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畿小国——单国,国君权力大到可以废天子,曾一度‘单氏取周’

 好了明理 2018-05-13

单国,姬姓,单姓的由来,单国为西周伯爵封国,首封君应出自周室谪系,初封在今陕西眉县一带。关于这个处在西周王畿内的诸侯国的来龙去脉,史料上只有东周以后的零星记载,对于西周的单国一直是个谜。直到2003年陕西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出土了一批带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这批青铜器铭文非常丰富,其中铭文最多的青铜器“逨盤”(lái pán)多达370字,详细记载着单国8代国君辅佐西周从周文王到周宣王共12位天子的事。

周畿小国——单国,国君权力大到可以废天子,曾一度‘单氏取周’

周室东迁后,单国也一起东迁,具体迁往何地未能确定,说是迁往今河南孟津一带。

东迁后的单国其国君继续在周王室担任卿士,掌握周室的国政大权,从这一点而言,估计也不会离周室王畿洛阳太远。春秋时最有名的单国国君要属单襄公。据说这个单襄公被人捧为神人,因为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据《国语-周语》记载,公元前601年,他奉周定王之命出聘陈国,一路看到陈国一片荒废景象,到了国都,陈灵公又不来接待他,而是戴着“南冠”(楚国的帽子,可能当时陈国亲附楚国,故而陈国君臣戴着南冠以示讨好)与一班公卿大臣去了寡妇夏姬家吃喝玩乐。周襄公回去后便对周王说:“这个陈灵公即使不遭凶杀,陈国也将灭亡。”果然,陈灵公因与寡妇夏姬私通,被夏姬的儿子一箭射死,之后楚国借平乱为由入侵,灭了陈国。

同时,单国又作为诸侯国活跃于春秋的历史舞台上,频频与诸侯参与会盟。比如《左传·襄公三年》中记载:“六月,公会单顷公及诸侯。己未,同盟于鸡泽。”说得是公元前570年六月,单顷公跟鲁、莒、郑、晋、宋、卫、邾等国会盟于鸡泽。

周畿小国——单国,国君权力大到可以废天子,曾一度‘单氏取周’

单国也发生过政变,据《左传》记载:“单献公弃亲用羁。冬十月辛酉,襄、顷之族杀献公而立成公。”说得是公元前535年,单献公炒了自己族人的鱿鱼,而启用羁旅之臣(外臣),引起族人的强烈不满,十月二十日,单襄公、单顷公的族人们杀死了单献公而另立单成公。单成公继位后,又在戚地与韩宣子结盟。

单国到了单穆公时期,曾与刘国刘文公一起参与了周王室王权争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花了大篇幅记载了这起长达三年的王权纷争。单国历代国君在周王室是混得如鱼得水的,而且权势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可以掌握周室王权更替的命运,大到连当时同时事奉周王室的刘国(见刘国篇)的国君都可以随意废立。《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载:“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公……刘子挚卒,无子,单子立刘。”意思是刘献公的庶子刘蚠事奉单穆公,等刘献公死后,单穆公就立刘蚠为国君。

周畿小国——单国,国君权力大到可以废天子,曾一度‘单氏取周’

可见,单氏在周室是专权的存在,而且还借职权干预诸侯国。难怪韩非子要说“单氏取周”。据《韩非子·说疑》记载:“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很显然,韩非子将“单氏取周”同田氏代齐、司城取宋、太宰欣取郑、易牙子盗卫、三家分晋划分为同一类窃国之行径。虽然韩非子的著作一向为了自己政治主张的需要过分喧染气氛,难免说得有点过,但单氏在周室的权臣地位那是毋庸致疑的,在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上也可窥一斑。

周畿小国——单国,国君权力大到可以废天子,曾一度‘单氏取周’

《左传》最后一次记载相关单国大事是在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说得是鲁国与单国、晋国、吴国在黄池会盟,这也许是单国春秋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出场,之后单国便像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一样,而相关单平公的事迹倒在三年后也就是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再次被简略提到,说得是后卫庄公派鄢武子告命于周王室,因当时单平公在周室担任聊士,故周敬王派单平公出面接待。可见单国的国君一直在周王室内活动,充当着重要的政治角色。

单国何时灭国史书未曾记载,但如果单国的封地在今河南孟津,那么孟津在战国时属于韩国,如此说来,单国最后应该被韩国兼并。

文/堰风

更多历史方国

秦的子国——梁国,梁姓由来,国君爱搞房地产,秦晋争霸的牺牲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