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类玩家,六种模式:供应链金融爆发前夜你应该了解这些

 bbpp08 2018-05-13


本文试图厘清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及其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包括产业方、资金方和服务商三类主体特点及主要参与者。


作者丨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 陈美怡

来源丨资管云


2018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推动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包括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据智信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商务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8项相关政策以鼓励和推动供应链领域的创新。(扫描文末二维码获取详细政策)


在金融去杠杆、脱虚向实的宏观环境,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包括部分没有金融牌照的类金融机构)纷纷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口,为“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助力。


本文试图厘清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及其中的各类参与主体。我们将其归纳为产业方、资金方和服务商三类主体。


一、产业方

产业集团或者大型央企处于整个供应链条的核心,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这类产业方是主导角色。


首先是产业集团。龙头企业依托自身对整个供应链的控制力,充分发挥对交易对手、合作伙伴、上下游客户信用情况了解的信息优势,通过搭建集采平台,依托供应链金融,通过自身资源直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目前一些大型产业集团主要通过收购或设立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资金方面,除自有资金外,银行授信、P2P也是其重要的资金渠道。


以海尔集团旗下的青岛海融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依托海尔集团的供应链资源,产品规划、资金投向均为海尔产业链上的企业,并逐步向海尔体系外的全产业链扩张,并融合金融行业优势资源开展业务。


产业方中第二类主体是大型央企,通常是央企财务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展供应链融资。2015年5月,中国中车联合中国铁建等不同产业领域的11家央企、首钢总公司等6家地方国企、2家金融机构和3家民营企业共同成立了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大型企业提供免费供应链金融管理服务,通过盘活大企业优质信用资源,解决大企业财务费用居高不下、企业三角债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另外,2016年以来降杠杆的政策导向成为大型央企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一大动力。中建八局供应链金融ABS项目于今年2月通过交易所审议,成为首单央企为核心企业的储架供应链金融ABS,储架规模为50亿。


二、资金方

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方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1、商业银行


从国内的实践来看,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以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为代表。


国内供应链金融萌芽于原深圳发展银行在2000年开始的贸易融资探索和试点。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推出贸易融资业务品牌,率先提出“自偿性贸易融资”理念,首创“1+N”模式。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相继涉足,以廊坊银行为代表的城商行近年也开始探索供应链金融业务。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一类相对独立的业务。其服务范围覆盖了大宗商品交易(如原油、谷物、矿产)、批发转零售(如汽车、家电)和一般商品交易(如电子元器件和日用品),对应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贷款规模跨度很大,超越了中小企业信贷的范畴。虽然称“面向中小企业”,实际上服务的客户和采用的风控模式与常规的小微信贷不同,因而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来做供应链金融业务,一般称贸易融资部。随着供应链金融的蓬勃发展,已有商业银行设置以“供应链金融”为名称的部门或处室。


从银行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业务的区别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行业地位及其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密切相关;此外,供应链金融业务强调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信贷资金。


2、信托公司


部分信托公司具有先天优势,可依托具有产业背景股东方的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以中粮信托为例,依托中粮集团在农业领域的资源,开展了农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时,也有信托公司聚焦某一垂直行业开展供应链金融。2018年1月,杭工商信托推出首只医疗供应链金融主题信托基金。此外,还有信托公司依据自身业务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云南信托,根据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农分期)积累的对农业的深入理解,开始探索农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涉足供应链金融的信托公司中,该业务均是一项创新业务,甚至处于孵化阶段,创造的业务和收入远不及传统的信托业务,内部的考核机制还需要适当调整,同时还要避免陷入“供应链金融就是给核心放贷款”的粗暴逻辑中。


3、 保理公司


第三类机构是商业保理公司。


2012年6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12〕419号),提出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国内商业保理行业由此起步。根据商务部的披露,截至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注册的商业保理法人企业数量达8006家,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商业保理公司基于真实贸易前提下的应收账款转让参与供应链金融,依托付款方的信用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等综合性服务。


2016年以来,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盛行的反向“1+N”保理模式使商业保理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承担了新的角色。


4、租赁公司


与保理公司基于中小企业转让应收账款而持有资产不同的是,融资租赁公司基于租赁关系而直接持有应收账款。


目前供应链金融在形式上,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保理公司参与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而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参与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这两种模式中。保兑仓融资模式下主要采用直租,融通仓融资模式下主要是售后回租。

 


三、服务商

服务商中以供应链管理公司为主。国内大部分老牌供应链管理公司均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的商贸公司演变而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从最早的货运代理演变为物流与供应链服务提供商。目前一些有物流血统的企业将品牌战略升级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为整个供应链系统提供管理服务,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连接起来。


此类供应链管理公司得益于其物流血脉中流淌的大量物流和商流信息,在存货融资、货物监管方面拥有突出的优势。比如上市公司怡亚通,其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打造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整合服务平台,为小微终端零售客户提供可持续化、批量化的O2O金融服务以及个人消费金融服务。


如果纯粹是做“物流+”的延伸服务,供应链管理公司主要扮演第三方服务商的角色。部分供应链管理公司从物流着手,除了提供产业相关的增值服务,还逐渐渗透进实体行业,开始涉及实体经营的业务。


据智信不完全统计,目前以供应链管理为主业或主业之一的上市公司共有11家(详见下表)。


以供应链管理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名录

来源:智信研究院据上市公司2017年报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