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涂观:肺腑忠言,听资深少儿书法老师讲少儿书法启蒙那些事!

 事奴 2018-05-1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士。凡世间事业、学问、艺术无不由小至大,由浅入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言,二十年学画三十年学书。书道漫长,其开端启蒙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入门有偏无异南辕北辙。故勤奋苦练,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者屡见不鲜;学至半途,感觉心味索然而弃之者不计其数。可见书法一艺,学者纷纷,而成者寥寥,其因不外乎此。


        随着国家对传统国学的重视,各种少儿书法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时如蚁慕膻,蜂涌而出。良莠不齐,滥竽充数者杂处其中,部分机构本非其主业,见其风行也慕效兼营。营销模式,花样叠出,摇唇鼓舌,稻草说成金条。若不幸被其忽悠,费钱之事少。而毁一棵书家之苗事大。况书法非朝夕之功,一时难验其效。或短时见好,却碍后续之进。可叹家长鲜有内行者。茫然不察而欣然上当。


         纵然如此,然人不可因噎废食。毋庸置疑,少儿学书必须从师。徒费心神,闭门造车,无异盲人摸象,瞎马临池。然何以辨其真伪,不致投错师门?本人以十余年少儿书法培训的经验及心得,就少儿学书如何选帖、选师,选机构。在此略陈拙见。供各位采择。 


        如何选机构,这并非难事。以常人之心,稍作细察,便可见其端倪。其一师资必须稳定,一个老师在一处教学为期至少一年。书法学习不同于文化课按教材讲解即可,还须心摹手追,手把手进行调教。而每个老师书写风格不一,对字帖的解读也有参差。如换替频繁,效果可想而知。第二,一班人数不宜超过八个。不难想象,时间固定,人数愈多,则受教机会愈少。这也是学校书法课效果甚微的原因。第三,机构里不能让老师与家长去沟通学习以外的招生事宜、续课事宜。若老师有此旁骛压心,便难潜心教学。擅于此道之师者,其书艺大多不深(老师如是机构刚建之老板另论)。第四,机构所用毛笔,只能选用兼毫笔或软毫笔,而不可用狼毫紫毫等硬毫笔。硬毫方便书写,故功夫难以练就(此语可见于当代书家林散之语录)。其次诸如,环境宽敞,设备周齐。就无须赘言。此之谓择选机构之要。


         如何选择老师。选师须选明师,而非名师。名家书艺虽精,然其所悟高深,少儿难以领会。再者,既然名利傍身,很难潜心教习幼童。况且大多书家之名,常字因人贵,名难符实。

       然何为明师,必须兼具会写会教两点,不可废一。会写即书艺须佳。字要可赏,学书依古,且会楷行两体,楷书尤甚,行书亦佳。会教即解说详细,授课生动,课上气氛活跃而又有序,学生轻松畅快又学有所得。

        所谓字要可赏,并非字一定要写多好,如果真有大家水平,他也不屑于幼儿教学。但字必须要稳,否则其水平不足以为师。

       老师所写楷书必须出自唐楷,而非今人。 当今很多人有点硬笔基础,为吃上书法教学这碗饭,用一两年时间练习田楷。其所写之字,初看绚丽,久观则平白无味。外行睹之,常赞不绝口。若以此教习幼儿,受害极大。何谓其然?大凡细心观察之人不难发现,凡深入学田者,一辈子休工行草二体。连田氏本人也未例外。何故?因其字皆雕凿而成(业内称其为美术字),有违书法自然之道。田楷,有人喻之为转基因的粮食,洒了增鲜剂的水果,女人中的娼妓,可看而不可享。此言可谓一针见血。再者,好田楷之人,一为外行,二为书法入门浅者。其之好,如小孩爱糖,不知其害。若一人习书三年以上,尚未厌田楷。此人书法之悟性也就只能付之呵呵。故欲学田楷者,若非自绝于其他书体,自甘于俗流。请悬崖勒马,打消此念。尤其小孩,心性尚嫩,本有书法天赋潜身,如此一来必遭摧残。(在此呼吁拿田楷去教习小孩者,尽早收手。小孩何辜?何以忍心戕害之。)可叹许多家长送小孩欣然而往。殊不知,误投师门却懵然不觉。为人家长者,子女学书不可不鉴。


        教习小孩,有楷书即可。何故要求老师行书也佳。此可看老师书道深浅。若该老师只练习一种楷体,绝无好的行书。须遍临几家,方得行书之妙。每个小孩潜质不一,天赋不同。比如,下手重者就不宜学欧,久学则字死板。不是每种楷体适合每一个人学。身为少儿书法教师。可长于一种楷体。但至少要会欧颜两楷的用笔。以便教学上因人制宜。不致误人子弟。

        

        所谓会讲会教,即对字贴里的范字要解说详细。笔画的效果该配合手的何种动作方能达成。比如撇要出尖,捺要或如刀削或如游龙,提按使转手势如何;结构精当需要笔画的起收位置、长短角度如何等等。示范要清楚,讲解要明了。要有耐心,不怕重复。再者课堂的把控能力。不可过于森严。使孩子厌学,恐学。但作为老师也需稍立威严。一味迁就,小孩一旦顽性大发,课堂无法有序进行。讲解时既要声情并茂、趣味生动,多提问多互动,不致小孩身虽在而心已飞。练习时,规定任务,评比优劣。使其感觉写与不写,写得好与坏的不同。课上既要讲求气氛宽松,又要追求教学成果。由此可观老师之优劣。

        

         选帖,学书重中之重。无疑,少儿入门首选楷书。许多机构常以篆隶两体启蒙小孩,引书家之言为凭依。以秦汉时期尚未有楷书,也有书家赫然青史之例来作论证。可当今之世,硬笔为日常写字之具,用笔爽劲,若以楷书教学,则有相通之处。而篆隶则不然 。故其观点不敢苟同。


       入门学书,必学唐楷。虽晋代已有楷书,且艺术成就极高。因笔法高古,若无唐楷基础学之极难。加之,晋之留存于世的楷书,多为小楷。亦与中楷入门相悖。常有成人学字,始以晋代楷书入门,其字多疲软无力。若小孩学之可想而知。而唐之后的楷书,唯元代赵字可与唐楷比肩,但其字多有连笔,近似行书。亦不宜小孩初学。故自唐以后,大凡名垂青史之书家。无不由唐入晋。


      选帖必先了解创帖之人。泛眼整个历史,唯欧颜柳赵列为楷书四家。然柳赵二体,其字宜成人或初中以上学生习临。关于赵字前文已叙,不再赘言。而柳字下笔成方,笔法瘦硬。小孩初学很难掌握。欧颜二家因其字不仅雅俗共赏,且特征易于捕捉,用笔方式易于掌握。故常作为入门楷书。然学颜或是学欧又当因学书者而异,除前文已述手法轻重外,也视人之本性,如性格豪放者宜学颜,而心思谨密者宜学欧。


        然颜欧二体,虽字无高下优劣。但学而成家者则有人数多寡之分,成就高低之别。学欧者, 黄自元,姚孟起,今有 卢中南、田蕴章、田英章兄弟,屈指可数,且此类书家包括欧阳询本人无一在行草上享有书名。而学颜者,有柳公权、蔡襄、钱南园、何绍基、翁同龢、谭延闿、谭泽闿、华世奎、周昭伯、赵藩、陈荣昌、周钟岳、楚国南、伊秉绶、和珅、舒同、今有李国胜、郭继明、孟宪维。其人不仅楷书著称于世,且大多行草也颇得盛名。而颜真卿本人之行书《祭侄季明文稿》为史上第二大行书。可见欧字虽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有楷书极则之誉,然因其过于严谨也有束缚人之性灵之弊。故初学者或不通书法之家长不可因欧字抢眼而盲从之。   


        欧阳询传世楷书甚多,《九成宫》适合初学入门,《皇甫诞》、《虞恭公》适合进一步追求晋唐笔法,《化度寺》是欧阳询成就最高的一本帖,只是泐陨(le yun)较为严重,不适合初学,风格与九成接近。另外还有《兰亭记》,笔画略为板刻,可以后学。颜真卿传世作品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自书告身》等,其中以《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作为初学入门为最佳。此为择体择帖之见。


        学习书法,必须先守一家,而后旁习他家。若不志其广,终是依葫芦画瓢。难成独家之面貌。少儿学书,学楷两年之后,稍得笔力,不管习临何体,不管成效如何,务必转学或兼学行书,并旁学其他书体。否则,日后其字多有刻板呆滞之风。

        

        少儿学书多大年龄为宜,常困扰许多家长。此亦因人性静性闹、聪颖与否而异。就普遍而言,学习硬笔以大班和一年级为最佳。中班可学,但只着眼于培养兴趣,姿势正确即可。而毛笔宜在七八岁(即二年级前后)启蒙学习。如若过早,反因难以受教久不见效,而生厌心。故不宜操之过急而揠苗助长。   


       常有人问我,何以当今学书之风如此盛行。一无关于将来之事业,二无关于将来之收入。不学何妨。且不论,当今一线城市,教育部门已将书法划入升学积分之列。纵观古今,大凡是个人物,难见一手丑字。民国杜月笙富可敌国,在上海只手遮天,然因出身寒微,少时未曾入学。而不欲让达官显贵视为粗野之流。也勤练书法终得一手好字示于人前。再者学书,久习必有瘾。而此瘾在身,其他恶瘾难侵。故鲜见习书者痴迷游戏或嗜赌成性。人生一世,可以不作一张画,不跳一支舞,不登台献唱一首歌,或是毛笔或是硬笔。谁敢放言不写一字乎!其他,诸如养生,怡情等种种益处,妇孺且知,何须再言。


  以上所述,望能为将有子女学习书法之家长指点迷津。以慰余怀。


(为了孩子,欢迎广大家长关注涂书社公众号,一起交流!)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