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你有無昏昏欲睡的感覺?註冊中醫師許懿清指出,春困是一種似病非病的狀態,但可以人感到渾身不適,經常感到昏昏欲睡、疲倦、嗜睡、四肢乏力、身體重墜。
她解釋,春天是冬向夏轉換的過渡季節,冷暖空氣頻頻交替出現,氣溫忽高忽低,氣壓變化也大,身體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變化,需要消耗大量體能,於是容易覺得疲倦、嗜睡,再加上春季天氣陰沉又潮濕且黏滯,濕重下難免使人感到身體沉重困倦、不願意活動。
身體濕重可加重春困症狀 許醫師稱,北方的春天較為乾爽,不似南方會有濕漉漉的回南天,經常潮濕多霧,而環境中的濕氣可加重體內的濕,若在秋冬沒有做好身體防護,平日又沒有足夠的休息,再加上飲食不節,常吃生冷凍食,到春天時便容易因陽氣不足,令濕邪留在體內形成春困。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春天潮濕的天氣是引致春困的原因之一。(湯炳強攝) 她續說,中醫認為「春應肝」,對肝血不足的人來說,或攝生不當、積勞內傷均可導致氣虛,而本身脾胃虛弱的人,若陽氣升騰和疏放不調,也容易造成濕困,引起精神不振、疲倦乏力等春困的症狀。
適當食療助解春困 許醫師表示,堅持每日有適量的運動,尤其假日或空餘時間應多往郊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但就提醒市民要避開雨霧,否則打霧加上吹風,便容易受病,故行山健身不宜過早,待霧氣散去才出動會更好。 她又稱,春天進補應以健脾化濕、補虛益氣血、固肺補腎,以填精補腦、提力抗乏,日常可多吃蘿蔔、馬鈴薯、瘦肉、蛋類、豆製品、新鮮蔬菜及水果等等,原因是這些食物含有糖份及豐富維他命,有助促進體內糖及其他物質代謝,有利於改善腦組織的能量供應及保持清醒狀態,至於藥材則可選用淮山、杞子、黃精、核桃、北蓍、黨參、紅棗、黑棗等等。 3款解「困」湯水 1. 眉豆粉葛赤小豆土茯苓瘦肉湯 材料:眉豆 、赤小豆各1両;蜜棗5粒;土茯苓1斤;生薑3片;粉葛2斤;瘦肉1斤;鹽少許。 製法:豬肉洗淨後切件,汆水;土茯苓洗淨去皮,拍碎成小塊;其他材料浸透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12碗,煲滾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調中,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通暢小便,消除疲勞,健脾開胃,補益身體。 2. 核桃栗子淮山瘦肉湯 材料:核桃(連衣)、栗子肉各2両;淮山、扁豆各1両;南棗5粒;瘦肉 1斤;生薑3片,鹽少許。 製法:豬肉洗淨後切件,汆水,其餘材料洗淨,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10碗,煲滾後改用文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可供飲用。 功效:此湯健強脾胃、滋腎固精,補氣養血。症見日間嗜睡,夜晚又難入睡,且易醒,不能熟睡,尿黃濁,胃口差,不思食,大便不盡或大便爛,舌白苔厚,或兼有水腫、眼腫者最適合飲用。 3. 補氣化濕茶 材料:黨參、北芪、白朮各5錢;雲苓1兩;陳皮1小塊;大棗4粒。 製法:所有材料洗淨後放入煲內,加入清水5碗,煲滾轉文火煮35分鐘即成。 功效:升陽袪濕,補氣養血,袪濕又令人不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