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蝶:梅兰芳在莫斯科

 唯我英才 2018-05-12

今日推送之《梅兰芳在莫斯科》录自《胡蝶回忆录》,作者胡蝶。1935年,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著名影星胡蝶出访苏联,是中苏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尤其是梅兰芳的中国戏曲表演,引起了苏联艺术家和民众的极大兴趣。

关于梅兰芳先生及其剧团,那次来苏联,自然博得盛誉。我因为和莫斯科逗留多日,所以梅氏剧团的公演,我去看过几次。就个人接触见闻所及,有几件颇觉有趣,不妨在此顺便一谈。

我初到莫斯科的头一两天,因为报纸还不曾将我的照片在报上发表,所以当我在街道上游玩或买东西的时候,许多人都指着我说是梅兰芳。他们好像还不知道梅先生是男人。过了两天,报纸把我的照片登出来之后,大家才知道以前是弄错了。

胡蝶:梅兰芳在莫斯科

梅兰芳和胡蝶参加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欢迎宴会

关于我国京戏的男扮女装,有一次有一位外宾曾问颜大使说,“我不明白贵国做戏为什么不像各国的歌剧一样,以男做男,以女做女,而要以男扮女呢?”

颜大使毕竟是外交人才,他立即对问者说:“这并不算希奇的。男子的才能往往比女子优越是我们常见的事。比如说裁缝做衣服本来是女子应该做的事,然而一般巧手的裁缝匠还是男人,烹饪是女子的事,可是有名的厨子还是男人。可见无论女子做什么,总不如男人做得那么好。男扮女装也不过用同样的道理罢了。”颜大使说完,随即又回过来对我们说.“这话你们听来一定很不高兴了。”说完,彼此又笑了一回。

胡蝶:梅兰芳在莫斯科

1935年春,胡蝶与梅兰芳及上海市长在赴苏联船上合影

又当梅氏演剧的时候,很多次我都去看。照例每出戏上演之先,必有人用英文俄文将剧情解说明白,然后开场!可是何许多人仍然对于京戏的台步不大明白。我在看戏的时侯,左右的观众时时都来向我询问种种问题。如“为什么有些黑花脸,有些红花脸?”等等,我对于旧剧本研究很少,不过也只好尽我所知一一为他们解释。

有一次唱《汾河湾》。剧情是说仁贵回窑的故事。因为京剧的背景常常不大掉换,这次所挂的是宫殿内的布景。于是就立刻有人问我,为什么仁贵家里这样穷,会有这么华贵的布景?我当时觉得颇难解答,最后只好照实告诉他,中国的戏台布景有时不过为要遮掩着幕后,并不一定要和剧情吻合的。

胡蝶:梅兰芳在莫斯科

梅兰芳、王少亭在苏联演出《汾河湾》

又当仁贵回窑的时候,因为门口低窄,仁贵便俯身哈腰而入,实际上台上并没有门口的实景的。许多看客还不习惯于中国戏剧需要自己加拟着想象,他们根本看不见门,见他俯身哈腰,不免莫名其妙,于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不好好地挺身而行,而要把腰弯得这样低呢?”像这一类的问题,我常常碰到。他们都用惊奇的眼光来观看。

中国戏剧自古相沿至今,有多年的历史,我们从小便习惯知道了舞台上的台步,知道了怎样加上虚幻的想象。一拿到外国去,自然难令他们一看就懂了。这个问题至今也仍然存在,所以我在北美看到来访的平剧团以上演武打戏为主,这样比较能为外国观众接受。

梅氏在莫斯科第一次上演的地方是音乐厅。音乐厅在花园街,为前旧俄时代建筑,平日多半是开音乐会之用,有时也演演各种戏剧。有一次我去看了一次话剧与马戏的混合剧,剧名叫“马戏场情史”,是叙述一个马戏团的多角恋爱故事的。起先用普通的话剧的演员做下去,做到了马戏情节的时候,便用马戏团的人来顶替。霎时间,台上跳跃飞纵,宛如真马戏团的表演,使我们仿佛置身马戏场中,而不是在音乐堂中了。

(《胡蝶回忆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