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不调治疗方法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5-12

月经不调是妇科最为常见的病患之一,月经的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发生改变,均叫做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治疗方法

(1)月经不调西医疗法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有克罗米酚,于月经第5日开始,50至100mg/每夜,连用5日;亦可于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服用己烯雌酚,0至25至O。5mg/d,连用20日;因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者,可以用甲状腺素片O.03g/d;黄体萎缩不全者,可以用安宫黄体酮8至12mg,每夜一回口服,经前7日开始,共5回。

(2)月经不调中医治疗:

血虚型:常见症状为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疗此症需要补血益气。方用滋血汤加减,人参、山药、黄芪、白云苓、芎藭、熟地各10g,当归、白芍各12g。用水煎服,每天两回,6日为一个疗程。方中用芎藭、白芍、熟地、当归组成四物汤来补血,配合人参、黄芪补气,使气充血足,则经血自调。

气虚型:常见症状为经期提早,或者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无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疗此症需要补气摄血。方用益气补中汤加减,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草各10g,黄芪15g,冬术12g,用水煎服。每天两回,6日为一个疗程。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摄血调经。

血热型:常见症状为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者有紫块或者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脸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疗此症需要清热凉血。方用清经汤加减,丹皮、枸杞根、白芍、生地黄、青蒿、黄柏、云苓各10g,用水煎服。每天两回,6日为一个疗程。方中丹皮、青蒿、黄柏清热泄火,生地黄、枸杞根清热凉血,白芍柔肝与阴,云苓兴水泄热。全方在清热泄火的同时,养阴凉血,血和则经自调。

血寒型:常见症状为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者怕寒肢冷、脸色苍白、舌苔薄白。治疗此症需要温经祛寒。方用温经汤加减,丹皮、人参、川牛膝、当归、白芍各10g,桂心3g,莪术8g,棒草6g,芎藭15g,用水煎服。每天两回,6日为一个疗程。可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3)月经不调刮痧疗法:

病人可以刮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腹部的中极、关元、气海、子宫,下肢部的血海、三阴交、照海。具体说来,背部需要刮拭膀胱经,即双侧肝俞、脾俞至肾俞;腹部需要刮拭任脉。即气海穴至关元穴;下肢需要刮拭脾经,即双侧血海、三阴交穴。另外,肝经需要刮拭双侧中都、太冲穴;肾经需要刮拭双侧交信、太溪穴。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经早需要以太冲、太溪为重点;经迟需要以血海、归来为重点;经乱需要以肾俞、交信为重点。

(4)月经不调按摩疗法:

病人可以接头部的百会、风池、太阳、印堂,腹部的章门、关元,背部的肝俞、肾俞、命门,手部的合谷、阳池,足部的地机、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具体做法为按压头顶的百会穴、印堂、太阳、风池穴各30至50回,力度以酸痛为好;按压背部的肝俞、肾俞、命门,腿部的地机各50回,力度稍重;按揉腹部的章门、关元,足部的三阴交、太冲与手部的阳池、合谷各50回,力度以胀痛为好。

腹部的关元穴。背部的肾俞穴是治疗月经不调的特效穴,要重点按揉、反复刺激。此外,足部的三阴交是脾脏、肝脏、肾脏机能的三经络交会的穴位,要重点按摩,对肝、肾脏机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转载】吸烟与大肠癌 17篇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转载】吸烟与大肠癌 17篇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