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里的蒙顶“甘露”

 lindayan719 2018-05-14

诗歌在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茶形美、气香、味醇,且具有提神益思的功能,饮后使人心旷神怡,产生对人、情、美的联想,因而茶自古就成为诗歌吟咏的对象。

蒙顶山茶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就开始作为贡茶,一直到清末,因此受到追捧。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其情有独钟。据不完全统计,古代流传下来咏赞蒙顶山茶的诗作多达2000多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顶山茶文化。今撷取其中部分赞咏蒙顶“甘露”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其中“甘苦与共、苦尽甘来”的个中滋味。

一、一瓯甘露更驰名

     此诗句出自元朝李德载的元曲《中吕·阳春曲·赠茶肆》中第三首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其中“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金帐饮羊羔。”两句,大家都琅琅上口。而从“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一句中脱颖而出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了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的“镇山之宝”。这简单的10个字,是蒙顶山茶悠久历史与崇高地位的精辟概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广告。

 

李德载是元朝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1317年前后 (元仁宗延祐中前后) 在世。他擅工曲,太平乐府中有其阳春曲《赠茶肆》十支。李德载的这组小令,共十首,都是夸赞茶好和茶博士手巧的,语言通俗,押韵顺口,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一: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这一小令是请君下马驻足前来品茶。宣传其茶的品质好:茶烟轻扬,如兰飘香,茶艺精湛赛扬州。

其二: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风韵美,唤醒睡希夷。

这一小令是描写茶之观感、烹茶之考究、饮茶之功效:以黄金碾来把茶饼碾压得细若香尘,以碧玉瓯来盛了煮好的茶水,茶沫如雪。一杯茶后,阴霾顿扫,神清气爽,心灵渐入虚静清寂的佳境。

其三: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金帐饮羊羔。

此小令是称道茶叶是上好的蒙顶春茶,水是上好的烹茶用的江心水。而且品茗比起喝酒来,是更上品的风尚。

其四:龙团香满三江水,石鼎诗成七步才,襄王无梦到阳台。归去来,随处是蓬莱。

其五: 一瓯佳味侵诗梦,七碗清香胜碧吮,竹炉汤沸火样红。两腋风,人在广寒宫。

以上这二首,都是称赞饮茶后的美妙通灵之感:让人才情飞扬、思如泉涌、创意迭出,让人宁静愉悦、清景如梦、飘然若仙。

其六:木瓜香带干林杏,金桔寒生万壑冰,一殴甘露更驰名。 恰二更,梦断酒初醒。

其七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在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其八:龙须喷雪浮瓯面,凤随和云泛盏弦,劝君休惜杖头钱。学玉川,平地便升仙。

其九: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夸妙手,博士更风流。

其十: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上无。君听取,声价砌皇都。

后面这五首,是分别赞美茶之清醒、清香、清灵、清雅、清奇,兔毫盏、玉瓯春、金芽嫩、雪乳香……最后一首赞叹此茶已是盛名远播,香飘万里,是罕有的珍品。

元代茶肆广用蒙顶山茶、中泠水招待饮者,曲中首句“蒙山顶上春光早”言指蒙山顶上春茶早,早即贵也。后句“扬子江心水位高”其意是指水品位高。销金帐、饮羊羔美酒衬托高雅风骚,茶、水、金帐、羊羔、美酒一体,人间仙境。

后来,明代陈绛在其《辨物小志》中写到:“世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由此可见,这联名句已从李德载的小曲中脱胎出来,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谚语,又被人们用为茶联,得以广泛流传。 

时至今日,只要是爱茶之人,都对“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念念不忘,却不知其中李德载写的“一欧甘露更驰名”早已经为中国历史名茶“蒙顶甘露”提前作了最好的宣传广告。此处“甘露”是对茶赞美的称谓,甘露为“仙家之物”,极言茶之珍贵。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中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二、甘露泉空只薜萝

此诗句出自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雅安举人、曾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同知、著有《蒙山堂稿》

的李应元的《登蒙山》一诗。全文为:“振衣百仞冈头路,蒙顶苍苍倚大罗。欲向天边看五岳,先从云际揖三峨。上清风冷余霜雪,甘露泉空只薜萝。莫谓天台迷旧处,青鞋绿杖拟重过。”

此诗大意是:振衣百仞冈头的路,蒙顶山依偎在罗纯山的旁边。原本打算从山峰的最高处来远望一下五岳,却看到云的边际处的峨眉山。上清风冷多霜雪,甘露泉边只看见薜萝这些植物。不要说对天台迷的地方,青鞋绿杖模拟重过。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山水特别有感情,对蒙顶的描述十分形象生动,苍苍倚大罗,如象在天边看五岳。上青峰的冰雪、甘露泉空成为隐仙的遗迹,让诗人回忆流连,虔诚膜拜。此诗中“甘露泉”为蒙顶山今天的甘露井,是地名。

三、名山令谒甘露师

此诗句出自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何绍基的《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一诗。何绍基(公元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全文为:“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银瓶价领布政司,礼事虔将郊庙用。旗枪初报谷雨前,县官洁祀当春仲。正茶七株副者三,旋摘轻烘速驰送。仙人手植东京前,后来化身入蒙泉。古风古雨饱嘘吮,高三尺寿二千年。朱阑环之锁纽贯,县官来时一开看。我于茶品太疏略,喜陡高山到天半。夹江昨读酒官碑,名山令谒甘露师。敢云饮啜事琐琐,民生国典相纲纬。榷酤源流有通塞,当官桑孔要深思。”

此诗以歌颂蒙顶山茶为主体,对蒙顶山茶在贡茶中的地位、县衙重视以及采摘制茶品类、护送过程都很详尽。他认定蒙顶山茶出自仙人之手,种植在东汉前。七株仙茶二千年饱经风霜,朱栏围护,纽贯于锁,只有县官来时,才见真容。

名山令谒甘露师的意思是:名山县令参拜甘露大师。此处“甘露”为人名,指的是“甘露大师”、植茶始祖吴理真。吴理真于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在有“天下大蒙山”之称的蒙山顶上的五峰之间驯化七株野生茶树,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第一人。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吴理真被敕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淳熙戌申(1188年)宋孝宗又敕赐其“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封号,俗称“甘露大师”。

四、涤烦沃甘露

此诗句出自晚清著名经学家、散文家、书画家黄云鹄的《蒙顶留题》。黄云鹄(公元1819—1898年),字芸谷、翔云、缃芸,湖北蕲春县人,北宋大文豪黄庭坚十七代世孙,官至四川盐茶道,清廷二品大员。他博学多才,集诗、书、画为一体。他的书法接近他先祖黄庭坚,楷、篆、隶、行俱佳,特精于小字,题写的崖刻碑记苍劲雄健,笔势磅礴庄重,在蜀中留下不少墨迹。其中《蒙顶留题》最具代表性。

全文为:“天遣我西来,汉嘉节两驻。五载望蒙山,客冬始登顾。山灵勿相笑,游非政先务。边静岁丰和,重游补前误。解渴咽仙茶,涤烦沃甘露。更喜四山青,云芽千万树。利泽资山氓,辛勤助王赋。寄声管领人,随时好培护。”

诗人于同治七年(1868年)任雅州太守,因忙于事务,虽常品蒙顶山茶,却无暇上蒙顶赏景品茗。至第五年,即清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十月十五日,才得以清闲,在名山县令李洪钧和友人陪同下登蒙顶山,正是“五载望蒙山,客冬始登顾”。此时初冬时节,当日,晴空万里,正是“天无纤云水清澈”,但蒙山青山绿水、茶畦连绵,猴鹿嬉戏于山林、雀鸟鸣唱于溪涧,好一派诗情画意的山水茶园图,让他流连忘返。在山顶品了蒙顶仙茶后,他感慨万千:要管理好茶园,多增加山民的收入、多为国家交纳税赋。此处“甘露”,指的是“仙茶”蒙山甘露,是茶名。



五、泉煎甘露筒

此诗句出自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曾任四川新津知县赵怡的《诗一首》赵怡,贵州遵义人,字幼渔,号汉鄨生,经术文章,并有法度。书仿苏轼,神味渊永。著汉鄨生诗文集、《益州书画录》。

全文为:“万木拥花宫,山门细径通。云来钟杵湿,僧定石楼空。松果垂罗汉,桫阴坐鹿翁。沫江泛远影,蒙顶下高风。经玩吴兴笔,泉煎甘露筒。禅关共斜日,净理觉无穷。”

光绪十八年,赵怡受在名山担任知县的兄弟赵懿邀请撰修《名山县志》,任总纂。在名山期间,他和兄弟赵懿曾上蒙顶山,写下很多蒙顶山茶诗,读后可对蒙顶山茶有一个全面认识。诗人对永兴寺幽雅的环境以及云稠雾浓的景象感触很深,此诗包含诗人对“禅茶一味”的独到感受。泉煎甘露筒的意思是:用山泉水在筒这种器皿里煎煮甘露茶。此处“甘露”指的是蒙顶山“仙茶”蒙顶甘露,是茶名。



六、花心甘露家

  此诗句出自赵怡的《蒙山十诗》,这十首诗对蒙顶山的圣灯庵、蒙泉院、智矩寺、天盖寺、甘露井、甘露石室及蒲团树、八宝树等胜景都作了详细描述。其中,他在《甘露石室》中这样写到:“五顶作莲花,花心甘露家。化身留白石,幽窟閟丹霞。阶下巡茶虎,门前挂树蛇。安心方就问,何事但跌跏。”

蒙顶五峰像五瓣莲花,皇茶园就在花蕊里。甘露石屋是当年吴理真种茶休憩的地方。此处“甘露”指的是甘露大师吴理真,是人名。



七、昔有吴僧号甘露

此诗句出自蒙顶山茶文化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赵懿的《蒙山采茶歌》。赵懿(公元1854年-1896年),贵州遵义人,字渊叔,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著有《延江生诗集》十二卷等。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始两任名山知县。他任职名山知县期间,亲自参与并规范名山贡茶采摘、制作、包装、运送标准及程序,并详尽记入《名山县志》,为后人研究贡茶提供了宝贵资料。1892年,他邀兄长赵怡来名山主持完成《名山县志》。该志共十五卷,挖掘、整理、总结、完善了蒙顶山茶文化,使之成为完整的文化体系,诗研究名山历史和蒙顶山茶史、茶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受到史学界、茶界的高度评价。关于蒙顶山茶的历史以及相关的诸多内容都因赵懿主编的《名山县志》而得以流传至今。

全文为:“昆仑气脉分江河,枝干漫衍为岷嶓。岷山东走势欲尽,青城玉垒兼三峨。其间一峰截然立,禹平水土曾经过。奔泉流沫数百道,鸿蒙云气相荡磨。昔有吴僧号甘露,结茅挂锡山之阿。偶然游戏植佳茗,岂意千载留枝柯。五峰攒簇似莲萼,炎晹雨露相调和。灵根不枯亦不长,蒙葺香叶如轻罗。自唐包贡入天府,荐诸郊庙非其他。火前摘取三百叶,诸僧膜拜官委蛇。银瓶缣箱慎包裹,奔驰驿传经陵坡。愈远愈奇极珍重,日铸顾渚安足多。古今好事有传说,服之得仙无乃讹。玉杯灵液结香雾,唯此已足超同科。一物芳菲不可閟,自宜宠眷邀天家。葡萄天马随汉使,邛竹蒟酱逾牂牁。人生要自有绝特,泥涂碌碌知谓何。偶思屈子颂嘉桔,濡毫为作蒙茶歌。”

作为一方父母官,赵懿对蒙顶山、蒙顶山茶情有独钟,这在他的诗文中多有表现。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皇室无尽的享受、官场等级、人间不平以及自身的失意,可谓言为心声。此处“甘露”是指甘露大师吴理真的法号。

八、七株甘露种

此诗句出自赵懿的《蒙山十首》,与其兄长赵怡的《蒙山十诗》同为命题。其中最后一首诗叫《茶园》。全文为:“蛇虎蟠灵篽,风岚护贡茶。七株甘露种,五顶碧云芽。典祀圜丘重,香同日铸夸。慧师真妙力,一物献天家。”这里的茶园指的是皇茶园。此处“甘露”是人名,指的是甘露大师吴理真。他于西汉甘露年间“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其叶细长,网脉对分,味甘而清,色黄而碧” ,故名“仙茶”,开启世界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



(世界超模学做手工甘露)

 

    作者:陈开义,男,45岁,现任四川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和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等40余家报刊和网站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卫生工作全书》编写,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现为雅安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雅安市茶业协会和茶叶学会常务理事、雅安现代诗歌学会副会长、雅安市吴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联系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正和路1号市行政中心市委农工委A919室,联系电话:13981623051

(陈开义)

图文来源于心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