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咖啡馆的产品定位思考

 妙憩杨生 2018-05-13

各位精品咖啡界的先进咖啡师,爱好者们大家好。


好久没更新文章了,去年与很多从业者聊天,脑袋里充斥着各种信息和观点,正好借着节日休假期间重新梳理下思绪。


此推文篇幅较长,且非技术类文章,而是以我从咖啡师起步至今,作为行业一员的个人观点论述,如果你没有超过8分钟以上阅读精力的话,建议不用往下翻了。


文章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 关于咖啡师职业处境的思考

下篇则是 关于精品咖啡馆的产品定位思考


此篇文章起源于,我跟 Baplus 的 CEO Evan,一路上出差时的闲聊。

在当今流行茶饮市场大行其道之下,

作为精品咖啡从业者的我们有何借鉴之处?

在中国咖啡市场的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做产品定位?


共计 2919 字 |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1
精品咖啡馆产品定位严重错误

几个月前我和 BAPLUS 的 CEO Evan 一起去杭州的CM Lab给朋友新店捧场,一路上闲来无事各种瞎聊,从行业内幕到各种八卦,直到话题聊到如何看待现在的精品咖啡市场。

聊到最后我们都不约而同的认为,现国内大多精品咖啡馆产品定位有着严重错误。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换个维度视角来看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发展的

没错~这个竞争对手就是当红的茶饮店。

很多咖啡人一提到茶饮店就戳之以鼻,认为那与自家客群是两类人,真的是这样吗?从宏观来看,所有的饮品类别都在抢夺消费者有限的胃容量,简单来说,喝了酒就喝不下咖啡,喝了咖啡就喝不下茶,这是再现实不过的底层逻辑吧?

看似是不同的消费群体,但任何一方的饮品都想主动拉拢更多的新消费群体进来,但唯独精品咖啡的业者,却一直高高在上,认为这些群体不要也罢?




2
前期投资分析 茶饮店 vs 咖啡店

若你稍微了解过饮品市场的话,想必近年来茶饮市场的火爆程度远远超过咖啡业者们的想象。

别的地区不敢说,起码在上海,大街小巷充斥了各种茶饮品牌,以往那种看起来脏兮兮被称为“水吧”的“一代茶饮店”早已不复存在,

又经历了“二代店”的产品与形象升级后,有了前辈们的经验之下,众多新晋网红店直接踏过巨人肩膀越级到了“三代店”

三代店不仅店面更大,设备投入更多、装修也更为精致外,在产品上也开始触及咖啡这个领域,着实让众多咖啡馆尴尬不已。


茶饮门店的投入与回报产出无疑是咖啡业者们羡慕不已的状态,其他先不说,光是从设备总投入上,有几家茶饮店的泡茶设备比得上,精品咖啡馆动则几十万的咖啡机?(人家原材料一个茶叶罐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的原材料除了保鲜罐外还要来台EK43.....)


所以相比做精品咖啡馆来说,投资个茶饮店:

设备器材投入小

原料更便宜

食材赏味期更长

人工培训更便捷

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产品受众群体更大


即使装修投入跟咖啡馆一样,回报率也远远超过精品咖啡馆,更别说后期的门店复制扩张了

在投资回报率上,茶饮店完胜咖啡馆




3
咖啡馆的应对变革


从以上几个简单的局面来分析,同行们也意识到这些问题,纷纷开始往小店发展,开始主打外卖,虽然房租压力,装修成本有大幅度减轻,但为了撑起精品咖啡的这面旗帜,硬件投入其实并没有节约多少。


结果经常能见到店家苦笑说,现在开家咖啡馆,完全是凭着文艺青年的梦想与情怀在支撑。

那有没有可能打破这个僵局呢?

说实话,按照现今一线城市的咖啡普及率,很难,起码在饮用人群基数不够大的情况下,想与茶饮店竞争并不容易。


都说喝茶有历史渊源,所以市场成熟,而咖啡是舶来品,故需要花时间培养市场,那如何培养精品咖啡的消费者?这时很多店不约而同的都会拿出精品咖啡作为卖点,突出原产地特色,使用更贵更好更稀有的单品,绞劲脑汁做出炫酷的手冲体验,一杯单品给你分成 冷、温、热 三种容器乘放,另附上连行内人都不一定能喝得出的风味轮解释。

结果呢?消费者真的买账吗?


同样,为了保持专业度,大多咖啡师每天早上开吧时,测试最多的部分是浓缩的味道,结果呢?门店一天卖出去几杯浓缩?


当然,测试那些并没有错,但为了得到几个专业人士或骨灰级爱好者的好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更讽刺的是,往往获得业内好评的店都不怎么赚钱,反而被吐槽最多的那些品牌却赚的盆满钵满。

不得不说,精品咖啡馆这波变革战役打的很失败




4
换个视角分析底层消费逻辑


为什么中国茶饮店能遍地开花,甚至都开到海外,难道真的是因为中国人爱喝茶吗?

如果你特意去关注一下,那些茶饮品牌的菜单,去看看排队的人群都买了哪些产品,你就会发现


原来大多茶饮消费者喝的都不是茶啊!

奶茶、奶盖茶、水果茶

试问以上哪一款产品,跟我们传统的单品茶有关系?龙井、铁观音、普洱 )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有感触,这些年来,风风火火这么多年的茶饮市场,从来不是以卖单品茶为盈利方向,而是以调配茶为核心产品

(即使是第四代茶饮店在产品上,拼的依然是调配方式,和基底茶叶的品质)

这么多的强势连锁茶饮品牌,为何就没人敢把核心产品定位在传统单品茶上?

因为没市场啊,年轻人喝不懂啊,市场定位不对啊

我不敢说若干年后,升级后的第四代、第五代茶饮会不会转变核心产品,但起码在目前消费市场来看,更能让消费者们喝出差别,喝出快感的茶饮,一定不是单品茶



好了,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的咖啡行业,因为是开精品咖啡馆,大家纷纷主推各产地单品咖啡,各种仪式感的冲煮工具,一杯咖啡分成 冷、温、热 乘装,配以天书般的风味轮描述,加上咖啡师面无表情高傲的神情之下,消费者只好低着头用尽想象力来品尝眼前这杯你所谓的“ 原产地风味”(还不给糖奶加)

试问,在这样如此“恶劣之条件下”,还能从中找到愉悦感,并大力追捧你的消费者要有多自虐?


连几千年茶文化国家,都还在降维度经营,卖调配茶来迎合大众市场,

而一个舶来饮品的咖啡,竟跳跃了几个层级,以卖单品咖啡、浓缩咖啡为核心点来做产品推广

你确定是在教育市场?而不是在扭曲人性?

步子迈太大,扯到蛋也是早晚的事吧)

可能连自己都已经忘了,所谓从业者的我们,也都是从消费者一路走过来的,让你觉得身心愉悦的第一杯咖啡,一定不会是浓缩,也不是那杯不加糖不加奶的单品咖啡啊




5
重新定位你的产品


谈了这么多,我想你应该已经清楚了,依照现在的市场状态,对于门店的产品定位,你需要大力研究探讨的并不是单品咖啡,而是奶制品咖啡(或风味奶制品咖啡)


放眼全世界,咖啡饮品的最高点单量也是牛奶咖啡,而扪心自问,你门店的最赚钱产品已经做到极致了吗?

你现在所用的咖啡豆,真的适合做牛奶咖啡吗?

你的牛奶是经过测试选择的,还是跟风选择的?

你的牛奶咖啡杯量有多大?

喝完一整杯会不会觉得恶心?

浓度比例合适吗?

你的牛奶咖啡是要好看,还是要好喝?(对不起在我看无法兼顾)

咖啡师每天调试的是最好喝的浓缩配方,还是牛奶咖啡配方?

不同产品的牛奶咖啡,在萃取上也是同一方案吗?

不同产品的牛奶咖啡,在打发温度上也是同一方案吗?


以单项品类来说,就能列举出以上这么多问题,若再加上风味糖浆的添加,奶制品替换(杏仁奶、豆奶、低脂牛奶等)还能列出更多待改进的疑问不是吗?

(所以,关于奶制品咖啡的品控,一直是我个人在编写中高级Barista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写在最后

说实话,我是对中国精品咖啡馆充满信心的,但一个市场要获得稳定发展,对于我个人来说,产品定位的关键点既是“绝不可跳跃现处层级”

当你跨越阶层越多,就意味着你主动放弃了,更多基数的消费人群。


看到这里,有同行可能会有疑问,咖啡馆经营意式和单品并不冲突,为何要分开来谈?


对我而言,这其中同样涉及到一个底层逻辑,意式和单品因为制作门槛不同,随着阶级品味的提高,能留住客人的比例却是相反的

单品咖啡越喝越高端,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自然就会想何不买豆子回家做?请注意,一旦行动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或者说再也没有忠诚度了)你的客人即使今天买了你家的豆子,明天同样可以买其他家的换换口味。

是的~做为从业者的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意式咖啡却相反,喝的越高端,消费者越不容易在家复制,每次也只能来你这边(因为门槛实在太高了)而正常消费者在品鉴牛奶咖啡类饮品时,也比单品咖啡更容易做出好坏的个人判别,因为那是人性的选择,是不需要从新灌输思想去做“矫正'的,而对店家来说,这类的消费者忠诚度往往才是最高的。




感谢阅读




版权信息:

以上原创文章来自【咖啡才鸟】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文章作者:咖啡才鸟 Jam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