感的强弱无法准确评判。经常生病的人,气感就强,小年轻气感迟钝。我是经过大量的与站桩练习者,太极拳套路练习者的闲聊总结出来的。太极拳套路练习者要经过五六年的练习才能聊出站桩半年的练习者的气感。

在站桩的时候或者静坐的时候身体是不动了,内动要有的。有三个内动内容可选择去做。一是调心,简单地说就是去想,常见的是意守丹田,丹田发热出现气感。二是调息,简单地说就是使呼吸深细匀长,享受由此带来的快感,身体出现气感。三是调身,简单地说就是头竖起来,身子竖起来,肩沉下去,肘坠下去,肌肉内脏向下沉坠,向上一个“力”与向下一个“力”对拉,保持正确地姿势,身体出现气感。这三个内动可任选一个,也可三个轮流着上。对于太极拳练习者,建议首选调身,因为是拳术,应以形为本。

站桩半年后,可以不再站,由套路接管站桩的工作,站桩太辛苦。



五、对气的处理

在气功里面,对于体内气的处理管理常见有两个方式,一个方式是,用意念导引气在体内流动, 如大小周天功。一个方式是,推崇人身无处不丹田,不用意导引气的流动,让气自由充盈全身。太极拳既是拳术,又是气功,它应该采用导引气在体内流动的方式,还是采用气自由充盈全身的方式呢?作为拳术,以形为本毋容置疑,身体的运动性整体性排在第一位。气在一线一面的流动,是局部的,充盈全身是整体的,所以武禹襄太极拳论里有“气遍身躯不少滞”的指示,孙禄堂公子实战家孙存周有“不运气而气自周”的指示。气遍身躯就是气要充盈全身,不能搞一线一面流动,不运气就是不能用意念导引气在体内的流动。

    不运气而气周,气遍身躯不少滞,做好两点就搞定,一是“形正”,二是“形于手指”。“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等谓之“形正”,形正则气顺,身法正确,气自然会行于筋串于膜,不运气而气自周。掌指是气源开关,舒指展掌,掌指不用力而有力,谓之“形于手指”,形于手指,气自然贯串两掌带动全身气运行。“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是因,“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是果,果由因而来。当然,做到形正和形于手指,就会在套路练习时气遍身躯不少滞的前提是,站桩半年以上。站桩半年以上,气感已经很明显,只要形正和形于手指,甚至只要做到形于手指,气源开关就能打开了,气就自动走。自动走的好处是哪里需要那里走,不用头脑管,身体说了算,身体比脑袋聪明,身体能真正知道哪里最需要气。

气功专致气,太极拳虽也致气,却不专致于气。气功与太极拳有交叉有重叠,更多的是不同。气功常从调心、调息、调身入手练气,太极拳是拳术,遵循“心知先于身知,身知优于心知”的原则,练熟身法是拳术的重要目标,在练熟身法的同时,通过调身练气。太极拳以形为本,在练熟身法的同时带动其他,而不是反过来。



六、气的作用

气的保健、养生、祛病是肯定的,但效果不能夸大。牙痛、头痛、身体受伤,让气冲病灶,但不会一冲就好,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发放外气治病一般不接触皮肤肢体,要接触也是轻触,接触力过重,肌肉紧张,气感会消失。对准相关穴位发气,如果患者看到过程,大多会有感觉,看不到过程,不知道医者在发气,往哪里发气,往往会没有感觉。是心理作用还是外气的作用,不得而知。隔空发放外气气功点穴治病,效果不如直接接触皮肤用力物理点穴好。发放外气移物,没有的事。练气主要是为了养,跟打没有多大关系,激烈的自由搏击,每秒打出几拳几腿,没有运气的时间,出拳出腿时肌肉紧张,没有运气的条件,气功家成不了搏击高手。

气功练习的最终目标是求得内心的祥和、平静、淡定。气感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敏感的人感觉明显一点,不敏感的人感觉不明显。明显不明显于健身效果没有多大关系。太极拳练习最终目标也是求得内心的祥和、平静、淡定,气感只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有无、强弱无关紧要。“意在精神,不在气。”太极拳如此,气功也因如此。




太极和院

健康养生  文化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