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你还是不愿学习

 取反加一 2018-05-14

本周主题文章

为什么明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你还是不愿学习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准确的击中了很多人庸庸碌碌却又不甘平凡的生活。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大学里,变成“明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却仍然不愿学习”也同样非常适用。

究其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我们听过了太多的大道理,而这些大道理往往都是有害的,有人说即使你知道这些道理的重要性可是你毕竟没去做。寻老师觉得,其实这都不是原因,大道理之所以是大道理,就是因为其普适性已经被证实,所以大多数大道理并没有害,而至于说是因为没去做所以失败,其实没去做就是因为不愿意做,而不愿意做就是“过不好一生”或者“学不好习”,所以,这也不是原因。那么,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人总会高估眼前收益,而低估未来收益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折现,意指将未来的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大学生在面对学习还是玩乐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将努力学习带来的未来收益折现,这种折现往往都是低估的,比如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早上是睡懒觉还是去教室上课,“去了也不一定学,学了也不一定会,会了也不一定考,考了也不一定过,过了也不一定能毕业,毕了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在面对这种不确定的收益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低估,而倾向于选择当前可抓的住即时的收益,即使仅仅是再睡五分钟这种“收益”。

推而广之,打一场游戏带来的“成就”、看一部电影带来的“感官刺激”等等,这种即时生效的确定性收益与那些无法确定的在可见时间内无法生效的“收益”相比就重要的多。

实际上,对于努力学习或者学习好的人来说,他们对未来的收益也是不确定的,只不过,学习好带来了另一种即时生效的“收益”,比如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比赛的奖励等等。


“延迟满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既然知道问题所在,那么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呢。1960年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软糖的实验,给一些孩子每人一颗很好吃的软糖,告诉他们,你可以马上吃掉,但就只能吃一颗,如果你能等到二十分钟后再吃,将再奖励一颗软糖。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孩子都会在二十分钟前吃掉,仅仅有几个孩子忍住二十分钟,吃了两颗软糖。之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跟踪了十四年,发现的结果也不出所料,那些急不可耐吃掉一颗糖的孩子大都固执、烦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那些等待并吃掉二颗糖的孩子大都有着比较强大的自制力,肯为了远大的目标暂时牺牲眼前的诱惑。

其实对于成年的大学生来讲,关于未来的学习和当前的玩乐,这又何尝不是一颗和两颗糖果的关系呢?只不过,于孩子来说,有家长可以培养,而于大学生来讲,唯一能培养自己的就只有自己了。

怎么培养?大道理你都听过,寻老师只想说,试着从小的生活学习方式开始改变吧,改变一下晚上躺床上必须玩手机的习惯,改变一下上课必须刷微信微博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