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雄安断想:“基建狂魔”4000年

 弓道自然_改名 2018-05-13

前不久,中央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千年大计”蓝图绘就,只待添砖加瓦,令人充满期待。

100年前,没想到中国能成为列强;

40年前,没想到深圳能打败香港;

10年前,没想到南海能长出小岛;

畅想1000年后的雄安,实在力有不逮。

不过,正所谓鉴往知来,回顾一下几千年来的中国建城史,你会由衷地感到——在中国这样的“基建狂魔”面前,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一、夏都【斟(zhen)鄩(xun)】


尧帝时,洪水滔天,用鲧治水,九年无功。

舜帝即位后,赐死了鲧,让鲧的儿子禹子承父业。

彼时,工程师大禹刚刚结婚两年,襁褓中的儿子启还不满周岁,便奉命外出治水。

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入,终于不负众望,建华夏基业,立不世之功,民心所归,即天子位,国号“夏后”。

自禹传位于儿子夏启,至夏桀亡国,夏朝共传14世、17王。

4000年前,夏朝初创时,或许还保留着渔猎和游牧的习惯。史书记载,夏王朝曾多次迁都。

《竹书记年》说:“太康居斟鄩,羿居之,桀亦居之。”

太康是夏启的儿子、夏朝的第三代君王,而末代君王夏桀,则又回到了先祖故地斟鄩,并亡国于此。

斟鄩到底在哪里,考古界找寻了很久。直到1959年夏,一场暴雨让二里头遗址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偃师县二里头村一带,位于洛河与伊河之间,面积约5平方公里。经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000~3500年,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相合。

二里头遗址的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

其中,已发掘的一号宫殿基址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基址中部偏北有一座大殿,夯土基座高达3米,基座上的大殿东西长30米,南北宽11米。基址四周有廊庑式建筑围绕,大门在南墙中部。

根据《礼记》的说法,天子所居称之为明堂。天子居其中,祭祀祖宗也在其中,商议国家大事也在其中。夏朝非常重视农业,确定农时节令是天子的重要职责,谓之“明堂月令”。

后来又发现了与一号宫殿形制几乎完全相同的另一所宫殿,在宫殿的地下还发现了陶质排水管道!

近年来,又在二号宫殿底下,发现了被掩埋的、规模更加宏大的另一座宫殿,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遗址上还有其他建筑形制:一种是建在平地上的土木结构房屋,一种是半地穴式茅草房,大概前者为奴隶主贵族居住,后者供下人或奴隶栖身。

宫城北面,有大量墓葬群;宫城之外,还有众多手工作坊,目前发现的已有青铜器铸造作坊,制骨、制陶、制玉作坊等。

考古人员还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道路最宽处达20米,相当于现代的4车道公路,还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车辙。

尽管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此地就是夏都斟鄩。但从考古发掘情况看,方正规矩的宫城、庞大的建筑群、纵横交错的路网,无不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慎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堪称“中华第一王都”

据史书记载,夏朝享国470余年。

《国语·周语》称:“伊洛竭而夏亡。”

《史记·夏本纪》则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夏桀暴虐,尝自比太阳。老百姓则愤愤地诅咒:“是日何时丧,予与汝皆亡!”

汤即成汤,名门之后,他的祖先契,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于商。

夏桀死后,“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一个崭新的朝代开始了。

(待续……)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无涯,止观微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