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脂药他汀类、贝特类,知多少?

 malidechuang 2018-05-14

作者:高丽丽

来源:掌上医讯


1、血脂是什么?TCTGLDL-CHDL-C各代表什么?


血脂是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其不溶于水,因此需与特殊的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如VLDLLDLHDL等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名称

代表意义

总胆固醇(TC

是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评估和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不及LDL-C精准。

甘油三酯(TG

轻至中度升高时可致动脉粥样硬化,患冠心病危险性增加;重度升高(≥5.6mmol/L)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①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②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性的评估指标及首要干预靶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与胆固醇逆转运,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常用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有哪些?


他汀类(主要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药物

特点

洛伐他汀

1987年上市,天然他汀类,亲脂性。

辛伐他汀

1988年上市,半合成类,亲脂性。

普伐他汀

1989年上市,天然他汀类,亲水性。

氟伐他汀

普通制剂

1993年上市,全合成他汀类,水脂双溶性。

缓释制剂

阿托伐他汀

1997年上市,全合成他汀类,亲脂性。

瑞舒伐他汀

2003年上市,全合成他汀类,亲水性。

匹伐他汀

2003年上市,全合成他汀类,亲脂性。

注:亲水性的他汀药口服易吸收,可通过载体进入肝细胞直接发挥药理活性,表现为较高的肝选择性和较少的影响平滑肌增值。亲脂性他汀药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失眠等。

贝特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

药物

特点

非诺贝特

①非诺贝特可减少蛋白尿,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及减少周围神经病变。

②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低TG药物如贝特类时,常作为联合用药首选。

③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吉非贝齐

①孕妇妊娠3-6个月始发的极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22.4mmol/L),有诱发胰腺炎的风险,可以考虑服用本药。

②吉非贝齐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发生肌病的危险性相对较多。

苯扎贝特

①有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他汀类药物联用贝特类药物时可选用。

②还可降低游离脂肪酸(FFA)及抑制血小板聚集。





3、哪些人群适宜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他汀类可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主要降低血清TCLDL-C,轻度降低血清TGVLDL水平,及轻度升高HDL-C水平。此外还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临床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4、贝特类降脂药适宜服用人群有哪些?


贝特类可减少TGVLDL合成,促进TGVLDL分解,能使血清TGVLDL水平降低,升高HDL-C水平,轻度降低TCLDL-C。临床可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TG≥5.6mmol/L时预防急性胰腺炎、LDL-C已达标但TG≥2.3mmoL/L的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LDL-C已达标但TG≥2.3mmoL/LASCVD患者的二级预防等。


5、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适宜服用时间是什么?若两者联合使用时,该怎么服用?


①他汀类:一般半衰期较短的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可睡前给药,能在夜间胆固醇合成高峰时达到药物浓度高峰。半衰期长的如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特殊剂型的如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可每天固定任意时间服用。


他汀类药物半衰期比较


药物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匹伐他汀

普通制剂

缓释制剂

半衰期(h

3

2-3

1.5-2.8

1.2

9

15-30

20.8

11


②贝特类: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每日服用1次的药物如非诺贝特微粒化胶囊,与餐同服,早上、晚上都可,但需每天固定同时间服用。


药物

常用量

半衰期(h

清除部位

非诺贝特

普通制剂

每次0.1g3/d

20

肾(大部分)、粪便(少量)

微粒化制剂

每次0.2g/次,l/d

缓释制剂

每次0.25g/次,l/d

苯扎贝特

普通制剂

每次0.2g3/d

2

缓释制剂

每次0.4g1/d

2-5.5

吉非贝齐/吉非罗齐

普通制剂

每次0.6g2/d

1.5







③他汀类联合贝特类:因人体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而他汀类药物可阻断胆固醇的自身合成,所以可早上服用贝特类,睡前服用他汀类,这样可避免两类药血药浓度高峰重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6、他汀类药物剂量与降LDL-C是怎样的关系?


他汀类药物降LDL幅度/等效剂量关系


LDL-C降幅(%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匹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30

20mg

10mg

20mg

40mg

1mg



38

40  mg

20mg

40mg

80mg

2mg

10mg


41

80mg

40mg

80mg


4mg

20mg

5mg

47


80mg




40mg

10mg

55






80mg

20mg


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剂量强度


强度等级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匹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低强度

20mg

10mg

10-20mg

20-40mg

1mg



中等强度

40-80mg/d

20-40mg/d

40-80mg/d

80mg/d

2-4mg/d

10-20mg/d

5-10mg/d

高强度






40-80mg/d

20-40mg/d


注:⑴低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25/30%;中等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25/30%~50%;高强度:每日剂量可降低LDL-C≥50%。⑵阿托伐他汀80mg国人经验不足,须谨慎使用;瑞舒伐他汀最大剂量≤20mg/d;普伐他汀≤40mg/d


7、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对于特殊人群血脂异常,如何选用?


分类

药物选择

高甘油三酯血症

①轻、中度升高(TG2.3-5.6mmol/L):LDL-C达标仍为主要目标,首选他汀类。

②重度升高(TG≥5.6 mmol/L):先控制TG,以预防急性胰腺炎,首选贝特类,再降LDL-C

血脂异常伴2型糖尿病(以混合型血脂异常多见,常见的血脂异常是TG升高及HDL-C降低,TC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

推荐降低LDL-C作为血脂管理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如合并高TG伴或不伴低HDL-C,可他汀类联合贝特类(非诺贝特)。

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

中等危险者可选他汀类,与降压药联用可使心血管危险下降更为显著。

血脂异常伴慢性肾脏疾病

推荐他汀类治疗,不能达标时可联合依折麦布。

颈动脉斑块

①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50%,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控制在<1.8mmol/L

②若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若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8、他汀类、贝特类降脂药复方制剂有哪些?服用时需注意什么?


复方制剂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血脂康等。


①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为降压药氨氯地平和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的新型复方制剂,可用于需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患者。此药服用时间可按降压药服用时间来决定,因托伐他汀半衰期较长,可在每天任意固定时间服用,且不受进餐影响。


②血脂康:由粳米接种特殊红曲菌,采用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发酵、精制而成。


项目

血脂康

药理作用

每粒血脂康胶囊中洛伐他汀含量为2.5mg,主要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可抑制甘油三酯(TG)合成。

适应证

ASCVD的二级预防;ASCVD的一级预防;轻、中度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性血脂异常;其他他汀类药物不能耐受或引起肝酶和肌酶升高的血脂异常。

用法用量

每次2粒(600mg),每日2次,餐后服用。

LDL-C降幅(%

1.2g/d可使LDL-C降低28.5%,可作为中等强度的调脂治疗药物。

禁忌证

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肝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失代偿性肝硬化、急性肝衰竭;妊娠及哺乳期;对血脂康过敏者。

注意事项

建议首次服用4-8周后复查肝功能及肌酶,若肝功能及肌酶正常可6-12个月复查。ALT/AST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时应减量或停药。CPK升高>正常值上限5倍时,应减少血脂康剂量或停药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937-947

2血脂康(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7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2):97-99

3血脂康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2):171-173

4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8):572-575

5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2:108-113

6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633-635

7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3

8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3,8(7):565-671

9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基层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9(12):736-738

10吴佳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评估与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节选第二部分)[J].中国卒中杂志,2013,8(2):124-132

11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6):488-501

12林阳.血脂异常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4-28

13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26-436

14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心血管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1-360

15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5):115-119

16母义明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内分泌代谢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23-4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